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文言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2014-04-29 00:44王晓静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小石审美教育文言文

王晓静

我国古代文学博大精深,充满神奇的力量。在教材中,我们随处可见非常优美的文言文,这些文章无论从语言上、形象上还是情感上,都充分表现着美。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文言文教学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审美教育,让学生从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千古佳作中领略中华文化美的内涵,汲取营养。

一、传承中国的古老文化,创立文言文教学的全新理念

综观文言文的教学史,无论是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之前,还是“五四”至解放前,对文言文精华的教学一直处在较高水平,新文化运动的主将们如鲁迅、胡适、郭沫若等都有很深厚的文言文功底,还有许多人在古代文化、古典文学方面有不俗的成就。当代的作家如余秋雨、琼瑶等也不同程度地受到古代文化的影响,这正是我们当代教学值得重视和借鉴的地方。

所以,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更新教学观念,引导学生自主审美,让他们徜徉于千古佳作的神奇而美妙的境界,流连于祖国文化深邃博大的海洋,才能真正使教学获得成功。在具体的教学工作中,让学生在文学作品中多些品味,在思想内容上多些感悟、多些升华,在形象上多些感动、多些向往,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审美素养。

二、在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发掘美的因素

任何一种美的存在,都不是空洞、虚无的,形式美和内容美总是和谐地统一在一起的。历史我们留下了无数熠熠生辉的美丽篇章,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发掘其美的要素,使其显现无穷的艺术魅力。

1.感悟自然之美所谓自然美,是指由一切自然物的颜色、形状、光泽、线条等产生的美,这种美能激发学生对美好事物的遐想,产生审美愉悦。杜甫的《登高》一诗中“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两句,给我们勾画出一幅极其广阔深远的图景。诗人仰望芒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腾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其状物之工,到了出神入化的境地。我们在感受自然美景的同时,也体味到作者诗句中传达出的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怆,悲凉之情渐浓。

2.体会艺术美

(1)感受形象之美。教学中,老师宜引导学生认识作者如何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露自己对榜样人物的赞美,从而使学生在心中树立起一座座美的丰碑。写就“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伟大史学家司马迁;怀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忠心报国的诸葛亮;具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宏伟抱负的范仲淹,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诤诤誓言的民族英雄文天祥等,无不深深震撼每个读者的心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知人论世”,把作品同作家的人格结合起来,从人性的角度去探求作品无穷的精神魅力,从而潜移默化的感染、陶冶学生的情操,完善学生的人格。此外,安贫乐道、淡薄名利的五柳先生,求贤若渴、礼贤下士的刘备等,都充满着浓厚的人文气息,让人心驰神往。当学生在阅读中为这些历史人物吸引而神采飞扬时,也就获得可喜的成功了。

(2)探究结构之美。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堪称结构之美的典范,它结构精巧,是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进行写作的。先叙述发现小石潭的经过,继而对小石潭进行多方面细致入微的观察和描绘,并在观察的基础上引发出内心的体验和感受,而这种感受的变化又是作者最后匆匆离去的主要原因。所以综观全文,篇幅虽短,却能完整地记叙游历小石潭的全过程,再加上结尾时对同游人姓氏的补叙,这些都是显示了文章在总体结构上的严谨,学习此文可引导学生深刻探究、领悟文章的结构之美。

3.接受情感美的陶醉在传统文化浩瀚的海洋中,情感美犹如一朵朵浪花,留芳千载,不绝如缕。进行文言文阅读,就是引导学生通过细致的阅读,领会蕴涵在文章中的情感美,接收美的陶冶。

三、在文言文的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审美

审美只有摆脱非我的束缚,才具有其本质的特征,教师的引导也非常必要,具体地说有读、品、评等方法。

读,可以是阅读、朗读或诵读,这对文言文的学习来说十分必要,因为感知语言文字是学生接收书本知识的开端,学生在对文章的阅读过程中发现美,可以在读中充分把语言美、形象美等融为一体。如学生在学习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时,通过“读”,自然地以想象去感受诗人描绘的山、寺、亭、早树、新燕、乱花、浅草等景物,从而产生对春天的无限热爱之情。

品,就是欣赏,是对文言文作品的一种深层次的感受,也是审美情感的升华。在学习杜甫的《石壕吏》时,学生对“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感受颇深:县吏是多么残酷无情,老妇人是多么可怜啊!在县吏的一再追问下,老妇家中三男出征、二男战死的悲苦,“出入无完群”的困窘,“惟有乳下孙”的贫弱让人心生无限悲怆!最后,连衰年老妇也被强征服役,“独与老翁别”的“独”字,寄予了作者多少深深的同情啊!通过“品”,让学生对“吏”产生了痛恨,对“老妇”产生了无限同情。教师运用作品中的艺术形象和艺术感染力,激发学生的内在情感,从而引起共鸣,达到审美目的。

评,就是教师对学生的观点看法进行评论或学生互相评点、讨论。这其中,教师评论最为重要,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大有裨益。在学《愚公移山》时,师生共同讨论“愚公到底有没有移山的必要”这个问题。有的同学提出:“愚公没必要移山,绕山开道或干脆搬家不就行了吗!”这时,我们先针对这个观点让同学讨论,这个问题一解决,整个讨论题就迎刃而解了。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把学生引导到愚公不怕困难的精神和坚忍不拔的毅力上来,这样的教学活动,可激发学生的审美意识,使他们感悟到文章的内涵。

当然,这些教学方法不是永远固定不变的,在教学工作中,还可以修改完善。只要使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文言文的学习过程中达到自主阅读和审美,让学生充分活跃起来,做学习的主人,这样,我们的文言文审美教学的目的就达到了。

猜你喜欢
小石审美教育文言文
小题精练(二) 文言文翻译
小题精练(一) 文言文翻译
师与书·庄小石
小石鸻与大犀牛
彭黎明 书法作品欣赏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中审美教育初探
浅析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之社会艺术功能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初中文言文的“教”与“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