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师的专业发展本应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然而“被发展”的现象日显突出。作为学校,应当警惕这样的现象,在教师成长的关键期给予其特殊的刺激或信息,激发其内心的自觉意识,通过平台搭建、意识重塑、情感互动等路径与策略,帮助教师打磨初始期,提升熟练期,跨越高原期,引领教师的专业发展。
关键词:教师专业发展 关键期 打磨 提升 跨越
提到教师的专业发展,十有八九的词句里都含有“促进”“引领”“打造”“搭建”等动词,这些动词的主语无一例外指向学校,而宾语自然就是教师。从这些司空见惯的表述中,我们不难发现,教师的专业发展陷入“被发展”的怪圈。这是学校单方面重视教师的专业发展的结果,也是当前教师自我发展缺乏源动力的一个写照。事实上,离开个体的自觉主动谈教师专业发展,无异于缘木求鱼,是件吃力却不讨好的事情——教师的专业发展,不能是学校一厢情愿。
如此说来,对于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只能“无为而治”?其实不然,教师专业发展阶段理论告诉我们,一名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经历诸多重要时期,引导教师把握这些关键的时间节点,给教师特殊的刺激或信息,能有效促进教师更好地成长。笔者根据亲身经历,认为教师专业成长有三个重要时期,即专业发展的初始期、专业发展的熟练期和专业发展的高原期。
一、严慈相济,打磨发展初始期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一名教师能否“开好头”,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的后续发展。然而,这个时期由于社会角色的骤然巨变,社会责任急剧加重,生活节奏的突然加快等因素,新教师往往处于难以适应眼前工作的焦躁状态,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对自己的职业产生了恐惧,热情开始消褪,困惑开始增多。另一种情况则是,随着学历的普遍增高,新教师中觉得基础教育“微不足道”的情绪有所滋生,“小儿科”“孩子王”这些说法,在新时期的语境中,又有了另外的含义:古典诗文如数家珍,却要面对“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的幼稚;高等数学驾轻就熟,却要利用小棒进行加减;六级八级从容面对,却要一遍遍地重复着A、B、C……
上述两种情况,虽然可能不是普遍存在,也可能没有如此严重,但能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迷茫中的放纵,自满中的消极,往往会使很多新教师跌倒在教育之路的起点。专业发展的初始期,离不开严慈相济的打磨。
打磨,需要严格要求。“严”字当头,是一种棒喝:专业知识不等于教学能力。基础教育需要拥有专业的知识背景,更需要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科学的教学方法,扎实的教学基本功等等。相比而言,这才更显“专业”。为了使初始期的教师快速完成“专业化的武装”,许多学校都依托校本培训。对于校本培训,笔者以为,制定计划是基础,严格落实是关键,评比展示是保障。作为学校,要制定完善的培训计划,从宏观的教育理念的更新,到中观的班级管理、学科教学、论文写作,再到微观的如何处理学生的“告状”,如何完成一节课的备课、一次作业的批改等,都应有所涉及。然而,计划仅仅是一种文本,将文本转化为行动则更为关键。因此,要在“落实”上下功夫,在加强培训情况检查的同时,更要注重培训效果的检测;在精选培训内容的同时,更要注意培训形式的创新,努力形成“参加不后悔,后悔不参加”的良性机制。此外,对初始期教师的打磨,还要为他们提供评比展示的舞台,比如“课堂教学大比武”“晒一晒我的成长之路”,这样的形式,能直观地呈现彼此间的差距,为新教师的专业发展注入动力。
打磨,还需要慈爱的引导。笔者以为,在对新教师进行培训的同时,还有“不可忽视的一翼”——引导新教师对职业生涯有一个清楚、全面的认识。对他们进行情感的疏导,工作的肯定,梦想的激发,甚至是职业风险的评估。知道我可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我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遇到哪些问题是正常的,是每个教师成长所必然要经历的,有了经历才能形成经验,等等。
二、持之以恒,提升发展熟练期
随着对教师这个职业越来越熟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枯燥单调的工作(如教材教了一遍又一遍,缺少新奇感)很容易让老师产生疲倦感。这一时期的教师,往往会产生“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消极心态。虽不像骨干教师那样头戴光环,但与年轻教师相比,经验丰富,工作流程清晰,做好常规工作不成问题。教研活动时,谈上几点想法,还能赢得年轻教师敬佩的目光。因而,工作缺少激情,专业发展丧失动力。针对这一时期教师的特点,笔者以为,可以从以下两方面入手,改变他们的行走方式和生存状态。
首先,要改变一种意识。教师这个职业并非简单重复的机械劳动,我们面对的是个性迥异,处于不断变化中的孩子,面对的是对教师要求越来越高的社会期待,我们教师不能沦为“教育工人”,教育应该是一项极富创造力的职业,怎能像生产零件一样,模式化、程序化地对待每天的工作呢?
其次,要化作一种行动。“教师即研究者”是国际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理念。课题研究,为教师成为一名研究者提供了平台。当教师每天带着问题走进班级,走进课堂,以研究者的思维审视班级管理,审视课堂教学,所带来的必然是教育教学行为的不断改善,必然是师生生命活力的焕发。因为课题研究能促使教师且行且思,常教常新。诚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言:“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
三、重新出发,跨越发展高原期
高原期,大都出现在教师工作一定年限(十几年)之后,教学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取得了相应的“能手”“带头人”之类的称号,专业发展随之“休眠”,懈怠、瓶颈、突围成了这一时期的几个关键词。另外,还有一种现象:从外地外校调入的骨干教师因“水土适应”问题,休眠的时间往往会更长一些。这让我想到了绿化的移植,有许多原本郁郁葱葱的绿化因为离开原来的土地而丧失生机。让大树尽快舒展绿阴,我们就要协调解决水土、阳光、空气等因素。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借鉴这个意义,教师的专业发展也有春种、夏长、秋收、冬藏的周期,高原期也可以细分为第一季的成熟期和第二季的休眠期。这是一个既是果实,也是种子的时期。赋予了高原期新的内涵,我们的思路也就明亮了。
首先,组织教师检视果实。已经收获的果实够不够我们安全过冬,够不够支持我们后半生教育教学之需?当下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活到老学到老”是一种必然。当我们一再抱怨现在学生越来越难教时,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我们落伍了,没有与时俱进研究新问题新情况了。果实的检阅,能使老师们认清现实,看到危机,从而产生“超越自己再出发”的心动。
第二,激发教师重新播种。俗话说,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举行一次恳谈会,让老师们听从内心的声音:我是谁?我现在在哪里?我要向何处去?教师目标的确立,学校要换位,不要越位,做到量身定做,科学规划。要允许教师静享课堂,不是所有的专业发展都需要一个什么特级教师或者星级教师的名号来证明。强烈的专业成长意识和专业追求,会使他们在每一个环节上孜孜以求、精益求精,从而更能体会到教书育人的幸福感。
第三,引导教师落实三个意识。“三个意识”指的是阅读意识、实践意识和表达意识。
教师专业发展的第一要务是读书。教师工作忙没时间到阅览室图书室读书看报,为了让教师们真正读起来,我们坚持服务到家,即送书入室。每个办公室都有书报袋,杂志书籍每周更新,力图把学习渗透到每个老师的在校时间中。每个月,教科室都有推荐有导读。我们这样做,不是在强迫老师阅读,阅读也无法强迫;我们这样做,只是在吸引、在诱发,阅读,已经让许多教师不知不觉走到了高速公路的入口。
阅读是为了更好地实践,实践能促使自己更深入地阅读。我们积极倡导“多读书,勤实践,在阅读中实践探索,在实践中阅读积累”的教育生活。阅读和实践成为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助推器。
此外,笔者以为,教师要真正实现专业发展的突破,说和写是最重要的途径。要把自己的想法做法传递出去,说给别人听,写给别人看。我校一方面大力落实写,另一方面着力推进说。我们以教师沙龙和教师讲座为平台,让希望和成功贴着教师飞行。
新教师的快速发展,中青年教师的持续发展,骨干教师的突破发展,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提供了能源。作为学校,我们要继续从情感上关心他们,精神上激励他们,措施上帮助他们,为他们提供专业发展的平台。
(陈蕾,昆山市玉峰实验学校,215300)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