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用简易方程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2014-04-29 01:11田晓梅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一题多解代数式关系式

田晓梅

【摘要】 方程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要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就得让学生深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并学会列代数式,在此基础上,弄清楚各数量间的正确关系,列出关系式,在解决问题时,多联系生活实际,想法变复杂为简单,从而让数学不再枯燥乏味.

【关键词】 代数式;关系式;一题多解

“简易方程”是人教版六年制小学五年级上册第四章的学习内容,它是小学高年级学段的知识重点,同时也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难点之一. 理解方程的意义,学会解方程,继而掌握用方程的方法来解决问题是整个学习过程中的中心任务,那究竟该如何做好这方面的工作呢?笔者结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含义,学会列代数式

本单元的第一小节知识就是学会用字母来表示数,并学会列代数式,由于知识简单,加之课本内容安排过少,所以大多数教师在讲授此小节知识时,仅仅用一课时便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导致在教学用方程方法来解决问题时,好多学生无从下手,以至于整个后面的知识内容无法进行. 用字母表示数,学列代数式,这是学习简易方程的基础,对于五年级学生而言,方程是第一次接触,字母代替数本就是一个很抽象的概念,学生一下子不能完全理解,所以作为教师,首先要想办法把这种抽象的概念转化为更为形象、更容易理解的知识,让学生完全掌握. 笔者在教学中是这样做的:

案例一 说说下面各字母分别表示什么?

(1)1,3,5,m,9;

(2)x + y = 10;

(3)a + b = b + a.

出示完题目后,全班学生争先恐后,很简单,(1)中的m就是7,因为1,3,5,7,9,…这些全是单数,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排,5下来必然是7;(2)中的x和y那表示的数就多了,学生们都举了例子,比如1和9,2和8,4和6等;(3)就是学过的加法交换律呀,笔者追问:(1)中的m还有没有可能表示其他的数呢?(2)中的x和y呢?就这些吗?(3)中的a表示一种定律等. 在此基础上,笔者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举一些生活实例,通过一阵激烈的争论后,得出结论:字母可以表示一个特定的数,还可以表示任意的数,又可以是n个苹果,这里的n就表示任意的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10个,更可以几百、几千,甚至几万个,同时也有学生把加法结合律、乘法分配律等学过的一些运算定律说了出来.

在学生完全理解了字母可以表示数的意义后,笔者紧接着又进行了这样的教学:

案例二 试着列出下面各题的式子:

(1)妈妈买了10个苹果,小明吃了4个,还剩几个?

(2)妈妈买了a个苹果,小明吃了b个,还剩几个?

从数字到字母,知识由浅入深,两题的数量关系一致,即:买来的 - 吃了的 = 剩下的,学生很快列出两个小题的式子,(1)10 - 5,(2)a - b;紧接着,笔者让同桌之间互相出一个含有字母的简单问题,然后交换解决,互相检查.

通过这样的教学,让学生在完全理解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会列代数式,既加深了学生对代数知识的理解,同时为用方程解决问题打下了基础.

二、弄清各数量间的正确关系,学会列关系式

如果说代数式是方程应用题的基础的话,那么关系式就是解决方程应用题的关键. 看似简单的方程应用题,若弄不清楚数量间的关系,那么若非要用方程来解决的话,那就真的多此一举了.

案例三 果园里有桃树120棵,是苹果树的5倍,苹果树有多少棵?

解决此题时,若不分析题意,好多学生可能会这样列式:120 × 5 = 600(棵),若非要用方程来解决时,可能会无从下手. 这样做正确吗?答案是否定的. 桃树才120棵,它还是苹果树的5倍,换句话说,苹果树的5倍才是桃树,结果怎么会苹果树多于桃树呢?所以,关系式在方程应用题中有多么重要. 那究竟该如何学会列关系式呢?还是以此题为例吧.

首先找到问题的关键,也就是数量关系. “是苹果树的5倍”这句话就是此题的数量关系,那谁是苹果树的5倍呢?其实不难看出,是“桃树”,所以这句话可以这样来说“桃树是苹果树的5倍”.

其次依据数量关系,快速列出关系式. 弄清楚数量关系后,问题就基本解决了,怎么说呢?笔者在教学列关系式时,总是这样做的,一一对应:“桃树是苹果树的5倍”,“桃树”即桃树,“是”相当于“=”号,“苹果树的5倍”,可以这样来想“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用乘法计算”即“苹果树 × 5”,整个连起来,“桃树 = 苹果树 × 5”.

最后依据关系式,列出方程并解决问题. 有了这个关系式,我们往里套数字不就可以了吗?已知条件中,桃树120棵,苹果树是要求的量,所以现在式子就又變成“120 = 苹果树 × 5”,随之,“苹果树 × 5 = 120”,如果设苹果树为x棵的话,此题便可列方程为:x × 5 = 120.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问题都是如此简单,下面再看一例:

案例四 仓库原来有货物170吨,一辆卡车每次运25吨,运了几次后,仓库还剩下20吨货物,这辆卡车共运了几次?

分析:此题看大了,有三个数量,即“原来的”“运走的”“剩下的”,这三个量之间存在这样一种关系,即:原来的 - 运走的 = 剩下的. 看小了,此题中还有另外三个数量,即“每次运的”“运的次数”和“运走的总数”,而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是:每次运的×运的次数=运走的总数. 认真分析不难看出,这里可以把后者放入前者里,即:原来的 - 每次运的 × 运的次数 = 剩下的.

解:设运了x次,则:

170 - 25x = 20,

25x = 150,

x= 6.

答:这辆卡车共运了6次.

尽管题型千奇百怪,但解题的思路是一样的,不论题有多难,只要认真分析,找准数量关系,列出正确的关系式,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联系生活实际,学会寻求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

我们常说,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离不开数学. 所以在解决方程应用题时,多联系生活实际,尽可能地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并学会一题多解的思维方式,让数学变得神奇而有趣.

猜你喜欢
一题多解代数式关系式
例谈同角三角函数基本关系式的应用
速寻关系式巧解计算题
对一个代数式上下界的改进研究
例析初中数学的多解问题
一题多解的教学问题分析
明确关系式
代数式中的“温柔陷阱”
例说代数式的求值方法
高中数学“一题多解”的学习心得
向量关系式变换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