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文虎
【摘要】 在中学数学的教学中采用情感教育法是新课改要求下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特点的教学方式. 情感教育不仅对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质量发挥重要的作用,而且也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重要方式.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情感教育的教学方法必须循序三个教育原则:主体性原则、动力性原则和快乐性原则. 本文在解释和情感教育的内涵和必要性的基础上,依据情感教育的主体性、动力性和愉悦性三个原则,提出了几点情感教育的看法.
【关键词】 中学数学;内涵;情感教育原则;对策探讨
虽然情感教育理念提出已经有很长的时间,但是直到半个世纪前情感教育理念才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如今,众多的教育学者根据定位不同,对情感教育的定义还存在不同的见解. 依据我国新课改的要求,情感教育已经成为了与知识和技能教育同等地位的教学目标之一,而且,情感教育是我国深入推广的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然而,许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了解情感教育及其实施情感教育的作用,導致严重的重知识轻情感的教育状况. 因此,提高教师对情感教育和情感教育作用的认识,不仅让学生在知识上得到发展,也让学生在情感上也得到提升.
一、情感教育的内涵
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将目的性积极的情感结合自身的教学内容来教育学生,通过积极的情感来感染学生,激励学生,最终实现教育目标,情感教育是人格教育的关键所在. 情感教育注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形成,促进学生独特个性的发展,通过帮助学生从新认识自我、塑造健全的人格,让学生能够很好地适应社会.
二、情感教育的必要性
1. 新课改下教育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的数学课程标准中就明确指出了情感教育的重要性. 情感教育是我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素质教育区分情感教育的主要标志. 而教师的任务不仅在传授知识和技能,还要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培养,中学数学教育是知识、技能和情感教育三者的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情感,从而使学生塑造健全的人格.
2. 学生认知情感特点的要求
根据众多中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学生的数学学习情绪发挥非常大的影响作用. 数学的教学质量很大程度上受学生对数学的情感的影响,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探索数学的求知欲时,学生在情感上会发生迅速的迁移,并能保持特别长的时间,学生的学习能力能得到很大的提升,从而学生的学习成绩得到快速的提高[1]. 反之,当学生害怕、厌倦数学学习,产生的焦虑、紧张等消极情绪会抵制数学学习,进而降低学生数学学习效率,严重时则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质量. 三、情感教育的原则及其侧重点
依据中学数学情感教育的特点,并结合众多其他一线教育工作者情感教育实践经验,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情感教育应遵循主体性、动力性和愉悦性三个原则.
1. 主体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是指在情感教育中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情感教育要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学生在积极的主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 主体性是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的表现. 主体性原则下的情感教育侧重教师要尊重、相信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相信所有学生都具备全面发展的可能性和能力. 要激励学生形成学习的自信心,发挥自信心的精神支柱作用[2],让学生在学习中时刻保持最好的学习状态;通过多种课外活动实践陶冶学生的品德和情操.
2. 动力性原则
动力性原则是指通过情感教育要唤醒学生内在的学习的动力、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保障学生产生持久的、正确的学习态度,从而形成持久的学习动力,让学生在心理上做好学习的准备. 动力性原则注重创建良好的师生关系以及和谐的学习环境,这是学生长久保持学习动力的前提条件;动力性原则同时也注重学习的外部动机的培养,将学习的内外部动机相结合;最后,教师要采取正确的评价方式去鼓励学生,这要求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给予鼓励,对学生的缺点要正确地采取归因方法,让学生相信自己通过改变也能获得进步.
3. 愉悦性原则
它是指教师采用一定的手段或方式去改变教学中的各种变量,从而让学生形成快乐的情绪或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在这种积极的情绪中去学习数学. 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情绪会让学生更乐意投入到学习中,让学生在兴趣、快乐的环境下学习. 在愉悦性原则下,教师的情感教学要注重学生情感状态,并及时加以调节,将学生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对学习的内在兴趣,从而提高学生的认知能力和水平. 与此同时,教师还要热爱教师岗位和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被呵护的感觉,学生才能愉快地学习并学习得愉快,学生也只有在愉悦的学习中才会形成正确态度和价值观.
四、情感教育教师具备的情感要求
1. 提升教师自身的情感质量
教师对学生起到了榜样的作用,学生直接受教师的言行举止、品德思想的影响,而且这种榜样的作用不容忽视,在一定程度上比语言教育的教育效果还好. 而且从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来说,学生还需要引导人来帮助他们来树立完整的世界观和价值观,教师是最为适合的群体. 因此,首先在情感教育实践中教师本身必须具备健康的人格,同时要尊重学生的人格. 只有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才会对教师产生佩服感,并为教师本身的人格魅力所感染. 其次,教师要具备情绪调整的能力. 在情感教育中特别注重教学情绪和气氛,学生需要处在一个愉悦的教学情绪和环境中才能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3]. 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冷漠的生气的情感情绪面对学生,会打击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萎靡和低沉情绪也会引起学生学习势头的萎靡和低沉,会严重地降低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应将饱满甚至激昂的情绪带入教室,用自身的情绪去感染学生,带动学生学习的劲头,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先用正确的态度去面对学习,才能有效地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的情境中去.
2. 正确地处理教学内容的情感
正确地处理教学内容的情感是指教师以情感为基础,通过适当地对教学内容进行一定的加工和再组织,并结合相应的教学方法,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实现对学生的情感教育的作用. 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开展之前可以根据学生的要求,适当地加工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从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中.
五、情感教育的重点
1.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起点,是数学学习情感目标的重要因素之一. 教师可以运用先进的教学设备和手段,将抽象枯燥的数学知识生动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新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欲望. 例如用电脑的方式布置作业,将学生对电脑的兴趣转移到数学作业上来. 数学教师还可以根据数学内容特点,结合学生的心理和性格特征,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数学活动. 例如介绍数学史和数学家成就的数学史话、趣味数学和数字游戏、谜语等等的数字游戏. 學生在活动中会与其他的观点、想法发生碰撞,学生之间可以相互合作、交流启发. 活动的方式既增加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还提高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学生的个性得到发展.
2. 提高学生自我意识
相比较其他的学科,更多的学生普遍存在害怕数学、恐惧数学的心理.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通过提高学生的自我意识,不断地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增强数学学习行为的自律. 首先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学习数学的优点,及时巩固学生数学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制定和完善学习方法,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课后布置的练习题难度要具有梯度性,让所有的学生具有成功的数学学习体验,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 其次,教师同时也要加强对自恃过高却自制力差的学生的教育. 教师要让这类学生认清自身的缺点和不足,同时要求学生从每一件小事做起,通过这样方式培养学生的自制力.
3. 数学教育和思想教育相结合
六、结 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情感教育在数学教育中愈发重要. 数学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要不断地改变教学思想,充分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重视教学过程中学生情感的培养,通过不断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我学习意识,合理地将思想教育运用到数学教育中,即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质量,同时让学生的情感得到有效的提升和发展,从而全方位地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学生符合当前社会发展对人才的要求.
【参考文献】
[1] 陈茂波.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的思考与尝试[J].新课程:教研版,2011,12(25):12-13.
[2]张艳华.中学数学教学中情感教育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11,15(34):76-77.
[3]陈鹏.浅谈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科技资讯,2012,17(23):178-179.
[4]谭昕.中学数学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3,01(16):257-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