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学家周敦颐的音乐教育思想

2014-04-29 06:08杨瑾
北方音乐 2014年2期
关键词:圣王乐者礼法

杨瑾

【摘要】周敦颐被誉为“宋代理学的开山鼻祖”,他的成就多体现于理学、哲学思想等领域。他对古代礼乐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他把“淡”引入音乐美学的范畴是一种创新,对之后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和评判标准产生重大影响。 【关键词】理学;音乐教育;淡雅 周敦颐是北宋著名的理学家、哲学家和思想家。他的教育伦理思想十分丰富,包括教师职业伦理、教育目的伦理、德育伦理和教学伦理等方面都有论述。周敦颐关于音乐教育思想有关的论述主要记载于《通书》一书中,里面有几章专门的乐论,可见其对乐的重视。《通书·乐上第十七》写到:

古者,圣王制礼法,修教化。三纲正,九畴叙,百姓大和,万物咸若。乃作乐以宣八风之气,以平天下之情。故樂声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入其耳,感其心,莫不淡且和焉。淡则欲心平,和则燥心释。优柔平中,德之盛也;天下化中,治之至也。是谓道配天地,古之极也。后世礼法不修,政刑苛紊,纵欲败度,下民困苦。谓古乐不足听也,代变新声,妖淫愁怨,导欲增悲,不能自止。故有贼君弃父、轻生败伦、不可禁者矣。呜呼!乐者,古以平心,今以助欲;古以宣化,今以长怨。不复古礼,不变今乐,而欲至治者,远矣!

这一章周敦颐讲述了为何要“作乐”,以及“乐”的标准是什么。古代圣王制定“三纲”“九畴”等礼法是用来教导、教化老百姓的,当人们都安居乐业、天下太平的时候就要作乐来宣扬这种正气之风,平天下之情。那么什么样的音乐是最合适的呢?周敦颐认为“淡而不伤,和而不淫”。只有平淡、淡雅、和谐的音乐才能让人听得进去,净化人们的心灵,使人们去掉心中的贪欲,使烦躁的心得以安抚,在这种优柔平和的旋律中,德性也会跟着提高。通过这种音乐教育,可以达到治理天下最理想的状态,音乐这种“淡”与“和”的中庸之道,与天地自然之道相结合,是音乐教育的最高境界。但后世的统治者不修礼法,横征苛捐杂税,滥用刑法,民生怨道,他们把古代圣人的音乐宗旨都抛弃不尊了,随之出现的是“妖淫”之音,增长了人们的负面情绪,使人人魔不能自拔,这种“不正”的音乐之风造成了世风日下、道德败坏之景象。古人的音乐是用来教化以平不良之风的,而后人的音乐却增长怨气有伤风化。如果不恢复古圣人之礼乐,改变当今社会的妖淫乐风,想治理好国家是不可能做到的。

周敦颐认为音乐应该“淡”且“和”,才“不伤”“不淫”。这也是孔子所主张的音乐美学思想,他在评价《关雎》一诗时就曾提出过“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观点。音乐的情感、内容和旋律都应该适度,恰到好处,快乐却不是没有节制,悲哀却不过于悲伤,这就是所谓的中庸之道。“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不偏不倚,无过而无不及的中和之美是儒家思想对于音乐审美的重要准则和基本方法之一。周敦颐继承了这种中庸的音乐美学思想,并且极力地推崇古代雅乐,批判当下民间的“妖淫”之声,认为“不复古礼,不变今乐”就无法维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通书·乐上第十八》章也体现这一观点:

“乐者,本乎政也。政善民安,则天下之心和。故圣人作乐,以宣畅其和心,达于天地,天地之气感而大和焉。天地和则万物顺,故神祗格,鸟兽驯。”

古代圣人制定礼法来教化世人,乐是其中的一种手段,政治清明,人民安定天下就太平了,作乐的目的就是为了宣扬这种“和”的精神,让它传达于天下感染万物。当人与天地和谐,与自然和谐、众神灵都各安其位,各行其事,动物鸟兽都有条有序,自然生态就平衡了,天地有和气,万物才能得以生存。“乐者,本乎政也”,周敦颐认为音乐与政务是相通的,他建议统治者把音乐作为治理天下的法则和手段之一,所以古代圣王所作之乐,都是基于政而作,所谓的礼仪、音乐、刑罚和政令,它们的作用和目的是相同的,都是用来统一民心、治理国家、平乱天下。“是故治世之音,安以乐,其政和。乱世之音,怨以怒,其政乖。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声音之道,与政通矣。”因此,太平盛世之音与乱世亡国之音是有区别的,音乐能折射出当时社会政治的特点,周敦颐把乐抬举到了可以治国安邦、影响国家兴亡的高度,强调了乐的社会功能和目的。《通书·乐上第十九》:

“乐声淡,则听心平;乐辞善,则歌者慕。故风移而俗易矣。妖声艳辞之化也,亦然。”

这一章与十七章的意思大同小异,如果音乐的旋律淡雅平和,而且歌词优美充满善意,听众自然会心平气和,萌生爱慕之心,作乐的目的就是为了移风易俗。同样,不好的音乐和歌词带来的负面作用也是明显的。周敦颐在这一章里再次论述了音乐要“淡且和”的情感境界,他觉得音乐的教化作用好比一把双刃剑,会产生两种截然不同的效果。

周敦颐在继承了传统儒家礼乐思想的基础上,对其又进行了创新与发展,形成了自己的体系。之前,传统的儒家乐论更多地注重音乐是否“中”、是否“正”、是否“和”的问题,但周敦颐第一次提出了不但要“正”与“和”,而且要“淡”的音乐审美范畴和境界。虽然儒家也讲“淡”,但“淡”更多的还是属于道家和佛家的哲学理念,可以说,周敦颐把“淡”引入音乐美学的范畴是一种创新,对之后中国古代音乐的审美和评判标准产生重大影响。

猜你喜欢
圣王乐者礼法
SOUNDS OF THE VILLAGE
Sounds of the Village
圣王与革命——由“汤武革命”看宋儒道统论中的“排荀”
“开漳圣王”陈元光的文教思想及其实践
荀子“圣王”观与儒家道统论的内外维度
礼法之治与泰始律令
礼法文化中的“情实”问题及其巫术渊源
晏子论礼
苏轼的礼法融合及其意义
知止者富 知乐者常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