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

2014-04-29 07:32黄金泉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20期
关键词:豆角边长主体作用

黄金泉

传统的数学教法,以“教师讲,学生听”为特征,教师的思维代替学生的思维,而且教师总是把自己整理后的有序思维灌输给学生,教师是“主角”,学生是“观众”与“听众”,学生失去了自主猜测、假设、尝试、创造的机会,其主体地位被抛到“九霄云外”,这样的教学,教师是绝对的“教”者,课堂完全由教师主宰;学生是百分之百的“学”者,能好好学习,积极正确地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就是“好学生”. 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处于被动地位,只能围绕着教师的“教”团团转,严重地扼杀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地位被颠倒,不利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不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就要认真学习新课标,大胆改革,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一、激发兴趣,发挥主体作用

兴趣是入门的向导,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强化剂,是学好数学的动力. 学生只有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积极地思维,主动认真地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才能发挥自己的主体作用. 夸美纽斯说:“兴趣是创造一种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 ”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心理特征和学科特点,讲究教学艺术,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运用各种教学手段,活跃课堂气氛,增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知识不仅不是一种负担,而且是一种乐趣,进而充分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

例如,在学习反比例意义时,我是从正反比例关系的内在联系入手的,我充分运用多媒体在大屏幕上出示下面的题目:下面关系中,一定量确定之后,另两种量成什么比例?

三、指导学法,发挥主体作用

课堂教学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共同活动. 教和学是统一的. 这就要求教师不但要重视教法,而且要更加重视学法指导. 不仅要使学生学会,而且要使学生会学,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

例如,在教学生解答应用题时,教师就要指导学生研究如何根据已知推出问题的过程,而数量关系是由已知通向问题的桥梁. 因此,它是解题的关键和难点. 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教给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使之逐渐产生兴趣,实现变苦学为乐学,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有两种:演绎和归纳. 演绎法即从问题入手,找出解决问题的两个数量,看哪个是已知的,哪个是间接的,先求出间接数量. 如应用题:“菜站运来豆角140千克,运来黄瓜的重量是豆角的3倍,运来豆角和黄瓜一共多少千克?”这道题求的是“运来的豆角和黄瓜的重量”,前者是已知的,而后者是间接量必须先求之. 归纳法即从已知条件入手,先求出间接量,再求问题. 这样教给学生分析的方法,学生的思路就会豁然清晰,从而培养学生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四、引导操作,发挥主体作用

动手操作,能帮助学生丰富表象,架起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桥梁,可以使学生达到理解掌握新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激励学生参与,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理解新知识,掌握认知现状,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愉快,又能清晰地理解概念,有利于他们的记忆.

例如,在教“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这一单元时,我采取下面这种方法:一是先让学生动手量一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纸片和一个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纸片,要求学生在两个正方形的边上标明尺寸. 然后告诉学生,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分米. 在这个基础上,引出定义: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厘米,边长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分米. 二是教师展示边长是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学生根据上面已学的知识,类推得到:边长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平方米. 最后教师提出: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都是表示面积大小的“面积单位”,而厘米、分米、米等是表示长短的“长度单位”. 这样让学生们在实践中动手动脑,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的位置,使他们既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把学生摆在什么位置会关系到数学教学的效果. 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转变观念,改变自己的角色地位,当好“导演”让学生充当“主角”尽情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积极动脑筋思考,参与数学教学的全过程,从而发挥学生学习数学的主体作用.

猜你喜欢
豆角边长主体作用
大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
高中文言文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剥豆角
词语对对碰
氤氲豆角香
巧比边长与转化思想——以人教版三年级上册为例
充分发挥企业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主体作用
夏日豆角饭
如何发挥编辑的主体作用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