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红霞
摘要: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是学生学习成长中不可缺少的两种教育,二者各有优势,有着明显的优势互补性。本文主要分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在成长过程中的优势及优势互补的策略。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协调发展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对于孩子能否健康成长及人格是否健全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校教育作为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手段,能够把学生培养成为具有一定专业素质,能够适应社会所需要人才,因而二者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研究表明,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起来,对于促进学生长远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优势分析
1.家庭教育的优势第一,亲情优势。家庭是以血缘关系组成的社会单位,父母与孩子骨肉相连,这种不可替代的亲情关系是家庭教育最大的优势。母亲父亲对于孩子有一种伟大的教育力量,在孩子的心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能得到孩子的尊重,对于培养孩子的人格、智慧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二,早期型优势。父母是孩子出生后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出生到上学之前,都是由父母抚养和教育的,父母的一言一行对于孩子都起到了重要的启蒙教育作用。家庭教育作为孩子的第一任教育,对于培养孩子的各种素质占据了早期性优势。
第三,灵活性优势。家庭教育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因为家庭教育不受到具体的地点、时间和条件的限制,直接由家长自然安排和教育,教育方法也是灵活多变的,教育内容也是丰富多彩的,因此教育出来的孩子性格也是千差万别的。
第四,连续性优势。家庭教育对于孩子的教育是具有连续性的,特别是没有生活环境和教育者变化的家庭教育连续性更是明显。孩子从出生到上学,从上学到长大成人,都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这个过程都受到父母的家庭教育,因而孩子受到的影响也是深刻且持久的。
2.学校教育的优势第一,计划性优势。学校教育是一种由专门的教育机构实施的教育,教育具有较强的计划性,它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孩子进行身心教育,特别是班级授课的教育方式,质量较为明显,这是个别化教育无法比拟的优势。
第二,专业性优势。学校教育中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育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教学方法科学合理,专业化的教师队伍,再加上规范化的教学管理模式,教学质量的提高有了保障。
第三,全面发展优势。在学校教育中,特别是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起来,学校致力于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对于孩子来说不仅促进了他们的智力发展,还关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如道德、情感、意志力、体育等方面的均衡发展,更好地体现了全面发展的优势。
第四,团队精神优势。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班级授课,是分班进行的,每一个学生都编入了具体的班集体中,通过集中学习和生活,学生的学习变得有组织性和系统性,这不仅促进了学生的学业进步,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促进了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过程。
二、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协调发展
1.更新观念,家庭教育应当服务于家庭教育有一些专家学者认为,因为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组织性,学校应该领导家庭。但是,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正是因为学校教育的这种专业性和组织性,学校应该转变这种领导模式观念,将其与家庭教育的关系转变为服务的观念,这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体现:第一,因为家长参与学校活动的能力和时间有限,学校应该发挥主体作用,吸引和组织家长参与到孩子的教育活动中来,给家庭教育提供科学的培训,促进家庭教育科学有效发展;第二,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服务功能,关注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方面的能力发展,找到家庭教育的最佳发展点,积极走进家庭为家提供服务,如加强学校教师的教育学、心理学、家庭教育方面知识的提高,可以有效地促进学校教育服务家庭教育。
2.提高家长素质,强化学习型家庭作用家庭教育具有着早期性、灵活性、连续性、生活性等优势,而没有学校教育的专业性和组织性的优势,这就需要逐渐提高家长素质,强化学习型家庭的作用,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也是孩子的终身教师,学校教育中的教师逐渐改变,而孩子家庭教育的教师是不容易改变的,只有提高家庭的教育素质,才能有效地推进家庭教育有效发挥作用。 通过以身作则的方式给孩子带个好头,让孩子逐渐提高自身素质。
3.开通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新渠道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健康发展,学校与家庭教育要有机协调起来,要努力开通学校与家长沟通的新渠道,让家庭与学校两方及时了解学生当前的思想学习状况,以采取有效对策提高教育管理有效性。学校要吸引更多的家长参与到家校和谐发展活动中来,开通家校沟通新渠道: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多多与家长接触,了解家长的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教育手段等,倾听和尊重家长的意见。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多种形式,深入到学生的家庭成长环境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便采取有效策略因材施教。
总之,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协调发展,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都要齐心协力,加强沟通机制,提高自身素质,及时了解学生情况,共同促进学生健康长远发展。参考文献:
[1]张涛.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作[J].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2]赵从明.家庭教育——塑造人的基础工程[J].云南电业.1997(02)
[3]余腾章.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反差之我见[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8(01)
[4]周传志,戴庆洲.谈建立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新型关系[J].漳州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01)
[5]董中山.素质教育与家庭教育[J].河南教育.1998(10)(作者单位:河南省平顶山外国语学校4675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