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林琪 刘丰义
摘要:如今的轮胎市场上,我们放眼望去,随处可见米其林、邓禄普、固特异等世界知名的轮胎品牌。由于国产自主品牌的轮胎市场主攻方向多为商用车胎方面,产品也多以斜交胎为主,有多少人还记得起那些我们自己的自主品牌轮胎产品。三角,玲珑,万力,海大,渐渐地消失在我们的国人的世界里,中国自主品牌轮胎究竟走向何方。究竟是自主创新还是产品升级呢?
关键词:轮胎;自主品牌;创新;产品升级;
中图分类号:TQ33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520(2014)-02-00022-01
目前的全球经济,正经历一次比较大的产业变化,呈现向中国及其他新兴市场转移的趋势,同时,节能、环保的倡导,正成为推动企业走低碳化之路的动力。在有识之士看来,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健康、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也是必经之路。然而,传统产业升级又谈何容易?尤其是像轮胎这样的传统产业,虽然国内企业数量众多,但重量级的自主品牌较少,工艺和技术相对落后,导致市场大部分掌握在跨国公司手里,国内企业只能走低端路线。各企业为抢占市场,不得不靠产品大幅降价,导致无序竞争加剧,产业步入恶性循环。丁玉华对此深感忧虑。同时,在国际上,中国轮胎出口正受到各国贸易壁垒的阻击,低成本道路已经走到了尽头。对于一向以中国制造为傲的轮胎产业来说,世界工厂的优势显然已经不复存在。
以我国最大的轮胎制造商和供应商三角轮胎为例,跟其他中国本土企业一样,三角轮胎也面临着来自劳动力和原材料成本增加,国内市场竞争加剧和国际贸易壁垒等压力。要升级,就要找到突破口。经过慎重思考,丁玉华不久前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彻底关闭已有34年历史的斜交轻卡和载重轮胎生产线,建设新的高性能、高新技术含量、高附加值卡客车子午胎工程。一家有着30多年历史的老厂,经过艰苦努力才逐渐获得了市场的认可,为何要主动放弃一大块现成的市场,这不是扔掉手里的金饭碗吗?面对不解,丁玉华坚持认为,要打造“轮胎产业新的生产力模式”,就必须放弃工艺相对落后的斜交胎。
根据中汽协数据,今年前三季度,中国汽车总销量为1588.31万辆,同比增长12.70%。其中乘用车销量1284.93万辆,同比增长14.02%;商用车销量303.38万辆,同比增长7.46%。预计今年汽车全年总销量将突破2,000万辆,可能达到2,100万辆,乘用车接近1,600万辆。外媒认为,倘若中国车市届时能够达到上述预期,这也是各大车企的作用结果——汽车制造商纷纷希望开拓进入新的市场,尤其是中国中西部地区中小城市。这些城市未来将跟随上海北京等一线大城市步伐,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中国的轮胎企业普遍规模不大,竞争能力不强,尤其是生产技术和工艺与国际水平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促销和变相降价,成为长久以来国内企业惯用的市场开拓手段。时至今日,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意识到,打价格战对自身和整个行业都不利,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靠品牌去参与市场竞争。据介绍,行业价格战在今年得到了很好的控制,预计在未来将会继续保持这个良好势头。
长期角来看则需要依靠中国政府政策推动。中国政府正在进一步拓展公路网络,未来将打造更多具有良好自持能力的大城市。再加上中国人口从农村和郊区迁往城市地区,这些因素将从长远促进中国车市增长。RonaldHoge在论坛期间还探讨了2030年乃至2040年之后的展望,以及Pinnacle发动机公司等企
业在发动机市场,尤其在中国市场当中有何可以作为的话题。
其认为,政府和汽车行业应从全局角度改进汽车,通过电动车、燃料电池车、涡轮增压发动机等途径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上述方案对环境的影响各有优劣,应该全部得到考虑。另外,多种燃料混合、发动机轻量化也是发展方向。
Pinnacle发动机公司的研究发现,提升内燃机技术每年能够节省2,000万升燃油,而且能夠降低大量的二氧化碳排放。因此未来要进一步推进这些技术,打破常规思维,去改进现有的内燃机技术,而不一定要进行电气化。
随着公路网络的拓展,同其他制造业一样,轮胎制造业需要提高自动化水平。设备制造企业VIM董事长沃特曼日前表示,轮胎生产需要更高的自动化,要把操作工对最后产品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轮胎工厂未来的发展方向为高自动化,从而提升制造水平。
美国、日本、欧盟、韩国均已实施强制性轮胎标签法规,巴西的轮胎标签法规也在酝酿中。由中国橡胶工业协会制定的“绿色轮胎产业化方案和绿色轮胎自律标准”,将于明年年初出台,该协会负责人透漏,国家工信部给中橡协设立了课题,要做“绿色轮胎”产业化研究,自律标准只是第一步,最终目的是推动中国形成轮胎“标签法”,与国际接轨。
节能、环保、低碳,正日益成为国内外轮胎产业广泛关注的主题。国内轮胎企业已达成共识,要从原材料、工艺技术和产品标准等方面,全面推进中国绿色轮胎产业化发展,争取在“十二五”末期实现“绿色轮胎”产业化。具体目标是:约半数子午胎生产企业有能力生产“绿色轮胎”,四分之一企业的“绿色轮胎”产量超过普通子午胎产量。
当然,这种“用政策保护中国轮胎企业利益”的做法,确实算是在保护既得利益。但是国有企业不争气,所以就不应该让他们挣到应得的利润分红了吗?中国向全球轮胎巨头提供了这么大的市场,让洋人在中国市场躺着都能赚钱,咱们用政策让他们必需分一半出来,不行吗?退一万步讲“限制股比”,至少可以保护中国轮胎企业在合资中得到应得的利润分红!至少可以以此养活一大堆官员!轮胎可以不造,员工可以下岗,但官不可以不养,这就是现实的逻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