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脉高效课堂改革成为了时代的共同诉求,高效课堂并不意味着快节奏、大容量、流水线、批量和标准化,它应是将教学的进度与收益有机结合在一起的教学活动,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是所有教学要素、主体共同协调的结果。当今社会是一个快节奏的社会,人们习惯了以数字来衡量某种东西的价值或某个人成绩的优劣。因为数字能使我们简单明了地看出每个个体之间的差异。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学校老师往往在课堂教学中采用大容量、快节奏的做法,结果欲速则不达。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育是农业而不是工业。”教育像农业,就意味着需要对生命体的关注与关怀,就意味着需要讲时令、讲规律,在什么时节做什么事,快不得,但也等不得。正如张文质先生所说,“教育是慢的艺术”。因此,在追求课堂高效的时候,我们不能忽视适度放慢的意义与价值。
一、剖“适度放慢”之要因
1.“适度放慢”符合教学规律。我国古代教育家很重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孔子曾提出教学“无欲速”。认为学习是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孟子则把教学比作流水,“不盈科不行”,认为教学像流水一样不分昼夜地前进,但遇到坎坷时,必须等水盈满才继续前进。现代教学理论更是把“循序渐进”作为教学的最基本的原则提出,我们提出教学“适度放慢”,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正是基于“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顺应教育改革的宗旨,即学是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2.“适度放慢”顺应课改精神。“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积极倡导的学习方式,强调的是学生主动学习,学习是建基于学生经历、体验之上的。因此,我们要将学生的学习活动看作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样的过程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与空间,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探究与发现,需要给予学生更多的静思与体悟。所以,我们提出教学“适度放慢”,可以说是直抵新课改的基本诉求和精神本质。
3.“适度放慢”针砭教学弊端。受应试教育的支配,我们现在的课堂教学,多多少少,有些浮躁之气,普遍存在着贪大、求快、偏多的现象,具体表现为在课堂容量上目标过高、任务过多;在教学节奏上讲授速度过快、多媒体演示过程过快;在讲授时间上教师过于霸道,满堂灌,却从不过问学生究竟掌握了多少,有多少是他们主动学会的。“我讲过了”“我做过了”“我复习过N遍了”,往往成为教师推脱自己责任的借口,成了学生无能的理由。这样,在教学中省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省去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省略了重点知识能力的形成过程,导致重难点讲解理解不到位,以至于通过简单重复的训练来提高阶段成绩。这种一味贪多求快的教学,不但是“只见树叶,不见森林”,更是让学生食而不化、无所适从。所以,我们提出教学“适度放慢”,不失为医治当下“急功近利教学顽症”的一剂良药。
二、释“适度放慢”之要义
什么是“适度放慢”?所谓“适度放慢”是指在顺应教育教学规律的前提下,以学生学习效果为依据,以综合能力提升和高考成功为目标,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控制教学难度,把握教学节奏,注重研究学情,培养学习习惯,优化学习方法,提升学习品质,努力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全面参与,积极思考,有效理解,真正让学生听得懂、想得透、做得好。简言之,就是做到三个克服,一是只重结果不重过程的功利行为,二是只顾阶段不顾长远的短视思想行为,三是只看局部不看整体的狭窄的思想行为。
在这过程中要把握好三个“度”:
1.把握教学容量大小之度。每节课都有特定的教学内容,教学容量的大小应该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时下,我们的课堂容量普遍偏大,这是不争的事实,俗话说“贪多嚼不碎”。“适度放慢”,其要义之一,就是要控制课堂容量,做到:学生自己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自己能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学不会的不讲。做到这样,我想课堂教学容量自然会降下来,“适度放慢”也就会成为现实。
2.把握讲授时间多少之度。课堂时间是个常数,一堂课是不是要一讲到底?要不要留有时间让学生自学、讨论,当堂消化?这是不需讨论的话题。古人云:“冗繁削尽留清瘦”,我们需要这富有美感的“清瘦”。时下,课堂中的“满堂灌”的现象还是比较普遍。教学“适度放慢”,就是要限制教师课堂讲授时间,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展示。
3.把握教学节奏快慢之度。课堂教学节奏是影响课堂教学实效的一个重要因素。时下,我们的老师为了赶教学进度可以应对考试,教学节奏普遍偏快,特别是多媒体使用后,更是助推了这种教学节奏的加快。孔子说“欲速则不达”。我们提出教学“适度放慢”,就是要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科特点,尽量把课堂教学节奏放得慢些。
三、抓“适度放慢”之要着
课堂教学如何“适度放慢”,这是值得大家思考的问题。如何使“慢”下来的课堂有效起来,我认为,从操作层面有三点可资参照。
1.善于“做减法”。课堂教学慢下来,我们需要有合理的课堂教学目标。目标既不要太多,也不要太高,俗话说“与其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只有善于“做减法”,才能走出贪大求全的心理怪圈,成就扎实高效的课堂。“做减法”就是要做到一堂课的教学目标定位既“精”又“准”,在教学内容上做到合理取舍。凡是学生通过自学自读自悟能够处理的问题让学生自主解决,而要在重点、难点的突破上下功夫、花气力。如果真正做到合理取舍,那么“适度放慢”就不只体现在教学过程的表象上,而是显现在教学内在的实效上。
2.善于“走慢步”。最近我们听了不少课,发现这样的现象,师问生答,火急火燎,大多数学生还没有来得及思考,答案就匆匆揭示;多媒体的使用,画面、文字的切换一闪而过,让人应接不暇,这种所谓的“快”,看似有效率,实际无效益。常言道,“快马没好步”,“放慢脚步会平添几多风景”。我想,课堂教学不妨把脚步放得慢些。怎么慢?可在提问后,激发学生思考、讨论时放慢;可在知识重点处,需要学生记录时放慢;可在问题疑难处,通过媒体演示时放慢。在课堂教学的路上,放慢脚步,步步踩实,风景会更加迷人,精彩也将无法预约!
3.善于“当配角”。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是现代教学的核心理念。当学生成为主人时,教师要甘于当好配角,也要善于当好配角。那么,如何当配角?我认为教师首先要有当好配角的意识。“让学”是当下课堂改革的趋势,其目的是构建起以学生学习为中心的课堂,这就需要教师从课堂舞台的主角退隐下来,还“权”与生、还“学”与生。其次是要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积极参与的意识,评价一堂课的关键不应该是教师的表演与展示,而是学生的进步与发展。第三要尽量地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和舞台。当然,这其中教师要有从容、乐观的心态,不急于求成、心浮气躁,善于等待,在等待中让学生学到知识,在等待中让学生逐渐变得聪明起来。
当然,我们所提倡的“慢”并不等于教师干耗课堂宝贵的教学时间,不等于教师不讲让学生乱讲,不等于简单增加学生训练的频度,不等于课堂教学安排设计可以随意。我们所提倡的“慢”是要适度增加新授和高三一轮复习的时间,适度增加学生课堂有效思考的时间,适度增加学生自主整理消化的时间,适度增加教者学习研究的时间。总之,无论是“做减法”,还是“走慢步”,“当配角”,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思想和专业素养。我相信教学适度放慢,有所为有所不为,我们的课堂会变得更具魅力,能够焕发出鲜活灵动的生命力,从而为创建高质优效的课堂奠定良好的基础。
(姜宁兵,如东县马塘中学,226401)
责任编辑:颜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