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多视角解读文本

2014-04-29 00:44王世琴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4年24期
关键词:编者导语生命

王世琴

“文本解读是语文阅读教学的根,是语文阅读教学的起跑线”。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效的阅读教学的基础与前提,决定着学生对文本的感知、理解与体悟。沈大安先生说:“要上好课,文本细读是基础”。真正做到正确解读、深入研读文本,是我们把握作者情感与理念的最终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之前对文本进行正确的解读,才能把握教学设计的方向,落实文本的知识点,并创造性地理解教材和使用教材。作为一线语文教师,我们要把解读文本的能力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在解读文本时一定要从多个视角出发。

一、从作者视角,把握文本的价值取向

每篇文章都是作者想要传达的意蕴的载体。这种意蕴可以是一种情绪、情感、情操,也可以是一种理解、理念、理论;可以是一种直白,也可以是一种婉曲;可以是对事物的认识,也可以是对人生的感悟;可以是一己有限的心得,也可以是济世博大的胸怀……

“作者究竟想告诉我们什么”这是语文教师拿到教材文本,在进行解读时,首先要发出的究问。答案在哪里?一定在文本的本身。教参,只能是“参阅”。我们要用自己的眼光、自己的大脑来解读教材文本来自作者的规定性。如:《生命生命》一文,作者杏林子用“飞蛾求生”、“瓜苗破壳”和“倾听心跳”这三个小故事展示了生命的意义:虽然生命短暂,但是,我们却可以让有限的生命体现出无限的价值。就文本而言,文章说的是几个小故事,但透过文本语言,我们却可以感受到蕴含其中的生命教育意义。至于生命到底是什么?杏林子曾说过:“一颗貌不惊人的种子,往往隐藏着一个花季的灿烂;一条丑陋的毛虫,可能蜕变为五彩斑斓的蝴蝶。因为生命本身就是一桩奇迹。她也曾说过:“除了爱,我一无所有”爱,贯穿了她的一生。虽然自己的生命是那样的脆弱,但她格外珍惜。我们可以从作者“爱”的视角,去解读文本,领会生命的内涵。这种对学生的精神激励,也是文本蕴含的价值。

二、从编者视角阅读,把握文本的教学目标

编者编写教材都有一定的意图,教师可从编者的视角去适度解读文本,预设教学目标的达成。编者的编写意图一般体现在单元导读、课后思考题、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等地方。

1.巧用导语,整体解读文本单元导语既提纲挈领总起了本单元的教学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本单元的兴趣。教师可以从编者提供的单元导语人手,整体解读文本,将导语作为一种教学内容来引读。如: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导语:生命是宝贵的,也是美好的。砖缝里顽强生长的小苗,绝境中奋力求生的飞蛾,花丛中感受春光的盲姑娘……这一幅幅动人的画面都展示着他们对生命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课文的学习,去感受生命的美好,体会课文中含义较深的词语。如果有条件,还可以去搜集、了解更多热爱生命的故事。这则导语分为两块内容:(1)本单元的主题——热爱生命。(2)本单元的训练点,即体会文中含义较深刻的词句。教师应以此为方向,解读文本。

2.巧用课后习题,把握文本解读的重难点课后习题凝聚着教材编写者的集体智慧和汗水,它提示了教学的重点、难点和教与学的思路,往往是对一篇课文教学目标的具体落实,是“编者意图的集中体现”。因此,解读文本时教师应对课后思考练习进行分析,明白其意图。一般地讲,可以从三个方面来思考:一是它们指的是什么,让我们干什么;二是为什么要进行这一思考与练习,即弄清其训练的目的;三是思考练习与目标体系的关系。如:《生命生命》课后有三个习题和一个小练笔提示:(1)课文对我很有启发,我要好好读一读并背下来。(2)作者从三个事例中引出了对生命的思考。让我们联系生活,交流交流对课文最后一段话的理解。(3)课文中的一些句子有很深的含义,让我们找出来,体会体会,再抄下来。(4)小练笔:我想把学了这篇课文后的感受写下来。以上的课后思考练习题,为教师展示了两大板块的教学重点:(1)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要求:好好读一读,背下来;抄写句子与写感受。(2)体会文中含义很深的句子。如“我可以好好地使用它。也可以白白地糟蹋它”。这样的句子在文童中比较多,是教学的重点。教师如果在解读文本时作了具体的分析和研讨。就可以得心应手,不会失之偏颇了。

3.巧用略读课文的自学提示,领悟略读课文的教法略读课文中的自学提示也体现了编者的意图,文童的思路、学习方法等。如:《万年牢》这篇略读课文前面有这样一段导语:父亲在道德难题面前,放弃了汽车,选择了诚信,做到了以诚待人。下面这篇课文,讲述了另一个父亲真诚地为人、做事的故事。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父亲做糖葫芦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联系生活实际,和同学交流读后的体会。这段提示语,既承接了前面课文的中心,又体现了本单元以诚待人的主题;既提出了略读课文的一般学习方法—先默读,再思考,最后交流讨论,又概括地提出了学习要点,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做事认真、实在。教师应通过自学提示对文本进行解读,合理取舍并有所侧重。

三、从教者视角阅读,凸显学科的本体特征

教师在进入教学之前,首先要将自己视为一个读者,要沉下心充分、细致地阅读文本,要想方设法让自己读进去、想进去、走出来、细品味,通过品析词句,让文章荡涤我们的心灵。教师对文本的解读其实在进行着再创造。在这个意义上,“超越教材”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必要的。但教师的解读,一定只能由文本所包含的意蕴生成,而不是胡思乱想、胡言乱语。持之有据,这个“据”,就是文本意蕴的本来、本源、本质。

四、从学生视角阅读,遵循教学的基本规律

教师不仅要考虑把文本教给儿童,还要设身处地站在儿童的立场上,用儿童的心灵去亲近文本,用儿童的眼睛去发现文本中属于儿童文化创造的那些特质。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体验,才能给予学生正确的价值引领,才能遵循教学最基本的规律。低年级识字课教学,有的老师备课时(尤其是公开课)煞费苦心琢磨出来的方法新颖别致,却根本不适合孩子们,基于这一点,我们必须紧紧把握住孩子的心理特点和成长规律,不能用一成不变的方法延续始终。没有遵循规律的教学一定是低效的。

所以,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知道教多少,学生学多少;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好决定怎么教,怎么学;只有透彻地解读文本,才能胸有成竹地应对生成。一句话:只有文本解读得好,课堂教学才会落实得好。

总之,文本解读与语文教学紧密联系,密不可分。如果说我们的教学是一颗枝繁叶茂的大树。那么,可以说文本解读就是大树的“根”,教师解读文本越深入,语文教学这棵大树就会越加生机勃勃,苍翠欲。

猜你喜欢
编者导语生命
导语
阳光
本期专栏导语
编者语
编者有话说
导语
编者语
编者语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