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文忠
中学的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重要平台,是收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该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那么,在阅读教学中的教师该扮演什么角色?怎样发挥主导作用呢?作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扮演以下的角色。
一、教学内容的重构者
语文教材既是教师的教本,又是学生的学本。其主体是课文,课文是实现教师、学生、文本对话的主题之一,是教学内容的载体。但教学内容不等同于课文,它隐藏与课文之中。教师在教学前必须要认真钻研教材,对教材再度开发依据各项训练目标来确定每课的教学内容,如词、句、语言、修辞、表达的方式、情感体验、写作能力等方面的训练重点,确定该教什么,不该教什么。以往的阅读教学往往采用“一锅煮”的办法,凡课文涉及到的知识,无论字词句,还是篇章结构、表达方法,都统统倒给学生,惟恐因有所疏忽而考不出来后悔莫及。实际是把阅读课上成了各种知识的“拼盘”课、“杂烩”课,出力不少、效果不好;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这样的教学将课文完全等同于教学内容,使阅读过程繁杂而雷同,千课一面、千篇一律,削弱了学生的阅读兴趣,降低了阅读教学质量。因此,在进行阅读前,教师首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重构,设计教学方案,有的放矢的进行教学。
二、阅读话题的创设者
既然“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话题设置就显得相当重要了。所谓阅读话题,就是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对话,理解文体而设置的交流主题。恰当的话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开启学生的阅读期待,激发学生阅读文体的兴趣和欲望。话题设置恰当,则阅读教学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前首相完成与文本的对话,根据所选定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设计,进行话题预设。话题可以着眼对课文对课文理解有重要价值之处,或“文眼”处,或许是不易理解的地方,以达到“牵一发而动全身”之效。话题要能活跃学生思维,引发学生的兴趣,而且抓住出示时机。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应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之时出示话题。当然,话题的创设还应根据课堂教学实情生成。这就需要教师要有随机应变的能力了。话题创设恰当,则能很好的唤起学生的注意力,活跃思维,使学生养成敏捷思考,迅速回到问题的习惯,还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三、学生自主阅读的组织者、合作者
要真正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必须务本求实,还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训练他们熟读精思,咬文嚼字,勤于思考。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请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儿童。”教师在阅读教学中也应该为学生撘建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平台,引领学生自主阅读,实施与文本对话,进行个性化的感受、体验、理解、熏陶、感染、潜移默化。教材中的课文大部分是名篇名著,语句优美,情感真实,文质兼美。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进入文本营造良好的情境,引领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本,在朗读中欣赏美、感受美、品味美,走进作者及主人翁的心灵世界,受到熏陶感染,与其产生共鸣。难怪宋代教育家朱熹说:“读得韩文熟,便做韩文法;读得苏文熟,便做苏文法。”通过反复细细还味,对文章的气势、神韵、意义就心神领会了。以读促思,以读促悟,完成对文本的思考,通过阅读感悟,完成对老师设置话题的解答,对其他同学提出的问题的帮助,获取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水平。为学生搭建交流探究平台,组织学生与他人分享阅读所得及情感的独特体验,探讨未解之“谜”,实现生生对话,在轻松活泼的环境中获取知识,张扬个性,获得成功的感受。教师还应该扮演好质疑的引领着,可以通过预设的话题来启发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知道学生多角度、创造性的进行阅读,拓展思维空间。启发诱导,甚至讲解学生在互助学习中没有解决的问题,纠正认识偏差,帮助学生学成新知识。
总之,在阅读的教学中,作为教师要切实的改变传统的“教师主讲,学生主听”的观念,一语文课程标准为指导,摆正自己的位置,扮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更有效的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