高效课堂从有效备课开始

2014-04-29 09:10:48郑志强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期
关键词:有效备课备课预设

郑志强

【摘要】 当前很多课堂教学的实效性低,多数是备课环节出现了问题,很多教师的备课存在问题,“备学生流于形式,不能有效地分析学生实际水平;集体备课流于过程,未能综合集体的智慧,每年的教案依旧相同;课中作业没针对性,课后作业全班相同”. 针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在课前精心备课,针对不同的学生和不同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分析、准备和预设,使备课真正落到实处. 这种贯彻课前备好学生、吃透教材、妙设教法,课中正确引领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和课后精心有效的反思,是避免教师低效教学的关键,是打造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关键词】 备课;预设;有效备课;高效课堂

当前的备课存在着误区:(1)备学生流于形式,不同的学生教法相同;(2)集体备课流于过程,备课就是写教案,每年的教案相同;(3)课中、课后的作业没有针对性,用题海替代复习和思考,全班作业相同.

真正备课的“备”的精华之处在于有一个精心准备、逻辑严谨的预设过程.《礼记·中庸》:“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只有认真解读新课标,认真分析和研究学生的实际情况,再确定学习目标,组织教材,选择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措施,组织教学时才会有既合情又合理的依据,才能对教学过程做精心“编导”, 为课堂教学中的“导演”打下良好基础. 教学是一种有目标、有计划的活动,教学的结构需要有效的预设,所以真正的备课既要备在眼里、备在心中,又要备在口中、备在手上. 一、备学生——备好学生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学习效果取决于他们的情感和意志. 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引导”和“调动”他们的情感和意志,激发学习兴趣,而不再是通过“教书”去传授知识,也不再是去教学生如何去做. 所以,教师上课前要思考“如何导”而不再是“如何教”.

1. 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是高效课堂的基石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建构的过程,问题的提出,情境的创设,必须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认知水平相吻合,既不能超出其“最近发展区”,也不能低估学生的实际水平. 如在备人教版教材“12.3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时可以预设复习人教版“11.3角平分线的性质和判定”. 只有从学生的“ 最近发展区” 出发,学生才能够学得了、学得好. 只有学生学得会的知识,对学生才是适宜的;只有学生学得会的方法,才是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

2. 学生在课堂的参与度是高效课堂的支柱

课堂参与度能反映出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并保持较强学习迫切性的程度. 学生的心理活动包含着认知结构和情感状态两个方面,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加强教师与学生间的情感交流, 是促进认知发展的支柱和动力. 在备课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能否用趣味性的材料、诙谐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兴奋点?

(2)能否利用现代化的教育设备(多媒体、教具等)?

(3)能否设计一些有针对性和启发性的数学游戏?

(4)能否让记忆口诀化?

(5)能否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

教师应该设法让学生全面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不仅要有行为参与, 还要有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这样就能真正提高学生思维能力,促进综合素质的发展.

3. 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态度是高效课堂的灵魂

初中学生是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的主体,他们的注意力容易分散,功利心较强,容易有畏难心理,主要体现为“重做题轻思考”“重分数轻反思”“喜表扬厌批评”“易兴奋难持续”等特点,所以教师要创设情境,找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连接点,激发学生在学习上的兴奋点,精讲精练,由表及里,才能把思维锻炼贯穿整个课堂. 同时教师要适度运用表扬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使其逐渐爱上数学,这样学生就会乐学、爱学,就能催生课堂的高效.

二、备教材——吃透教材是高效课堂的核心

认真研究各种版本的教材,用创造、发展的态度去理解教材,理解教材所蕴含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精选各种教育教学资源,灵活处理教材,预设有效问题,可提高学生学习的效果.

1. 改变教材的线性结构,优化教材的顺序

叶圣陶先生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益,还要靠教师善于运用.”所以,我们不能完全依赖于教材,需要对教材进行优化,要把学生的接受能力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根据学生的心理认知水平的不同特点,客观分析教材,结合授课计划优化教材内容与结构,灵活改变知识呈现的顺序和方法,优化教材的内容与结构.

如人教版八年级上册P103:

描点法画函数图像时的三步骤是:① 列表;② 描点;③ 连线. 这里易让学生忽略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对后面函数的实际问题的学习是不利的. 所以笔者在备课时改变了教材的线性结构,把描点法画函数图像的一般步骤归纳为四步骤:① 确定取值范围;② 列表;③ 描点;④ 连线.

结合自己学生的学习实际,用发展的观点和创新的态度去理解教材,灵活处理教材,有时改变教材的顺序,能让学生少走些弯路,提高学习的效果.

2. 精心设置有效问题,让问题引领教学

认真研究教材,合理地利用迁移理论,提出学生能参与的、螺旋上升的问题,让问题引领教学,从而引导学生学会探究知识点间的归类和迁移,让知识点之间产生正向的迁移效果.

如在教人教版教材“11.2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时,可预设如下问题组:

问题1 如图1,已知∠B = ∠C = ∠DEF = 90°,E在线段BC上,且BD = CE,则ED和EF相等吗?为什么?

问题2 在问题1中,如果仅有∠B = ∠C = ∠DEF(没有等于90°这个条件),如图2,则结论还成立吗?为什么?

设置一些阶梯状的问题,不但可以分层教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能更容易入手,以问题作为主线,层层深入,能引领学生真正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针对不同层次班级的学生,改编教材的例题,增减难度

课本中有些例题的背景比较抽象,缺乏层次,把例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改编,就能夯实基础,由表及里,揭示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条完整的知识链,让学生通过典型范例的思路剖析,牢固掌握基本题型及解题规律.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29例3: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两个工程队共同参与一项筑路工程,甲队单独施工1个月完成总工程的三分之一,这时增加了乙队,两队又共同工作了半个月,总工程全部完成,问:

(1)甲队单独施工需要几个月?

(2)乙队单独施工需要几个月?

(3)哪个队的施工速度快?

改编例题能使学生有正确的探究方向,真正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它是数学规律的合理运用,有利于学生形成数学思维,构建数学模型.

4. “批判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材编写的过程中,编者既要考虑知识的系统性,又要考虑初中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要考虑优秀生在数学上能力的提高,有些内容未必符合实际情况,教师在备课时必须抓住本质的、核心的内容,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批判性”地使用教材,对教材的内容进行取舍,丰富其内涵,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如人教版八年级下册P75例2:

某港口位于东西方向的海岸线上. 远航号、海天号轮船同时离开港口,各自沿一固定方向航行,远航号每小时航行16海里,海天号每小时航行12海里.它们离开港口1.5小时后相距30海里. 如果知道远航号沿东北方向航行,能知道海天号沿哪个方向航行吗?教材只给出了一种答案(应该有两种答案),所以做课后练习时很多学生也只有一种情况,误导了学生.

新课程倡导教师用教材,但并不是简单地使用教材,而是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批判性”地使用教材.

5. 预设分层作业

在现代教育体制下,绝大多数学校都是均衡分班,学生的水平就有可能参差不齐,此时筛选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量身打造最适合的题目就显得尤其重要. 我们可以按照学生的基础和能力将学生分成三类:基础较差的学生(A类)、中等生(B类)、学优生(C类),A类学生只需完成初级目标;B类学生在完成初级目标的基础上,争取完成中级目标;而C类学生则必须在完成初级目标、中级目标的基础上,争取完成高级目标. 将作业设计成易、中、难三个层次的A,B,C三组. A组:基础提升题,多为比较简单的巩固性作业,适合A类学生. B组:能力拓展题,主要是对知识的理解和简单的运用,适合B类学生. C组:探究创新题,主要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践,适合C类学生. 在教“16.1分式的性质”时可以预设分层作业:

在备课时预设分层作业——优化的弹性作业,同时鼓励A,B组的学生选作其他组的作业,有助于激发各层次学生的兴趣,避免了低效作业,从而催生了课堂的高效.

三、备教法——妙设教法是高效课堂的关键

在备课时教师要考虑数学思想的渗透,预设教学方法和高效的数学习题,将解题当做是一种工具——激发学生主观思维的工具,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1. 课中作业,一题一练,是课堂高效的开始

在教学中,常会发现有些学生在课堂上听得明白,做题时却无从下手,这样的学生在班级中占有较大的比例. 练毛笔字从模仿名家字帖开始,数学教学也不例外,每讲完一道例题,就必须配一道相应的、简单模仿就可以解决的习题,做到一例一练. 通过模仿能让学生真正在课上有收获,课后有启发,让课堂教学取得实效.

2. 一题多解,是课堂高效的延续

一题多解,能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创新精神. 数学题目看似静态、死板,其实往往蕴藏着无穷的变化,这也是数学吸引人的地方.

例,如图3,在△ABC中,D,E是BC上的两点,且AB = AC,AD = AE,证明:BD = CE.

鼓励学生大胆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解题. 每发现一种新方法,他们就获得了成功的喜悦,既培养了思维,又提高了学习的兴趣.

3. 一题多变,是课堂高效的提升

一题多变,能训练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 它能引导学生综合地运用已有的知识,打通知识之间的联系,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如在人教版教材“12.3等腰三角形”中,为了让学生充分理解等腰三角形的概念,笔者设置了这样的一道变式题:

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为3,腰长为5,则它的周长是 .

变式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和5,则它的周长是 .

变式2: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和5,则它的周长是 .

变式3: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一边长为3,则底边长是 .

变式4:已知等腰三角形的周长是11,一边长为2,则底边长是 .

一题多变,变中有不变,既是对原有知识的内化,动态地理解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又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通过一题多变的教学设计,既能促进学生的提高,更能促进教师的提高.

四、结 论

本人经过一年的教学实践,对所任教的两个班进行实验教学前后的成绩利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如下表:

说明:因为p = 0.052 > 0.05,说明对照班实验前后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即实验前后效果不显著,无成效.

说明:因为p = 0.001 < 0.01,说明实验班实验前后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即实验前后效果显著,有成效.

说明:经过对实验班及对照班两组实验前后成绩(学期末市统考交叉改卷)的统计分析:① 实验前两班p = 0.817 > 0.05,没有显著差异性,实验前两班水平相当. ② 实验后两班自身成绩对照实验前后对照班p = 0.052 > 0.05,没有显著性差异,说明对照班成绩提高不具有显著性差异;实验前后实验班p = 0.001 < 0.01,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说明实验班成绩提高非常显著. ③ 实验后两班成绩对比发现p = 0.023 < 0.05,说明实验后两班有显著性差异,有效备课与传统备课相比,有效备课对学生成绩的提高有显著效果. (注:原始数据来自学校教导处.)

所以课前的精心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必备条件. 教师的工作态度、教育思想和教学水平是“高效教学”的基础,教师采用的诸如激发兴趣、分层教学、变式训练、媒体辅助等方法是“高效教学”的手段,学生学习效果的高低是检验“高效教学”成败的重要标准. 此外,还必须及时进行教学有效性的反思.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进行反思,能使教学高质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 充分地预设能使课堂逐步向“高效”课堂发展,向课堂要效果,向课堂要成绩. 教师的教学能力也在学习中成长,在实践中发展,在反思中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永华.深度理解教材,实现课堂高效[J].中学数学初中版,2012(11):31-32.

[2]张超.探析初中数学例题教学[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6):51.

[3]黄沈健.新课程下提高数学45分钟课堂教学实效性研究[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5):44-45.

[4]林大校.有效教学,初中课程永恒的追求[J].学生之友:初中版,2012(5):50.

猜你喜欢
有效备课备课预设
高中化学如何进行有效教学
思想品德课堂因有效而精彩
考试周刊(2016年97期)2016-12-26 18:08:36
初中化学有效教学的组织与实施
未来英才(2016年3期)2016-12-26 09:58:03
新课改下初中历史教学研究
如何构建高效的高中数学课堂
浅谈小学数学如何进行有效备课
中学历史深度备课的二三事
考试周刊(2016年46期)2016-06-24 13:55:35
问题是预设与生成间的桥
论幽默语境中的预设触发语
预设留白 生成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