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文献综述

2014-04-29 22:44王彬
时代金融 2014年24期
关键词:文献综述商业银行

【摘要】利率的市场化进程既为商业银行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使其在激烈的竞争中不得不面对贷款定价这一难题,本文基于此,简要的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国内外文献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商业银行 贷款定价 文献综述

一、国外有关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综述

国外银行的商业化进程和利率的市场化发展较早,这就促使其在贷款定价方面的研究要比发展中国家起步较早,同时依托其先进的金融理论知识,促使国外学者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进行了大量的定性和定量研究。

Andrew H Chen(2000)等从贷款的合约成本角度入手,在考察贷款利率与贷款合约成本之间的关系后指出,贷款利率的高低主要取决于银行贷款后的监督成本。Peter Drucker认为,由于银行的贷款和贷款客户在成本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共享性,因此银行的贷款定价应该以作业成本法所确定的贷款成本为基础。Louis Wells and Raymoed Vernon认为,银行的产品是存在生命周期的,因此应该根据产品所处的周期阶段的不同而确定不同的价格;1976年,美国信托银行提出RAROC(Risk—Adjusted)模型,该模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完善,在90年代得到了国际先进银行的广泛使用,成为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贷款定价以及绩效考核的核心方法。Matten and Saunders对RAROC模型的理论依据、操作流程以及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详尽的阐述,使得该模型更具实操性。Corvoisier and Gropp(2002)的模型显示,贷款利率同时受制于存款利率、经营成本和金融市场上银行的数量等因素。在其他变量一定的情况下,市场越集中,则会促使商业银行贷款利率的不断提高。考虑到商业银行贷款是差异化的产品,借款人从一家商业银行转向其他商业银行,将增加其转换成本。将该成本纳入市场结构模型后,商业银行贷款行为的分析将更接近实际。

二、国内有关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综述

由于我国商业银行贷款长期处于利率管制之下,商业银行贷款的自主定价权力较低,造成了国内对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国内对于该问题的研究还没那么丰富。但是随着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商业银行贷款定价逐渐被人们所关注,甚至在近些年来成为金融理论界研究的焦点,但纵观国内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对于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的研究更多的是偏向于对国外成熟理论和模型的借鉴和改良,同时兼具定性研究的特征。

国内很多学者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对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提出了若干主张。庄新田(2002)从银行与贷款客户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角度出发,利用极大值原理,给出了最优贷款定价的模型。中禾(2004)认为:我国商业银行贷款定价能力的不足,主要来源于激励约束机制的缺失。为此,他提出了在商业银行建立内部资金转移定价系统主张,并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如何建立相应的配套系统的建议。毕明强(2004)将客户的贷款定价放在了一揽子业务中来考察,设计出了基于客户贷款贡献度定价方法。他认为商业银行在对客户的贷款进行定价时,不仅要考虑贷款本身,还要考虑贷款所产生的其他业务对银行综合收益所产生的影响,比如:结算业务、派生存款等等,从而为贷款定价提供了新的思路。李丙泉(2002)在对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适应我国商业银行本土化的综合贷款定价模型,并对该模型理论基础和操作说明进行了详细描述。曹霞、常玉春(2002)把复利的概念引入贷款定价模型,提出了贷款成本与贷款基准利率相机抉择原则,并且在此基础上设计了复利贷款定价模型。王来星(2007)认为,西方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模型,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说并不适用,原因在于模型中的重要参数和变量是金融市场成熟度的反应,没有一定金融市场成熟度作为前提直接使用这些模型的话,所得到的贷款定价结果是不够科学合理的。他认为,我国商业银行采用瑞士银行的违约贷款定价模型DM作为贷款定价的核心方法更加确切。陈燕玲(2008)认为长期的利率管制造成了我国商业银行贷款能力的孱弱,现阶段商业银行还没有建立起“分产品,分客户”的成本管理体系,对一笔贷款的成本缺乏科学合理的衡量。基于以上条件约束,我国商业银行还不适宜采用客户盈利分析定价模型。最后,她提出以同业拆借利率为基准利率,以银行期望利润为目标,兼顾银企战略合作关系为主要内容的贷款定价模式。

在对中小企业贷款研究方面,林毅夫指出,相对于大型企业而言,商业银行与中小企业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更加严重,银行对其的了解和监督困难重重,尤其是必要担保物的缺失严重降低了银行对其进行贷款的热情。在此情况下,如果国家以强制的行政手段要求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贷款的话,就很有可能形成新的激励问题。郭田勇(2008)指出,由于中小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信息不对称程度严重,为此要想提高商业银行对其贷款的积极性就必须有相对应的风险缓释措施,如:贷款保证、贷款担保等等。

对国内外文献进行比较分析后,可以发现,国外的研究比较成熟且更注重模型的定量分析,而国内研究虽也有所发展且兼具中国特色,但更多的偏重于理论的定性分析。

参考文献

[1]陈燕玲.贷款定价模式比较与利率市场化后的模式选择[J].华南金融研究,2002,17(2):24-27.

[2]庄新田,黄小原.基于信息不对称的银行贷款定价策略分析[J].系统工程,2002,20(3):20-23.

[3]中禾.论利率市场化下商业银行贷款定价体系的构建[J].金融与经济,2004,4.

[4]毕明强.基于贡献度分析和客户关系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方法研究[J].金融论坛,2004,7(1):0.

[5]李丙泉.利率市场化下的商业银行贷款定价管理[J].济南金融,2002(9):28-29.

[6]曹霞,常玉春.利率市场化条件下贷款定价模式分析——兼论贷款定价中的利率期限结构问题[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1.

[7]徐涛.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定价模式研究[D].西南财经大学硕士论文,2007.

[8]Cben,Andrew H.Reseach in finance.Volumel8.Amsterdam;New York and London:Elsevier Science,JAI,2001.

作者简介:王彬(1970-),女,汉族,山东龙口人,任职于中国人民银行呼伦贝尔市中心支行,研究方向:金融。

猜你喜欢
文献综述商业银行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关于加强控制商业银行不良贷款探讨
城市规模经济文献综述
马克思创新思想研究综述
Scratch教学研究综述 
国有商业银行金融风险防范策略
我国商业银行海外并购绩效的实证研究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研究
发达国家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的经验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