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京绪
摘要:在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中,护理作为一个兼具科学性与人文性的专业对于推进文明进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护理专业也不得不革新传统的教学方式,以应对人们对于护理专业所提出的新要求,这就促使护理专业进行教学上的改革,参与式教学方式应运而生,并在护理教学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现就参与式教学的发展及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进行简单阐述。
关键词:护理;参与式教学;教学方法
1 参与式教学相关概述
所谓的参与式教学,着重学生在老师教学中的参与性,整个教学过程老师起着引导的作用,这样通过师生互动参与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的教学模式。教学应注重观念的转变[1],而参与式教学倡导的是师生在一种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中,彼此能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畅所欲言,不为教师约束,积极沟通互动的教学方式[2]。
1.1奥尔波特的自主能力理论 "自我统一体"是奥尔波特对于人格的定义,人的自主性构成了这种统一体。奥尔波特将人的自主性看作是理想的动机,这种动机正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并且当这种由外界学习而来的动机转变成自我的一部分时,这种动机就完全成为所有人自发自主的了。通过奥尔波特的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重视学生在参与过程中的自主性培养。参与式教学模式正是利用了学生的内在特有的主体性作用的学习模式,奥尔波特的自主能力理论便成为实施参与式教学的重要理论依据。
1.2皮亚杰的"发生认识论" 从认识的角度来看,其根源在于学生的活动,也就是具体的实践。而广义上的实践概念包含了人所发生的一切肢体运动,这些肢体运动便是活动者对认识的基础来源。当人的认识同事物的本质相符合的时候,人们对于这个事物所产生的的认识同事物本质一致,这便是认识论上的同化;当人对于一个事物的认识同事物的本身并不一致但是人通过调整自己的认识以符合事物的属性,这便是认识论上的适应。"发生认识论"是皮亚杰在人对于事物认知上的重要理论,而这个理论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应当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教学中去。通过学生的参与,加上学生本身对于所学知识的自主构建,持续地同化或是适应新认识,便能达到极佳的学习效果。
1.3布鲁纳的"发现教学"理论 美国著名的教育学家布鲁纳通过对教学目标的归納,总结了发现式教学方法。布鲁纳的发现式教学论提出在教学中不仅要让学生们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更要让学生学会自主学生的能力。其理论其实就是强调学生独立自学的能力,这和参与式教学的教学目标是一致的,其理论的提出,为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教与学关系提供了理论依据。
2参与式教学方法在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1参与式护理教学的实施 ①问答结合的方式,这是在护理教学运用参与式教学模式作为常用的方法。老师将护理课上相关知识点传授给学生之后,通过发问的方式,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3]。学生本身通过对问题的回答结合老师的讲解,对于所学知识点的理解程度更进了一层。②角色互动的方式由于护理课的理论性很强,并且有的课程相对而言是比较抽象的,这对于学生的学生积极性大打折扣。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参与式教学模式中的角色互动成为了老师教学的首选。通过对角色的扮演,学生们不仅提高了学习的乐趣,并且能够从互动参与的教学中加深对于抽象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具体实践能力[4]。③讨论启发式教学的方式,这也是护理课上最常用的参与式教学方法[5]。教师可以在课程的设置中选择性地挑两个章节进行讨论,首先要制定讨论内容的提纲,学生也要对于讨论课程提前预习,并且一个讨论提纲就要有一个代表发言。以护理学中的责任制护理为例:讨论提纲可列为:①什么是责任制护理?②责任制护理和护理道德的区别?并且要规定,参与讨论的发言代表优先享有发言权,其他同学对于他们的发言再进行补充纠正。老师在整个过程中,充当着引导着的角色,防止讨论跑题或是冷场。
2.2参与式护理教学的作用 ①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参与热情。参与式教学的运用对于学生而言,特别是同传统教学方式对比,无疑是极具诱惑力的,学生会主动积极地投入到老师的授课中去,积极参与,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②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沟通能力及思维创新能力。参与式教学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们的课堂热情,各抒己见,发散思维。这种现象对于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创新有很大的帮助。③对老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参与式教学不同于传统教学模式,这就要求老师要有驾驭课堂和灵活掌控的能力,在课程内容上也要有独到的见解和设计。
3结论
参与式教学作为一种灵活多变的教学模式,对于教师的教授与学生的学习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特别是在像护理这样的专业中,对于课堂效率起到了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郭常安.目标教学与中等医学教育[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冯达成.略论思想道德修养课的教学改革创新[J].高教论坛,2005(6).
[3]罗正华.教育学[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9.
[4]李臻.浅析参与式教学方法[J].科技信息,2007(9).
[5]李霞.论参与性教学的背景、内涵及实施[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05(3).
编辑/许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