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真:语文教学的本质呼唤

2014-04-29 21:37徐文军
江苏教育研究 2014年26期
关键词:语文课堂目标素养

十多年的课改,语文教师在教学理念与行为上都有了较大转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和提升,但“伪语文”“非语文”的因子依然不时充斥着语文课堂。对此,我们不禁要叩问:语文教学到底教什么,学生究竟学什么?

笔者以为,语文教学必须坚守本色,返璞求真。《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语文教学返璞归真的“真”,是语文教学的“根”。

一、教学目标要真,让学生明确学习真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课堂教学的目标应该是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整合统一。我们在构建学生语文课堂学习目标的时候要突破传统教学观念,不只考虑学生认知方面的发展,更应考虑学生的学习方式、情感需要、个性发展等方面,三维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这就需要制订教学目标时真实具体,体现“下要保底,上不封顶”的原则,既要保住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得以落实的底线,又要考虑在落实“双基”的过程中促进学生学会学习和积淀学生人文素养的长线,既要顾及全体学生,又要关注个别差异,让目标能够贴近学生的实际,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发展。

语文教学目标是一个动态生成的系统,课堂是学生知识和灵性“生长”的地方,在实施目标的过程中要灵活应变,把握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因此,制定教学目标,既要全面,还要具体,让学生在学习之初就能够把握学习方向,调整学习状态,选择正确的学习方法。以低年级学生作文指导为例,可以根据学生实际,在语言表达水平方面提出有层次的目标:一是根据习作要求说一句通顺的话。二是展开想象,根据习作要求说一段通顺话。三是把这段话通顺具体地写下来。实际教学中,鼓励学生根据自身实际,选择合适的学习目标开展练习。能说一句通顺的话了,就试着说一段连贯的话;能说连贯的一段话了,就努力尝试着写下来。这个过程可能有些复杂,尊重了学生语言表达的发展规律,设置了坡度,显示了梯度,使习作指导的目标能够得到真正而有效的落实。目标的真实有效,使得学生的发展有了正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要真,促进学生获取真知识

《语文课程标准》还指出:“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这个“基础”就是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等基本语文素养。小学语文教学应该回到“语文”本义上来,读读背背、说说写写,花大气力,强基固本,夯实基础。这就决定了语文学习内容应该关注的是语言本身,让学生在比较中、在具体的语境中反复审视、咀嚼,聆听它的声音,明辨它的色彩,触摸它的“脉搏”。

语文教学内容要具体实在,必须着眼于一个个标点、词句、语段,到一篇篇习作,构建或更新学生的语言世界,与此同时构建或更新学生的人文世界。如低年段可以选择有利于开展读、说、背训练的内容展开教学,以积累语言、发展语言。同时,教学内容的安排要纵横有序,做到既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顺序性,又要注意学科知识的系统性,努力让学生获得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真知。

三、教学过程要真,促进学生获得真体验

体验是在对事物的真切感受和深刻理解的基础上对事物产生情感并生成意义的活动。它是学生获得知识、形成技能、产生情感的重要途径。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对话是教学相长情境下的切磋互动,对话是相互信赖氛围中的精神交融,对话更是产生真实体验的土壤。语文课堂中要精心设计好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在实实在在的对话过程中展开思维碰撞,实现感情交融,以获得真实积极的体验。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对话具有多向性的特点。首先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教师作为师生平等对话中“首席”,要在对话过程中把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阅读心理过程。上课伊始富有情趣的导人、初读阶段读书兴趣的激发、精读阶段多种方法的触摸文本、品悟句段等等,这些都需要教师拿捏准确、收放自如,与学生平等顺畅地进行交流。其次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在这个对话的过程中,学生互相倾听,互相促进,有利于认知系统的自我建构。再次是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教师要鼓励学生敞开心扉,将自已的理解和情感融注到对文本的触摸与理解之中。在对话中,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时间进行自主阅读,还要指导学生采用读、写、画、演、做等学习形式与文本对话,获得体验,力求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对话中感受到生命的存在,获得深刻的体验。

四、教学手段要真,促进学生进行真思考

这里着重讨论现代教育设备和技术作为教学手段在语文课堂的引入问题。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推进,现代教育技术已经走进了我们的语文课堂,视频、音频、图片、音乐的大量使用,使得语文课本中的文字变得直观而多彩,这对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率起着重要的推进作用,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学会使用现代教育设备已经成为现代教师的必备技能和显著特征。

但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学来说是把双刃剑,多媒体无法代替我们指导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独立感悟。语文课堂教学中面对文本,需要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去感悟人物形象,品悟句段意义,具有直接经历性,而多媒体既有直观形象的画面,又有悦耳动听的音乐,如果使用不当,将影响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深度的、个性化的感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由于一些教师观念的偏差与本领的欠缺,原本处于辅助地位的多媒体,一下子成了课堂教学手段的主角,多媒体的使用代替了学生对语言文字零距离的感悟,学生失去了更多的语言实践和思考的机会。因此,我们千万不能为了追求所谓的热闹,而牺牲学生的自主感悟和真实思考。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多媒体等教学手段的选择和使用,必须讲求实用性、有效性,切实把握运用时机,真正促进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五、教学评价要真,促进学生得到真发展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高。在具体的语文课堂教学中,评价的最终目标是为了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语文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体验成功,让语文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然而当今的评价权大多掌握在教师手中,存在评价主体局限、评价目的片面、评价手段单一等诸多不足。

在教学评价中,一是提倡积极评价,慎用消极评价。要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多一些真诚的建议,少一些刻薄的挑剔,多一些激励,少一些指责。要以保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为评价的出发点与目标,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听说读写各种能力的表现客观真实地进行评价,避免随意、敷衍式的评价。二是评价主体要多元。我们要重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要重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在自评时,鼓励学生在独立判断中客观地评价自己,增强自我反思、自我调控的意识。我们还要教会学生如何互相评价,引导学生在互相评价的过程中,专心倾听别人发言,真诚地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者意见。只有这样,才能进一步唤醒学生语文学习的自信,催生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的真发展。

把语文教得真实有效一些,让每一个学生的语文素养都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提高,这是我们所追求的真正意义上的语文教学,也是课程改革中对语文教学的真诚呼唤!

(徐文军,南京财经大学附属小学,210000) 责任编辑:宣丽华

猜你喜欢
语文课堂目标素养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提问要做到“四要”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我们的目标
让语文课堂之树根深叶茂花嫣然
让快乐走进语文课堂
构建开放的语文课堂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