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青兵 刘兴无 孙晓峰
摘要:中等职业学校如何顺应时代潮流,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复合型、创造型人才,以适应社会和经济结构调整的变化与需求,是当前职业教育新的价值取向。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创业教育途径可行、方法恰当:重视平台搭建,为创业教育提供了有力支撑;正视困难与挑战,为可持续开展创业教育营造了有利的条件。创业教育促进了学校的发展、学生的成长,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创业教育;“第三本护照”;实践;思考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9094-C-(2014)08-0061-03
收稿日期:2014-06-28
作者简介:张青兵,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泰州,225300)办公室主任,高级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及德育课程教学;刘兴无,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泰州,225300)副校长,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教学管理与语文教学;孙晓峰,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江苏泰州,225300)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等职业教育及电工电子专业教学。
创业教育是培养人的创业意识、创业思维、创业技能等各种创业综合素质,并最终使受教育者具有一定创业能力的教育。创业教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称为教育的“第三本护照”,被赋予了与学术教育、职业教育同等重要的地位。
几年来,江苏省高港中等专业学校(以下简称“高港中专校”)坚持将创业教育引进校园,在经历了由点到面的发展过程之后,走出了一条可行的道路。
一、重视平台搭建,为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为将创业教育引进校园并迅速形成效益,学校在平台建设上做足了文章。
(一)学科教学之中渗透创业意识
创业意识是指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对创业者起动力作用的个性意识心理倾向,包括创业的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价值观等心理成分。应该说,在中职校各专业的学科课程中,特别是专业课程中包含着丰富的创业精神、创业意识,只要有心用心,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随时都会苏醒和闪光。为此,高港中专校组织了大量人力物力对各专业课程进行了深入挖掘,从中撷取了对创业教育有利、有用的内容并做了适当的拓展延伸,再把它作为重要内容落实于课堂加以强化。学校将《职业生涯规划》、《如何成功创办一个小企业》等课程引入教学计划,在课程开设之初,就将创业观念作为课程的一个教学目标加以重点强调,明确告诉学生这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改变他们的人生,这是他们未来人生的“第三本护照”,以此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课程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有意识地以创业成功者身上的品质作为例证,将章节内容与创业必备的良好品质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从学习到理解再到内化,坚定学生的创业理想和信念,激起学生创业的意识与激情。同时,在专业课程教学中,也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将专业能力发展与创业教育有机联系。
(二)活动课程中培养创业能力
学生的知识、经验和技能来源于教育教学,教师能起到引导的作用,但是创业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主要不是靠教师的灌输和传授,而是靠一定社会条件下的自我锻炼和实践。活动课程具有社会性、交际性、灵活性等特点,积极参与活动课程,可充分发挥每个同学的主体性、独立性、创新性,使学生在活动中广泛接触社会,亲自实践,加快自己的社会化过程,与此同时也获得开拓创新、公关交际、组织协调等方面的素质及能力的训练。因此,学校除了重视在学科教学、专业实践中渗透创业教育外,还积极探索如何利用活动课程进行创业教育,为学生创业能力的形成和提高打好基础。
学校的活动课程除教学计划中规定的以外,还定期组织学生参观访问创业者及其企业,有意识地组织学生进行市场调研并撰写调研分析报告,通过网络媒体等多种途径了解社会上创业者的创业历程,引导学生从中吸取自己今后创业的经验教训。同时,学校每年都聘请创业成功人士(包括本校优秀毕业生代表)来校做专题报告、创业教育讲座等。
(三)创业实践活动之中形成职业素养
职业素养的核心之一是职业能力,职业能力的核心是从业能力、创业能力和创新精神。能力的产生不是孤立的,也不是天生的,它是以知识和智力为基础的,是知识、智力加实践的结果。创业能力也不是人生来就有的,不具有先天性质,也不可能通过单纯的思维活动或智力活动的训练来形成,而必须通过后天的培养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锤炼才能形成和发展。高港中专校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对如何指导学生开展创业实践活动进行了以下尝试。
1.尝试性、见习性实践活动。如鼓励学生利用假期,可以与家人、亲戚、朋友、同学合伙,也可以独立投入少许经费尝试经营(买卖)活动,参与家庭或他人的创业活动,到小工厂、商店、超市等去打工,获得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经验。
2.开展模拟性实践。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的情景模拟,进行有关创业活动的情境体验。如应聘雇员的面试、产品的推销、接待客户、谈判、拟定商业(创业)计划书并演示论证、参加各种创业设计大赛等。
3.校内实习、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等创业实践活动。实习期间,不仅要求学生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而且要求学生有意识地培养自己观察体验能力,注重经营管理技巧、成本核算、营销技巧以及人际关系处理等方面。学生不仅要积极主动训练好专业技能,而且可以兼职经理助理、车间副主任、小班长及购销员等。这样,以企业生产的模式,不仅能让学生成为熟练的工人,而且也练就学生当店主、当老板的一些本领。
4.创造条件,支持学生投身于真正的创业实践。在创业教育过程中,在不影响正常课业学习和学校管理的情况下,学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组织学生校园“练摊”;积极筹办学校“启程创业园”,经过申请、审议等程序,让有创业意向和有一定创业能力的学生进园“试水”;发挥专业优势和学生特长,开展汽修专业的创业社团活动;鼓励、支持部分学生在毕业前后进入社会创业启动阶段,或加工、修理,或销售、服务等。这样,在真刀真枪的创业实践中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创业能力。
学生校内创业活动的主要目的是锻炼、成长。所以,我们告诉学生这一阶段无论进行哪种实践活动,目的不是盈利,而是为了培养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在创业实践活动中,学生的机遇意识、参与意识、专业意识、竞争意识、协作意识、自我意识、创新意识等会不断增强,组织、管理、协调的能力会不断加强,敢于面对挑战、面对困难,甚至面对失败;敢于在困境中求生存,在困境中谋发展,不断积累经验。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及时的反思,坚定其创业信念,帮助学生及时有效地调整个人创业发展方向,从而不断提升创业能力,为他们步入社会准备条件。
创业教育的深入成功开展,为学校事业发展和学生的专业成长注入了新的活力,有力推动了学校事业的良性循环。促进了德育课程及师资队伍建设,促进了学生的自身发展,也产生了积极的社会效应。
创业教育项目的实效得到了教育部门领导的好评。江苏省德育学会王秀文秘书长、李国龙副秘书长曾来高港中专校考察学生创业活动;北京光华慈善基金会秘书长杜绍基先生到校调研;市教育局万琳副局长多次到校视察、指导工作;泰州市2008年创业教育研讨会在高港中专校召开;太仓中专校教师代表团专程来校参观学习。《江苏科技信息》、《长三角教育》以及泰州新闻媒体多次报道,这些让高港中专校的创业教育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反响。
二、正视困难与挑战,
为可持续开展创业教育营造有利条件
学校在开展创业教育的尝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推进过程中也遇到了不少问题与困惑、压力与挑战。学校领导高瞻远瞩,本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为这一改革的可持续发展做出了艰苦的努力。
(一)解决创业教师存在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不密切的问题
创业教育对于中等职业学校而言,是一个新的课题。泰州地区虽然开展了创业教师师资培训工作,学校先后有18名教师接受了培训,并在校内开展学生创业教育的同时组织校内创业教师培训,但是真正具有实际创业经验的教师却很少。教师拥有的更多的是理论知识,这必然会影响到创业教育的效果。缺乏必要的师资力量,是创业教育向深层次推进的一个瓶颈。为解决此类问题,学校在推进创业教育的过程中,一方面发挥校内教师的理论优势,另一方面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拓宽教育途径。“走出去”,即带领学生走近创业者,参观访问;“请进来”,即请企业代表、创业成功人士等进课堂,用他们的故事来教育学生,组成一支编外创业指导教师队伍,弥补了本校教师实践经验不足的缺陷。
(二)解决学制影响学生校园创业的问题
高港中专校属于中等职业学校,学制为三年。目前,创业教育理论教学在高一上学期就开设,从理论学习到敢于尝试,学生已升入高二,而高三又进入顶岗实习期,导致学生校园创业实践的时间较短。创业就要投入,而投入与产出(包括经济的、经验的)之间的不确定因素,让好多学生不想进入创业园开展校园创业活动。为此,学校一方面对学生校园创业活动进行正确引导;另一方面从资金上给予一定的支持,提供校园创业的优惠条件,减少学生校园创业的风险。目前,“启程创业园”已有8家学生创业小公司正常运营。
(三)解决学生创业基金缺乏问题
目前,学生创业靠白手起家有难度,校园创业需要资金支持。学生本身是消费者,没有足够的资金基础。为此,一方面,学校争取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由学校成立创业基金会,通过校园创业计划书比赛等活动,对获奖的学生给予创业基金的奖励;学校创办了“启程创业园”,免费或优惠提供创业场地,免收水电费等。
(四)解决学生在校创业实践与毕业后实践断链现象问题
目前,学生在校创业实践活动一般延续到高三上学期,由于顶岗实习等原因而不到一年时间,有些学生有毕业后继续创业的意愿,这样从校内到校外的过渡与连续又成为一个新问题。为此,学校一方面鼓励他们在社会大学堂锻炼自己;另一方面为毕业生继续提供创业服务,不因学生毕业就结束对他们的创业培训与帮助,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做学校能做的,加强毕业后的跟踪服务,以保持创业教育的延续性、从校内到校外的连贯性。
(责任编辑:章跃一)
The "Third Passport" for the Students' Future Career: Practical Exploration
ZHANG Qing-bing & LIU Xing-wu & SUN Xiao-feng
(Jiangsu Gaog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Taizhou 225300, Jiangsu Province)
Abstract: It is the new value orientation for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to comply with the trend of the times and cultivate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with entrepreneurial spirit and creative ability to adapt to the changes and demand of the social and economic restructuring. Jiangsu Gaogang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has feasible ways to undertak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focuses 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to provide strong support for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it faces up to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to creat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sustainable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which promote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and the students. The school's practical experience is a good reference to draw to.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 entrepreneurship education; the "third passport"; practice; reflec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