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柯 付深利 陈业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牙周炎患者与其口腔中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的相关性。方法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1例牙周炎患者,对照组39例同期健康人,采集受试对象的牙菌斑和含漱液标本,运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DNA并进行PCR 扩增,电泳及银染色,检测Hp 阳性率,比较两组的检测结果及牙周炎组不同程度炎症之间的Hp 阳性率比较。结果 观察组中HP阳性35例,阳性率85.37%,对照组中阳性18例,阳性率46.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类型牙周炎患者中,轻度牙周炎患者低于中、重度型牙周炎患者(P<0.05)。结论 HP参与了慢性牙周炎的致病过程,抑或是加强了其它因素的致病过程,HP 与牙周炎有相关性。
关键词:牙周炎;幽门螺杆菌;相关性
慢性牙周炎是口腔科最常见的慢性疾病,其病因十分复杂,牙菌斑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Hp是一种革兰阴性微需氧菌,是消化道溃疡的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研究显示,在胃炎患者的牙菌斑、唾液和牙周袋中HP有较高的检出率[1]而口腔牙菌斑是HP的第二个重要贮存地[2]。牙周病变有可能增加HP感染,而后者的增加会导致慢性胃炎、胃溃疡及胃癌发生,本文旨在观察牙周病与HP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观察组41例(男24例,女17例),年龄22~62岁,平均(42.4±18.7)岁,其中轻度13例,中度19,重度9例。健康组39例(男21例,女18例),年龄21~65岁,平均(44.2±16.7)岁。入选标准: <12个月未接受牙周治疗;全口牙≥24颗;3个月内未服用抗生素;无上消化道主诉症状,无胃肠疾病史及其他全身系统性疾病。两组的性别、年龄等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牙菌斑和含漱液标本采集: 要求所有患者至少>12h未作任何口腔清洁及护理工作。每例取4个象限的第一磨牙颊侧近中位点(第一磨牙缺失记录第二磨牙)的龈沟内菌斑及含漱液。检测并记录患者取样牙的探诊深度(PD)、出血指数(BI)、菌斑指数(PLI)。所有患者的临床检查与标本的取样均由同一位口腔临床医师操作。牙菌斑的采集:消毒棉卷隔湿、消毒三用枪吹干后,用消毒牙签取龈上牙菌斑混合放置于1.5砌的无菌Ep管(内事先放有0. 9%的生理盐水)中,做标记与记录,80℃保存,待提取DNA。含漱液的收集: 让患者口含0.9%生理盐水,含漱20s,用5mlEp管收集4ml含漱液,做标记与记录,80℃保存,待提取DNA。
检测方法:采用二氧化硅微粒法提取DNA。将冻存标本自液氮中取出后立即放在冰上,加标本体积3倍的结合液A及10/A玻璃奶,置于55℃恒温器上5min并每分钟摇动1次,以促进DNA和玻璃奶的结合。然后用离心机10000rpm离心20s,弃上清,再加入洗涤液0.5ml,用震荡器使玻璃奶重悬。如此重复洗涤共3次,短暂离心后吸尽洗涤液,放在55℃恒温器上至完全干燥。再加入TE缓冲液30ml,混匀后在55℃恒温器上放置2min,12000rpm离心3min,小心吸出上清,4℃保存。然后进行PCR扩增,引物根据尿素酶C基因和CagA基因进行设计。最后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凝胶中的DNA片段用银染方法显色。
1.3统计学方法 所有所得数据录入统计学分析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学分析与处理。计数资料均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为a=0.05,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中,牙龈上菌斑检测阳性28例,含漱液检测阳性18例,总阳性35例,阳性率85.37%;对照组中,牙龈上菌斑检测阳性14例,含漱液检测阳性7例,总阳性18例,阳性率46.15,两组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轻度牙周炎患者HP阳性检出率为38.46%,中度牙周炎78.95%,重度牙周炎77.78%;轻度牙周炎患者HP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牙周炎患者,差異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牙周炎患者和重度牙周炎患者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见表2。
牙周病是目前人类最常见的口腔疾病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均有较高的患病率。慢性牙周炎也叫成人牙周炎或慢性成人牙周炎,此类牙周炎最常见于成年人,其主要症状是牙周袋形成、牙龈炎症、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吸收,是导致老年人牙齿丧失的主要原因。近年来相继有文章报道自口腔中检测到Hp,但对其来源及作用观点不一。有学者认为,Hp寄居于口腔内,是健康人口腔中的常驻菌群;但也有学者认为,牙菌斑和唾液不是HP永久的寄居地,HP无规律地分布在口腔不同的生态龛中,它的获取是间歇性的,与胃食管返流有关,而且口腔中的厌氧环境不利于HP的生长[3]。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39例健康人中仅有18例检测出Hp,占牙周健康组患者的46.15%,支持Hp可能不是健康人口腔中的常驻菌群的观点。而且轻度牙周炎患者HP阳性检出率明显低于中度和重度牙周炎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牙周炎患者和重度牙周炎患者阳性检出率无明显差异(P>0.05),说明Hp的阳性率与牙周炎的轻重程度密切相关,二者呈正相关。
综上所述, HP可能与牙石、食物嵌塞等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共同作用引起牙周病,同时牙周病患者可能易感染系统性疾病,是消化道疾病的危险因素。因此,作为口腔科医生不应仅局限于牙周病的治疗还应着眼于全身系统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阻断HP在消化道疾病及牙周病反复发作中的桥梁作用。
参考文献:
[1]Gebara EC, Pannuti C, Faria CM, et al. Prevalence of chain reaction in the oral cavity of periodontitis patients [J].Oral Microbiol Immuno,2004,19(4).
[2]高静,李毅,王庆才.慢性胃病患者口腔与胃内幽门螺杆菌的研究[J].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22(9):524-525.
[3]Asikainen S, Chen C, Slots J. Absence of helicobacter in determined by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J].Oral Microbiol Immunol,1994,9:318-320.
编辑/刘小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