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堂有效性创建

2014-04-29 01:58:14张杰
文化产业 2014年2期
关键词:课堂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性

张杰

摘要:《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堂是否有效是衡量实验教学成败的标准。实验课堂有效性主要表现为: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建立和谐的人际互动,构建相互吸引学生学习小组;开展具有实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记忆等。

关键词:有效性;人际互动;课堂活动;有效记忆

中图分类号:G623.5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104-02

教师的核心工作是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堂是否有效是衡量实验教学成败的标准。根据本人经验,认为影响实验课堂有效性主要因素有:变教教材为用教材教,教学效果与教学目标相吻合;建立和谐的人际互动,构建相互吸引学生学习小组;开展具有实效的课堂活动,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实现有效记忆等。

一、教学目标是课堂有效的前提

“课堂有效性”主要指在课堂的教学投入内(时间、精力、努力),通过教师的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具体的进步和发展,即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学生能够主动地建构知识,发展自己探究知识的能力和思维技能,以及运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是衡量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唯一尺度。

制定一个符合所教授学生现状的期初起点和课程目标规定的期末学习目标是保证课堂有效性的前提条件。在进行教学之前制定正确的教学目标则是教学任务完成的有效保障。我院的计算机专业中职、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改革为:平时成绩占20%,期中考试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50%,但期末的考试形式为参加Office办公软件中级资格证书考试。学生知道了课程考核方式,自然清楚课程目标:熟练掌握办公软件的操作,并考取资格证书就是期末的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起点时,首先应对学生的期初计算机操作能力进行摸底,教材的特点更要做到心中有数,不同班级间学生情况各异,即使同一班级的学生情况也存在差异,领悟知识、掌握知识的能力有快、慢之分,如何确定教学起点,才能贴近学生的实际、贴近学生的需要、又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又能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又能完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这是要深思熟虑的。尤其要考虑由于不同地域、不同学生群体、家庭背景、经济发展的差异而导致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局限性,应及时给予这部分学生特别的关注。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我院非计算机专业的公共基础课程。网络时代教材既是教学的基础资料,对教师和学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同时教材也面临着立体化挑战,既满足教师“教”的需要,又要满足学生“学”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在教学组织过程中,既要遵循教材又不拘于教材,既要用·好教材,又要用好·教材。教师在课程目标的引导下,要遵循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记忆规则,打破教材的固有顺序,对教材进行创造性的整合,灵活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的发挥教材的作用,使“教”与“学”达到最佳效果。例如,把《计算机应用基础》与Office办公软件中级资格证书试题汇编整合,使学生通过掌握模拟盘、题库中的相关内容而正确掌握教材的内容,由于计算机办公软件应用中级考证的内容覆盖当前主流教材的内容,有意识将理论知识融入计算机操作能力上,将一些常识性网络知识用于学生日常需求应用,讨论问题,上交作业等形式展现等,这样学生就特别清楚自己应该在本学期对这门课程学习应该达到什么程度,每节课,他有哪些地方是待提高的。教师再根据实验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情况,布置课后教材上的作业,目的让学生在理论上也同样有提升,在记忆上得到加强。按照我院的课程要求,学生期初从对办公软件的低能操作,到期末轻松考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若是高职学生,还可以免两个学分。显然这种对教材的整合方法对计算机类实验课程,尤其是考评课程,进行有效性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二、良好人际互动是课堂有效性的必要条件

有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是建立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的,课堂教学既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也是学生的感受过程,更是一个教学相长、共同学习的过程。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和行为影响学生的学习,即“亲其师信其道”。

师生互动

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有些影响是在无形之中发生的。如教师的期望就是在师生的相互作用中实现的。首先教师根据各方面信息(如年龄、社会地位、性别、能力和行为等),通过过滤、评价和整合,对不同的学生形成不同的期望。然后,教师通过社会情绪性氛围(如微笑、点头、目光接触、支持性行为等)、言语输入(学习新材料或困难材料的机会)、言语输出(学业交互作用的次数和时间)和反馈(表扬和批评)传递所形成的期望(Rosenthal,1974)。再后,学生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教师传递来的期望信息,按照教师的期望调节、矫正学习行为,强化教师对自己的期望,学习成绩也就朝着教师期望的方向发展。最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维持原有的期望或者调整期望,继续给学生以影响。准确定位师生关系成为课堂教学的一个契机,站在学生的角度充分了解学生的需求,设身处地解决学生的根本问题,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的课程组织更加人性化,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和认知规律,更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所有学生,还要求教师在课下能够更加具有亲和力。师生间良好的人际状态是实现有效课堂的必要条件之一。只有当师生之间零距离接触,师生才能平等开展对话,教师所教内容学生愿意倾听,课堂教学才能真正踏上有效的轨道。

另外教师的威望形象通常能获得学生较高的可信性,为保持沟通的有效,教师应珍惜这咱权威性。在沟通过程中,教师要学习、提高沟通的技巧,提高沟通的有效性。

2、同伴互动

每个学生都从各自的交往需求出发,通过相应的言语或非言语的行为与他人交往,发生相互作用。有时,交往双方相互亲近即人际吸引(interpersonal attraction),此时,双方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有时,交往双方相互疏远即人际排斥,此时,双方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人际吸引的主要因素包括距离的远近、交往频率、态度相似性、个性互补性及外形等。在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可以把互动良好的学生,如同宿舍的同学、“老乡”等安排为一个实验小组,同时必须重视被嫌弃者和被孤立者,帮助他们改变不利处境。在《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教学中,我是根据期初每个教学班中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测试,挖掘那些操作能力较强;对老师纠正错误掌握较快;语言表达简单、准确、明了,又在同学中有一定威信的学生,他们就是建立有效学生学习小组的灵魂人物,最好在小组中配备性格相反的两名学生为负责人,小组成员在四至六人为宜,成立时间应该在每学期开课后的一个月至一个半月间为宜,并在每一次的实验课中都要留意学习小组的动作情况,抓好小组负责人,因为他们承担着:维持小组成员的学习自律性,学习任务的贯彻执行,成员学习任务完成的质量,口头给老师汇报小组问题等。采用此方案实施计算机实验教学,学期的前半段,必须辛苦挖掘小组负责人、考核小组负责人的几项标准是否达标,提高他们的准确执行能力、教授他们辅助小组成员的方法等。经验证明:这样的课堂是有效的,这样的教学是有效的,考证结果考生全部合格,成绩都在八十分以上。

三、课堂有效性与课堂活动

课堂有效性的核心是学生的有效学习。实施切合实际的课堂教学手段既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教学艺术的一种展现。在课堂教学实施过程中,关键是“教”与“学”一体化,“教”者和“学”者做到无障碍沟通。师生之间可以采取多元化的交流方式和沟通途径,教师可以采取启发,设问、疏导等提问方式,尽可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教师的课堂语言应当精练,但又不失风趣诙谐,尽可能营造出轻松向上的学习氛围,采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启发、引导学生学习。教师应当时刻观察学生的动态,眼耳结合,既要注意看学生的表情,又要注意听学生话音、语速和语气,注意学生语言的组织合理与否。针对教学过程中观察到的问题,教师要准确的反应,及时作出判断并矫正。帮助学生学会学习,能从教师的语言提示中对重、难点、基础点做出准确的判断,能够从教师眼神的变化,表情的变换,语速的快慢中做出合理判断,从而做好课堂笔记,及时将课堂学习的知识点、技能点通过自己的文字记录在在书、本上,并能快速掌握重点、难点和操作要点。

例如,计算机实验课程课堂活动基本上是以任务形式呈现的,在讲述新课时可以展开适时的课堂讨论、提问,先通过电子教室给出样文让学生进行仔细观察,一是可以让学生对学过的操作进行复习、记忆,二是能够找出新课应该掌握的操作要点,三是可以发现能够举一反三学生数量,以便在随后的新课教学演示中控制好详略。所以,课堂活动的另一个目的就是喚起学生个体的自我交流,让学生在学会与教师交流,与同学交流的同时实现自我的交流,只有完成这样一个从内到外再从外到内的循环过程之后,学生才真正从课堂中达到了主动自主的学习目的,学生只有把课堂中的问题在课堂中有效地进行消化、分解、整理才能真正实现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另外,课堂活动必须自始自终对学生进行评价:一是操作任务完成的质量,二是操作任务完成的数量,三是协作学习能力。

四、课堂有效性与学习兴趣维持

学习动机与学习是相互作用的,重视第一次课的说课,这是学生对此课程是否感兴趣的关键。经验证明,在给学生第一次说课时,一定要明白、清楚、并坚定不移执行一系列的课堂要求,本课程的课程目标及考核方法,这会成为三分之二学生本门课程的学习动机。随着学习又能产生或增强后续学习的动机。如:随着他们几乎从极差的计算机应用操作能力,到快速的提高,从中获得了乐趣、成功物自我提高,通过学习也深感自身知识、操作的不足,从而愿意进一步学习更多的操作能力等。

接下来的每次课,课程导入都是要至关重要的。课程导入既是对旧知识的总结,又要导入新知识,用简洁、清楚的语言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并借此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利用课前三分钟引导学生完成一个典型工作任务操作,既是温故知新的过程,又能帮助教师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纠正问题,有利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课堂小结也是帮助学生掌握课堂教学重点的有效方法之一。在课堂小结的环节,可以让学生用语言表达,也可以评价学生作业等,使学生养成总结归纳的习惯,即可简短到两三句话的复述,也可精练到一个关键操作,在有效的课堂时间内,让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吸收消化,并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储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的语言修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静心设计的教学环节,认真组织的语言,能把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讲得生动、有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发学生主动探索,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大大提高课堂学习的有效性。

五、课堂有效性与知识的记忆

浓缩记忆化难为易。对于《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实验课程,一个操作任务所包含的知识信息量巨大,一个单元类似的操作题有二十道,作为教师在讲授时,就应该把二十道题浓缩为一个典型的任务来完成,强调每一个关键步骤应该记忆的问题,从而浓缩记忆。办公软件资格考试中分为八个单元,我将教材处理为四个部分:一部分为Word,这是现在学生感觉最容易的部分,任务依次升级——新建文档、录入、插入特殊符号、复制粘贴、查找替换;格式化;Word中创建表格并格式化;排版。学生表现大多为眼高手低,完成任务的质量特别差,这中间要有二至三次的复习;第二部分是操作系统;这两部分完成后,再给一次复习接着把这部分内容作为期中考试内容。第三部分是电子表格部分,对于这部分内容,学生很陌生,授课时注意速度、节奏、任务量,在学生大部分掌握操作任务后,再提高量操作的量,并在两周后加上前面的两部分一起操作,记忆效果非常好。通过课堂有效性创建,我校本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实验课成绩突出:

培根说过:“一切知识不过是记忆”,记忆好,自然有兴趣上课,最后讲授Ms Word与Ms Excel的进阶应用,这个安排到最后,因为对学生来讲,这部分离生活较远,易忘记。此时优秀的小组长们就可以取代老师负责小组内待提高成员了。

【参考文献】

[1]陈琦·刘儒德·《教育心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年

[2]余文森·《关注资源、学科与课堂的统整》·华东师大出版社2005年

[3]叶澜·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教育研究[j]·1997

[4]田慧生·时代呼唤教育智慧及智慧型教师·教育研究[j]·2005

猜你喜欢
课堂活动计算机应用基础有效性
如何提高英语教学的有效性
甘肃教育(2020年6期)2020-09-11 07:45:28
制造业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实现
提高家庭作业有效性的理论思考
甘肃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4:56
新课程背景下初中思想政治课与现代教育技术结合研究的初探
青春岁月(2016年21期)2016-12-20 09:42:04
小学初级汉语课堂活动设计思考与实践
科技视界(2016年26期)2016-12-17 20:11:35
放飞思想,张扬个性,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浅谈音乐课堂中的教与学做到合一
东方教育(2016年16期)2016-11-25 03:06:31
浅议《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中怎样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商情(2016年39期)2016-11-21 09:33:40
《计算机应用基础》微课设计与制作实践
中职学校会计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