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影子银行问题研究

2014-04-29 14:18李超
时代金融 2014年20期
关键词:影子银行利率市场化

【摘要】美国的次贷危机使全世界意识到了影子银行的危害,我国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巨大的、不同于美国的影子银行体系。大型企业、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的资金通过影子银行体系流入到了风险较高的中小企业或项目中。影子银行的风险将可能严重威胁我国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金融抑制是形成影子银行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坚持和继续利率市场化改革,发挥市场对于信贷的作用,将会使影子银行问题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关键词】影子银行 金融抑制 利率市场化

一、导论

2007年爆发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使美国经济遭遇重创,也给全球经济和金融体系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而这场危机正是由美国以资产证券化为核心的影子银行体系造成的。虽然我国对于金融衍生工具的监管一直比较严格,资产证券化的操作基本还处于小规模阶段。但是,随着近年来银行理财和信托产品的快速兴起和发展,我国实际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影子银行体系。而且由于资金的来源和用途与美国的金融机构主导不同,来源于企业资金、投资中小企业或项目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不仅存在着对于金融市场健康运行的潜在风险还可能严重威胁到实体经济的发展。其严重的危害性已经引起了一些专家学者和金融监管机构的高度担忧与重视。中国银监会从2009年开始,其年报上对于影子银行的关注就一直在增加。2014年5月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吴晓灵发布的《中国金融政策报告2014》指出中国影子银行规模已经超过GDP的40%。由此可见,认真审视和研究我国的影子银行体系,了解其运行机制和危害,制定正确、合理地监管政策,已成为当务之急。

“影子银行”这一概念最早是由美国太平洋投资管理公司的执行董事于2007年提出的。他认为影子银行是通过无担保的商业票据融资,不受传统银行的流动性限制,不受监管的系统。国内学者易宪容指出影子银行是通过证券市场获得信贷资金、实现信贷扩张的一种融资方式。传统的银行信贷关系演变为隐藏在证券化中的信贷关系,这种信贷关系缺乏传统银行的组织机构,却行使着传统银行的职能。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的巴曙松认为影子银行是发挥着事实上银行功能的非银行机构。所有影子银行互相作用,便形成了彼此之间具有信用和派生关系的影子银行体系。虽然各学者在措辞上不尽相同,但是归纳起来,就如美联储主席伯南克所说,“影子银行”就是不受传统银行业监管的,充当储蓄转投资的金融机构。

通过学者们的研究和对现实中现象的总结,我国影子银行的表现形式可以分为以下三类情况:第一类是商业银行的表外业务比如各种销售得如火如荼的理财产品;第二类是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的信贷业务,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第三类是民间金融体系,比如高利贷、地下钱庄。现有的数据表明我国影子银行的资金主要来源于各类大型企业,包括大型国有企业和上市公司,从而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体系。

二、问题现状

2007年开始的次贷危机席卷了全球经济,为了保持经济活力,中国也推出了4万亿的救市计划,央行采取了罕见的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许多国有企业在这轮政策下获得了大量、充裕的资金。但是从2009年下半年开始,在银行信贷过度扩张之后,央行开始逐步收敛过度泛滥的流动性。随着其货币政策恢复之前的稳健型,银行的信贷数量受到了严格的管制。银行为了避免风险将信贷配额集中到大型企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大企业就拥有了相当充足的流动性。而其自身的生产经营并不需要如此多的资金。但是一直受到信贷歧视的中小企业等却因为无法筹集足够的资本而运营困难。在供给和需求的配置下,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就将大企业中的富余资金通过委托贷款和银行理财、信托产品等方式投入到了难以筹措资金的项目中,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银子银行体系。

所谓委托贷款就是指一个公司将其在商业银行中的存款向其指定的项目或者公司提供贷款,或者通过一个信托计划特定地将资金放贷给借款人。在这个过程中银行或信托公司仅仅起到一个中介的作用,不需要自身的资金,也就是所谓的通道业务。根据央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4)》,2013年末,委托贷款的余额达到8.2万亿,2013年新增2.55万亿,而仅2014年1月新增委托贷款就创历史新高,达到3943亿元。

企业资金进入影子银行体系的第二条途径就是购买理财或信托产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较低,使其无法跟上CPI上涨的速度,在有些时候甚至出现实际利率为负的情况。这一情况使得近年来理财、信托产品的销售火暴。而许多拥有富余资金的上市公司或者国有企业也利用这一途径进行投资,商业银行的理财和信托产品成为了一个巨大的影子银行市场。

由此可见,我国由企业借贷所造成的影子银行体系其资金规模相当庞大,从表面上来看,这一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按照资源的合理配置所造就的融资市场似乎使资本流向了对其出价最高的一方,稀缺资源得到了有效的利用,解决了一些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难题,使商业银行和放贷企业也获得了不小的利益,但是暗藏在影子银行活动中的风险和其危害是必须被重视的。

三、危害

影子银行的产生原因是许多企业或者项目无法从正常的融资渠道获得所需资金。目前情况下,我国的正规融资途径有两类,一类是直接融资,即通过发行企业债券或者IPO等在证券市场募集资金;另一类是间接融资,主要就是银行贷款。从2009年开始,我国的企业债券和证券融资有了极大的增长,但是相比银行贷款在总量上还是有非常巨大的差距。因此我国企业融资还是相当依赖传统的银行信贷。同时中小企业等影子银行业务的主要客户也是非常难进行直接融资的。所以他们只能依赖银行贷款来筹措资本。但是传统商业银行不向其发放贷款的原因除了国家政策的倾斜之外,很大程度在于这些中小企业自身的违约风险比较高。中小企业自身的规模较小、公司的治理结构也较单薄,其抵御经济风险能力较差、经营失败的可能性较大,所以他们不能及时偿还贷款的概率高于其他大型或国有企业。而且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影子银行中仅仅是中介性质的,利用的也不是其自身的资本,所以在审查借款人上的审慎性也会比一般贷款低,容易出现违约风险高的借款人。

这些可以被称作“次级贷款人”,具有较高违约风险的企业无法从传统的渠道获得资金,就转向了影子银行体系。由此可见投资企业所面临的风险的巨大。一旦影子银行出现信用风险,借款人无法按期偿债,对我国资本市场和实体经济造成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

首先,贷款企业遭受损失,投资血本无归,企业的利润和流动性受到打击。如果企业损失巨大,继续经营出现危机,考虑到我国影子银行的规模,对于实体经济必然会出现损害。而且许多放贷企业还是上市公司,其经营业绩和企业运转还关系到股票市场的稳定,如果出现大面积的兑付违约现象,诸多上市公司受到牵连将直接造成证券市场的大幅下跌,动摇金融市场的根基,不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与稳定。影子银行的违约将会形成多米诺骨牌效应,威胁整个经济体系。

另外,即使没有违约,企业过多地将资金投入到委托贷款和理财产品上,而不注重自身的扩大、发展和技术创新,主营业务得不到良好发展。在短期内可能获得较高的资本回报,但是长此以往企业的生存发展将会受到影响,竞争力下降,实体经济同样会遭受损失。

一些支持影子银行发展的学者认为影子银行的存在可以缓解由于金融抑制,融资困难所造成的中小企业的发展困境,但是从可以得到的一些数据来看,无论是通过委托贷款还是理财产品来获得资金,其利率都是相当高的,有些情况下甚至超过了25%。中小企业要想通过影子银行来融资所需要负担的成本是相当高的,为获得足够的收益来偿还债务,他们必须选择利润高但风险也高的经营业务,这对于本身规模就不大,风险承受能力不高的中小企业来说非但不是助力,反而是致命的打击。

四、产生原因与应对措施

1973年美国学者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提出了针对发展中国家问题的金融抑制理论。金融抑制是指在一个国家的金融体系尚不健全、金融市场不能充分发挥配置作用的时候,在经济活动中就会存在着过多的金融管制。而这些管制措施使金融受到抑制,金融得不到健康发展将会阻滞经济的发展。金融抑制的主要表现有:利率管制、汇率控制、信贷配给、金融机构准入的严格控制等。

我国影子银行产生的政策原因就是金融抑制。我国的利率管制和信贷配给的影响突出。之前商业银行的利率完全由中国人民银行确定,自身的浮动空间非常小。由于实际利率偏低,融资成本较低,信贷成为一种稀缺资源,常常出现供不应求的现象,使得信贷配给更为明显。而且我国一直以来就对中小企业存在着歧视。这就使得国有企业可以获得利率很低的贷款而中小企业出现融资难,不得不另觅途径。而2013年7月20日,央行宣布取消金融机构贷款利率0.7倍的下限,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开始启动。这是我国金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大的进步,具有深刻的意义。但是取消贷款利率的下限,实际上并不能使中小企业受益。因为其自身偿付能力的限制,对其放贷银行存在着较高的风险,而高风险就意味着高利率。融资成本的降低可能只有少数大型企业或者国企能够受益,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会使企业将更加便宜的资金投入到影子银行体系中,以谋取利润,从而助长了影子银行的规模,增加了实体经济的风险。

中国式影子银行产生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我国的金融抑制政策中对于利率的严格管制和信贷配给。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本身通过利率来鉴别风险,将资金配置给最具效率的企业,但是利率的管制和信贷的配给,破坏了市场的均衡,之后,市场又试图通过自身的供给与需求再次恢复均衡,只是第二次的均衡在风险与效率方面却存在着诸多问题。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影子银行这一难题,必须继续坚持利率市场化改革,逐步放松对金融市场的抑制,废除信贷配给,同时使商业银行有自主选择利率的决定权,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实现资金的配置。这才是解决中国式影子银行问题的治本之道,任何忽视金融抑制的监管政策都只能是隔靴搔痒、舍本逐末。

五、结论

爆发于2007年的美国次贷危机不仅给全球的金融和经济造成了巨大打击,也使人们发现了隐藏已久的影子银行问题。虽然与美国资产证券化创造出的影子银行体系不同,中国形成了以国有企业、大型企业、上市公司进行放贷为主导的中国式影子银行,但是也符合学者们普遍认同的:“不受传统银行业监管的,充当储蓄转投资的金融机构”的影子银行概念。正是因为资金来源的不同,这一特殊的影子银行体系的现状、危害、原因和对策也与其他国家的问题不同。

国有企业、上市公司通过银行或者资本市场获得融资成本较低的资金,然后通过委托贷款和理财、信托产品的方式借贷给中小企业等。市场的规模虽然难以用数据直接统计,但是据估测相当巨大,而资金的使用方却存在着相当高的违约风险。这一影子银行体系隐藏着严重的危机,不仅可能导致放贷企业自身的资金损失和流动性风险,而且鉴于体系规模,还有可能进一步导致整个实体经济遭受损失。而且从长远看,对企业的自身创新发展和技术进步也有严重影响。对于借贷的企业来讲,影子银行中动辄超过15%的利率也大大提高了其融资成本,促使企业去追逐高利益、高风险的业务,不利于其发展、成长。

中国式影子银行形成的根本原因是我国的金融抑制政策,央行对于商业银行的利率有着比较严格的控制,银行自主调整的空间小;而且存在着信贷配给,加之我国一直以来对中小企业的金融歧视。这就导致了金融市场无法根据自身供给、需求来达到稀缺资源地有效配置,形成了我国独特的影子银行体系。要从根本上避免影子银行的风险和危害,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就必须从其形成根源入手,改善我国金融抑制现状。通过放开利率控制和信贷配给来使市场的力量发挥作用,使资金到达最有效率的企业。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将开启,相信在改革持续进行的过程中,影子银行的问题将会逐渐得到缓解,最终实现经济健康、稳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爱德华·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牛津大学出版社,1973年.

[2]巴曙松.《加强对影子银行系统的监管》,载《中国金融》2009年第14期.

[3]卞志村.《金融监管学》,人民出版社2011年.

[4]罗纳德·麦金农.《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布鲁金斯学会出版社,1973年.

[5]易宪容.《“影子银行体系”信贷危机的金融分析》,载《江海学刊》2009年第3期.

作者简介:李超,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法和经济学研究中心,法律与经济专业2012级硕士研究生。

猜你喜欢
影子银行利率市场化
影子银行风险研究综述
浅析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当前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影子银行规模扩张的原因及相关建议研究
商业银行受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影响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的收入结构转型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挑战及对策分析
利率市场化对中小银行的影响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