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力,好风伴我上青云

2014-04-29 03:26庄福林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思考教师

庄福林

摘要:人过四十,本已“不惑”,更近“知天命”,怎奈教学中困惑越来越多。同样的新理念虽有心接受,但总比年轻教师适应得慢,老是竭尽所能效果也不甚理想。不禁反问自己:过了四十,教学是否就该走下坡?随着与学生的年龄距离拉大,是否代沟成为不可逾越的鸿沟?还有什么可以借笔者在教学方面取得突破?怀着这些问号,笔者进行了一番思考。

关键词:教学困惑;教师;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156

一、单词的背默,能否借“小东西”来强化

案例一:小杜和小张是同一年进入我的学校,笔者有幸成为他们的“师傅”,两个人在课堂表现是旗鼓相当。按理说,期末考试成绩应该接近,而且他们抓学生也都一样紧,他们在课间都积极抓学生来背单词、默单词。但是一段时间后一个细节让人看出了微妙的变化:下课间,小张那里背单词默单词的人很多,有时把他的位置都围住了;而小杜那里呢,寥寥一两个学生,而且就是那几个老面孔,小杜虽努力去叫学生来背,效果甚微。期中考试的时候,小杜班的成绩比小张班的成绩差许多。

小杜和小张在教学上无论能力还是努力是相近的,怎会有如此大的差异,值得反思。

思考:笔者再一次深入挖掘小张和小杜的差异性,来总结他们产生的截然不同效果。小杜把学生背和默写单词当作任务,学生背好或默好单词就让学生走了,没有过多的师生交流。而小张呢?做了一个看似无效的举动:在办公桌里存放一些糖、巧克力之类的小东西,对学生进行奖励刺激。而且专门作了记录。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得到过糖或巧克力等小东西,学生非常乐意到小张老师处背诵,把这当成与老师亲近的机会。在学生背单词或默单词遇到困难时,还帮助找出问题,分析问题。学生与教师近了,背默单词的积极性也更强了。

自省:好多“小东西”是有形的,也有些“小东西”是无形的。关键如何来得到学生反馈的有效信息,加以处理。笔者在现实中多次遇到学生的抄作业行为,努力加以遏制,效果却微乎其微。很多回家作业中的题目都浸润着英语组的心血,学生作业一抄,我们的努力付诸东流。发现这个问题后,曾经让我困惑过,与家长也交流过,效果就是不理想。借小张的案例换一种方法和思路,回家作业的量减少,抽一部分题目在课堂上花十分钟解决,有时用小纸片,有时用手写的单面16K纸,上节课的要点跃然纸上,强化作用不言自明。虽然上课的时间少了,学生的基本功却上来了。小小的白纸方寸间却解决了笔者的大麻烦。

二、阅读的培养,能否借现有的条件来提升

案例二:曹老师和笔者多年教同一年级的英语,成了老对手。她在培养学生阅读方面有自己的一手。开始的几年,她的班级学生英语阅读能力明显高出我班学生生一个档次,很多次考试,她都赢在阅读理解。笔者开始寻找我们在教学上的差异。笔者除了抓紧课堂和作业外,没有计划的让学生去尝试拓展,而曹老师在抓住课堂和作业的同时,还有步骤地拓展学生的阅读。有时候,在课堂上,笔者还在强调学生基本错误时,曹老师尝试用多媒体来摘录一些课外阅读来供学生学习。

思考:现在学校的条件已经不同于过去了,很多阅读材料可以再网上去找,生僻的单词我们也可以找出并加以标示,在寻找阅读材料的同时无形中也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阅读水平,对教学起到不可估量的好处。有曹老师这样的好对手加好队友,让我更加敢于突破课本上的内容,而且从结果看,开卷有益,阅读的提升不仅正面影响到阅读,也对学生的英语写作积累了更多的素材。

自省:教书几十年,很多精力都集中在教材上,虽说上课能够抓住教学重点,难免教学的手段过于单一。其实我们有许多机会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图书馆,多年的沉寂让人几乎忘记我们还有个图书馆,笔者到图书馆里找到许多适合学生阅读的简单英语读物,故事的情节性强。特别是采用了简单短句。虽有些生僻单词,强大的故事性激发学生的阅读能力。特别感谢狄更斯的《雾都孤儿》(Oliver Twist)、《远大前程》(Great Expectations)》、《双城记》(A Tale of Two Cities)三本英语简易本,是这三本书激励笔者尝试让学生阅读。学生的阅读习惯形成往往是起步最难,一旦学生尝到阅读带来的甜头,阅读也会成为欲罢不能的“嗜好”。

三、听力的练习,能否靠课外资料来充实

案例三:孙老师在课堂结束前几分钟,尝试播放一些较短的英语视频,开始采用的是像动物世界之类的短片,下面还有字幕,效果不错,学生喜闻乐见。一段时间后,改为有视频无字幕的短片,经过精心的选取和储备,学生听力有了更大的进步。到了后来,干脆选用一些名人演讲的音频,学生竟然也能听懂个一二。中考口语听力测试时,孙老师班级的英语听力失分最少,而且最近几年都这样。

思考:一线的英语教师往往苦于听力资料缺乏,也苦于没有足够的时间来给学生听力练习,听力练习的资料往往又选择面狭窄。像笔者这样上了一些年纪的教师更加苦于自己在电脑方面的笨手笨脚。孙老师的案例给了我们一个简单的启示:听力练习可以海纳百川,过程的强化可以循序渐进。具体怎么操作,可以不拘一格。

自省:一般要寻找到现成的听力材料很难,但经过加工可以做成听力材料的选择面有很广,笔者开始尝试从一些新闻和笑话中选择一些材料翻成听力材料录给学生听,效果很好,后来干脆从一些英语报纸或中文报纸的英语版中找寻材料,特别像《上海译报》等英文报纸给笔者的帮助最大,有些大新闻当笔者念好录好给学生听时,新闻的新鲜感结合笔者的真实录音,让课堂变得非常有亲和力。课前做成听力材料效果又好,工作量反而减轻不少,学生的听力水平有很大的提高。

四、写作的积累,能否借助英语名言来润色

案例四:我们班的黑板报上有一个“English Corner”每期笔者都帮学生找几句英语的格言或谚语,有时候,学生在英语写作的时候常常采用那些句子,有些用得张冠李戴,但有些学生用了这些句子,起到了画龙点睛的神奇作用,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反差呢?

思考:过去,人教版的英语书上有很多名句,比如:“Use your head , then youll find a way.”“It took me more than ten (下转第160页)(上接第156页)years to learn to draw a beautiful horse in five minutes”,这些名句的积累,无疑对学生的英语写作起到很大的润色作用,学生苦于没有积累一定数量的句子,没有达到储备的临界水平,往往会为了用这句而用这句的尴尬。如果学生积累了足够多的句子,英语写作中会添分不少。

自省:这种能够对学生写作润色的句子可以再很多地方找到,学生由于基础的限制,很难自己去找到那些方面的素材,如果教师把这些名言名句摘录下来让学生去背,难免加重学生的负担,如果将这些句子放在黑板报上,要看的看,不要看的用这种氛围去熏陶也是一个进步。有时让学生在制作黑板报时投稿找名句都能提升他们的积极性。

笔者的身边有许多好的教师,他们的看家本领是笔者取之不尽的源泉,借鉴他们、偷学他们都让笔者更进一步,所有的可以学习的都是笔者的助力。“三人行,必有我师”,关键要借鉴他们、学习他们。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断汲取他人的长处,借鉴移植过来,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才能保证自己不给学生留下“技止此尔”的感觉,才能保证教学保持永久的新鲜感。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青云中学 215200)

猜你喜欢
思考教师
最美教师
大山里的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师赞
对于少儿英语教育的几点思考
少儿图书馆小志愿者工作的意义和思考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
“语用”环境下对古诗词教学再思考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