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
摘要:“合作学习”指的是教师组织下的学生间的合作,是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合作学习强调学习的交往性、互动性、分享性,其实质是提高学习效率,培养学生良好的合作品质和学习习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符合高中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心理特征,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智能,挖掘学生潜能,提高学习效率;也是缓解学习压力、提高自信,培养学习兴趣,疏导学生心理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新课程;中学地理;合作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4)09-0098
一、中学地理教学现状分析
目前,传统教学仍然普遍存在于中学地理课堂中。教师本着兢兢业业的精神为了孩子们成绩的提高而不懈地努力工作着,却忽略了学生主导地位的发挥。“讲授式”与“题海战术”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被动记忆为主。学生思维常常处于一种被束缚的状态,不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和能力提高,教学效果也难以有新突破突破。一切都在变化,新课改的不断推广和实施使得高考命题方式和要求都在变化。传统教学方式甚至也不能很好地发挥它的“应试”强项,不一定适应目前的考试要求,也不能适应新一代学生的要求了。
随着新课改的推进,好多崭新的学习方式走进了课堂。“合作学习”在新课程课堂教学中已被愈来愈多的一线教师尝试运用,高效学习的课堂课程设置完全响应新教学理念,取得一定的成效。学生更多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提问、思考、质疑、小组讨论。这种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完全不同,学生有效学习效果时间增多,学习的各个环节学生体验到了对知识的渴求,探索的精神,合作意识和成就感等等。但也出现“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或者未被推广降低了合作学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方式有待于进一步研究推广和提升它的有效性。
二、开展合作学习的意义分析
“小组学习”方式在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教学相长方面优势突出,是提升高中学生学习地理兴趣的理想途径。更符合新课程课堂教学要求。有利于丰富和充实高中地理课程教学改革,提高地理教学的有效性。
1. “合作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生生合作”、“师生和谐”的教学氛围,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和能力提高。合作活动通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的交流交谈,往往会启发自己的思维,碰撞灵感火花,从而激发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使学生在相互帮助、愉悦、赞赏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分享到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自主、合作、创新地学习,在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 “合作学习”方式使教师教育观念完全得到了更新,教师角色得到了重新定位,有利于促进教师成长。小组合作教学方式要求地理教师为学生学习提供较为充分的学习情境和案例,倡导学生探究去完成学习任务。因此,新教师树立了正确的师生观,教师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倡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教师在教学中得到了学生学习上的反馈信息更能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从而对本身的教进行调节,或对学生的学进行引导,进而保持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也处于轻松愉悦,高度积极状态,教师教学能力得到提升。
3. “合作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学为主体,教为主导”的新课标教学要求。教学中以学生为核心,全面和谐培养学生素质,发展学生的能力,从而使学生由知识的被动接收者、灌输对象,转变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知识意义的主动构建者。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过程表现为:“学生自学生疑→探索质疑→合作释疑→拓展创新”。教师在教学中成为向导,全面把握好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方向,及时进行调控。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灌输者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习的帮助者、指导者、促进者。
4. “合作学习”方式实现了以“问题”为载体,教师帮助学生实现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自主、合作学习中,虽然能吸收了大部分知识,但是也会有一些疑难的问题,需要教师创设情景,帮助答疑解惑,扫清障碍。因此,教师首先要培养学生敢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问题意识”。同时要求教师创设出一些具有深度、梯度、有思考价值的问题,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教师要给出一定信息,当学生思考误入弯道,或出现思路阻塞、中断时,教师及时“点拨”和“引导”,补充信息,架起知识的桥梁与阶梯,疏通思路,引导学生一步步登上知识的殿堂,从而达到思维的更高层次,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三、中学地理合作学习的具体实施策略
地理新课程教学中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那么在日常地理教学中,如何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让“合作学习”在中学地理课堂上生根发芽。笔者结合地理学科特色和我校教学实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模式的应用与探索,并取得了较为理想的教学效果,具体做法如下:
1. 精选问题,保证课堂讨论的有效性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引发学生求知欲成为调动学生主动性的起点。教师在备课中一定要备好“问题”。提出能够围绕教材的重点、难点和激发、引导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的“好问题”。要明确课堂要完成什么任务,要围绕什么问题的讨论区完成它。所以,挖掘出既能够完成预定教学目标,又能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导学问题”是教师备课的第一任务。教师在任务设置时应注意几点:(1)要有自学提纲,以便学生查找和整理资料。(2)要从简单而具体,逐步过渡到抽象、概括性问题。(3)要准备好必需的地图及多媒体素材。(4)准备难易适度,具有代表性的课堂练习题,以便于讨论后及时测试。(5)要介绍不同的自学方法,进行不同的阅读策略训练。
2. 指导学习,让学生动起来
课堂学习,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导学问题,指导学生按照“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点评成果——教师归纳——学习检测”几个环节进行。
(1)自主学习,独立探求问题
自主学习是合作学习的前提,是一种学习状态。(下转第100页)(上接第98页)自主学习是学生自己对知识的分析和综合过程,是学生独立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和途径,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学习态度,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为学会与他人协作和客观评价自己提供了可靠的时间与空间的保证。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自学教材目的明确,他们思维活动就具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性质,从而能使其智慧更加积极地投入到这种活动中去,学生自学教材的过程就是尝试用自己已有的知识方法,同化教材的过程,也是发现知识障碍的过程。通过教师的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自学,自学的形式有多样,如阅读教材、图片,收集有关信息资料等。
(2)划分小组,开展合作学习
科学编排小组,给予学生均等的成功机会。学习小组的组建是顺利开展合作探究学习活动的前提。分组方法依照学生的学习成绩、思想情况、个性特点、性别差异等因素进行分组合作,宜3人至5人作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教师在安排合作学习小组和指导学习时应注意几点:①合作学习小组人数要适当,不宜过多,也不宜过少,利于组内学习交流。②要设立合作学习小组组长,利于学习小组的组织和发言。③宜把平时关系好的学生组成学习小组,他们更乐于进行合作学习活动。④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反馈信息,做好督学和点拨工作。
3. 小组发言,点评讨论成果
教师在教学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求,如表现自我的需要、学习成果被尊重的需要、体验成功的需要等等。所以在学生交流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成果时,笔者总是耐心倾听,积极评价。同学们互相评价,评点优劣;学习成果适合课堂交流的,就规定每个小组都要推荐一名同学参加课堂交流。交流成果获得课堂肯定。所以,在小组交流时,各抒己见、据理力争,往往成为课堂的主流和亮点,从而达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效果好起来”的教学要求。
(4)教师、查漏补缺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虽经过自学互研、讨论探索,但获取的认识是感性、零散的,只是初步的结论。因此,需要把已学过的分散知识进行归纳,上升为规律性的理性认识。教师可引导学生总结归纳,通过寻求相互之间的联系,构建一定的知识结构联系图加以贮存,使之系统化。简明扼要的知识结构联系图,是对知识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是对知识的系统化和条理化。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小结归纳,也是培养学生的系统、发散、创造思维,使学生的自我归纳能力得以有效训练。
(5)组织检测、自我评价
学生经过自主、合作学习后,其效果如何,需要经过检测来完成。一方面,学生通过完成测评试题,检验自己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可根据测评中学生暴露出来的薄弱甚至错误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策略,制订补救措施。同时在测评时,要注意学生互评和教师评定相结合,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作为一种富有创意的有效教学模式,能将新课程提出的“注重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学习评价。这一核心理念落到实处,就是把新课改落到了实处。我们教师只有更新观念,大胆探索,精心组织,不断优化,就一定能改变学生原有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从而使每一名学生在小组合作探究学习活动中得到充分、主动、全面、富有个性的锻炼与成长。
(作者单位:甘肃省兰州十中 73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