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玉萍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是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本位的教育。《职业道德与法律》课的教学,应结合中职教育的特点和需要,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做更多的探索,为国家培养遵纪守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关键词:中职 基础课 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64-01
《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必修的德育课程。如何高质量地上好这门德育课程,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焕发“德育与法律”课程的魅力,关键在于能否创新教学,它对每位德育教师来说都是挑战。本人经实践后总结归纳了如下几个方面:
一、正确的分析教材,把握授课主线。
《职业道德与法律》这门课程以中职学生的成长为逻辑线索,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式的学习理念,突出对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两个层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安排了五个专题,前两个专题主要讲道德,后三个专题主要讲法律。两个层面的关系是从道德过渡到法律。在教学过程中,要在正确把握教材的基础上,深入钻研和准确理解每一节课,让自己头脑里先有一个完整的知识结构,从书本中精练的定义、典型的案例等背后,找准新知识的生长点,弄清它的形成过程。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不仅获得真理的条文,增长知识,而且能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人与人、前辈与后代、典型人物与学生之间的活生生的思想与情感的交流,能力也得到相应的训练和培养,真正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科学文化素质和职业能力。
因此,我在讲课中既围绕教材,又不拘泥于教材,而是紧紧贴近学校生活,亲近模范榜样,着力培养学生认同感。《在践行职业道德中养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这一节我不仅讲解一般职业行为养成的方法,而且结合学校的实际,结合校训勤奋、严谨、务实、创新,探讨计算机班学生如何做到质量第一、技能精湛。以我校计算机班优秀毕业生如何在专业学习、专业训练、定岗实习、岗位实践中形成了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职业行为习惯才取得了今天的成绩为事例,让大家感受到榜样就在身边,感受到作为计算机工作者的美好前景,从而培养对计算机行业的认同和情感。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满怀信心。
二、探索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 创新教学是生命线。那么怎样利用好课堂教学实现创新教育的目标呢?
首先,在教材的使用上体现出创新性。中职学校教材是统一的,而授课的对象是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要想培养出专业化的学生,教师必须努力挖掘适合专业教学的新知识,根据不同专业、不同班级的学生选择其教学的重点,力求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知识的学习与专业学习是紧密联系的。如在讲授“职业性格”时,在财会专业,我们引导学生分析财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性格特征;在营销专业,引导学生分析销售人员对职业性格的要求。这样的教学将书本知识贴近生活实际,学生够得着,容易理解掌握。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体现出创新性。一是,由教师创造“情感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听讲的兴趣、想说的欲望、合作探究的心情,为“有感而悟”打下基础。二是,通过巧妙的课堂设计,让学生在“情感体验”,理性思考、小组讨论后,“组织好答案”,“悟到些道理”。三是,小组汇报与交流,使学生有“情感碰撞”,“达成共识”。四是,追求课堂教学对行为养成有良好效果。在讲《职业道德是职业成功的必要保证》这一课题中 “诚实守信、办事公道” 的知识点时,选用感动中国的武秀君替夫还债案例和 “三鹿毒奶粉事件”带给孩子的伤害、家长的悲痛欲绝进行强烈对比,两个案例直观、有冲击力,进而体验出诚信和公道是从业者最起码的职业操守。其间运用视频材料、感官图片、恰当的音乐、精致的课件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情景,迅速将学生引入故事情节,身临其境,被浓浓的情感包围着,要么感伤,要么气愤,要么同情,要么悔恨,学生通过讨论与交流,沐浴在教学情景中,将自己的内心情感尽情抒发,不但领悟到了道德知识,还升华了道德情感,心灵得到了净化,达到了启迪学生的目的。
再次,在学法指导上体现出创新思维的培养。人们常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中职德育课教学同样担负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钻研探索精神的任务。在学习“正确认识就业”知识前,我给学生布置了这样的一个任务:利用周末时间,调查一下我校毕业生的首次就业和现在就业的岗位情况。通过调查同学们自然可以发现,大多数毕业生首次就业岗位与所学专业不相符合,实践中学生发现问题,继而引发悬念首次就业与职业生涯发展有着怎样的关系?为学习新课奠定基础,从而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
最后,从关注学生成人、成长和成才的角度出发,补充和延伸《职业道德与法律》的授课内容。如在讲《做讲文明、有礼仪的人》,以欣赏漫画“有些‘运动不能搞”开始,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一组不讲文明、不讲礼仪的行为被缓缓地、以连放的形式展现出来。学生看着看着,都情不自禁地发出“哎、哎”的叹气声,课题自然引出,不但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还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思维,为整堂课学生的积极参与打下了基础。
实践证明,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可以引导学生加入教学活动,将呆板型学习变为探究性学习,使学生在“体验中学”“在情景中学”“在快乐中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以学生发展为本,构建教学评价模式。
《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中存在一个显著弊端就是课堂上讲知识点,书本上划知识点,头脑中记知识点,试卷上考知识点,阅卷中评知识点,然后由此评定学生成绩,这是一种片面的考试评分法,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新时期,学生的成绩评定应实现三方面的结合:一是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二是开卷与闭卷相结合。引导学生写小论文、调查报告等,让学生走出课堂,用生活中的实例去印证教材内容,加深理解,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三是卷面成绩与平时表现相结合。 这种把期末考试与平时的课堂考察结合起来,进行了全过程的、综合的、动态的考核,让学生坚信 “人无全才、人人有才、扬长避短、个个成才”的理念,形成了“天生我才必有用”的信念,真正理解了“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真谛,明确了具体的努力方向,从而增强了德育实效。 总之,《职业道德与法律》是一门极为复杂的人文学科,它既有严谨的科学性,又需要有生动活泼的实践方法,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必须进一步提高《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师素质,必须不断进行教学探讨和研究,必须深化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