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与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2014-04-29 19:56:13成心漪
科教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国梦

成心漪

摘 要 青年是祖国的未来,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依靠力量;大学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镇,是实现“中国梦”的助推器。用“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在实践中托起“中国梦”,是高校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方向所在。

关键词 中国梦 青年大学生 社会实践

中图分类号:G455.7 文献标识码:A

"China Dream" and Youth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CHENG Xinyi

(Zhejiang International Studies University, Hangzhou, Zhejiang 310012)

Abstract Young people are the future of our country, and they are important force to achieve the "Chinese Dream"; University is the important place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is the booster to achieve "China Dream". With the "Chinese dream" to lead the social practice of young college students, hold the "China Dream" in practice, is the direction to carry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Key words China Dream; young college students; social practice

1 何为“中国梦”

2012年11月,习近平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首次向世界宣示“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每个国家和民族都有自己的梦想,每个人也都有自己的梦想。

中国梦,是让每一个积极进取的中国人,形成世世代代的信念:只要经过努力不懈的奋斗便能获得更好的生活。它是引导青年人奋发向上的原动力:民主、自由、平等以及实现自己梦想的机会和权力。中国梦的提出鼓舞了无数的年轻人,也在引领着青年大学生的发展道路。

2 何为社会实践

实践是客观实在。社会实践是人类能动地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全部物质性活动。作为青年大学生认识客观世界和改造主观世界的重要活动,大学生社会实践,是高校按照高等教育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在相对集中的时间内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使其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从中接受教育、全面提高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的教育实践活动。自1950年10月,教育部《关于高等学校政治课教学方针、组织与方法的几项原则》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正式纳入教学计划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大致经历了探索期(1949-1966年)、停滞期(1966-1976年)、恢复期(1976-1987年)、发展期(1987-2003年)、创新期(2003至今)等几个阶段,从摸索起步逐渐走向成熟发展:规模渐趋扩大、形式日趋多样、机制逐步健全、体系更加完善。

但是在取得骄人成绩的同时,大学生社会实踐教育活动依然面临着问题与挑战。第一,大学生缺乏参与的主动性、积极性。受传统家庭教育观念的影响,多数学生把应试放在第一位,潜意识中排斥与专业课程考试无关的各类文体、实践活动;加上现实的就业、深造压力,他们更多地忙于计算机、外语等级考试及与专业相关的各类资格证书考试,认为参加社会实践应该是一些学生团组织干部的责任,与自己关系不大。此外,网络的普及使得多数大学生习惯了足不出校园、甚至寝室的宅居生活,他们对社会实践没有丝毫兴趣可言。

第二,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力度不够。尽管许多高校都有与之配套的一系列相关制度、条例及学时安排,但由于社会实践性质的特殊性,往往缺乏专业的师资配备,通常由从事一线工作的辅导员担任实践的指导教师和领队,鉴于自身行政事务的处理,他们没有充裕的时间、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日常实践教育,引导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的重要性,从根本上转变观念。

第三,社会实践活动自身缺乏吸引力。创新是时代进步的源泉,也是事物不断发展、永葆活力的体现。总体而言,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仍停留在小范围、小区域、小层面的公益服务、义务劳动、慰问演出等,且多数与大学生的专业、课堂知识相脱节,只是孤立地为完成实践学分而展开,未能将理论与实际相联系,进行有针对性、有现实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

3 用“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大学生的成长、成才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影响着青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在价值取向多元及公众舆论更趋自由的环境下,部分消极、非主流的价值观被强化,青年学生在目标选择时更多地关注自身利益,重个人理想轻社会理想,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漠不关心。

如果说梦想是彼岸,当下是此岸,那么维系两者的便是实践。怀想彼岸并付诸行动,梦想就不会固化为“海市蜃楼”,遥不可及;但是即便从此岸出发,倘若没有了方向,就如同船只在黑暗中盲行,容易驶错航道。

“中国梦”的提出,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的追梦情怀,折射出中华儿女世世代代不懈追求的美好心愿,体现了中华民族恒久强大的向心力。教育部思政司2013年工作要点指出:“要把大学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向深入,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中国梦宣传教育”。因此,将“中国梦”融入到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是当前高校社会实践活动的必然选择和关键之举。然而,用“中国梦”引领青年大学生的社会实践,绝非指课堂上机械运动般无休止的理论灌输,它是一个实践命题,需要在实践中探索、创新。

4 在实践中托起“中国梦”

高校以社会实践为有效途径和重要载体,对青年大学生进行“中国梦”主题教育。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了解国情、深入社会、锻炼思维、树立团队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它在青年大学生眼前呈现出一幅幅包罗万象的真实社会图景:有举世瞩目的成绩,有不堪入目的丑陋;有催人泪下的百姓故事,有发人深省的名人轶事;有惊天动地的传奇,有骇人听闻的真相。它用有声的画面无声地印证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它用最直观的方式打开了大学生的触觉、知觉、感官和思维,毫不遮掩地在他们面前袒露梦想与现实的差距、课堂与生活的迥异。

近年来,全国高校掀起了开展“中国梦”主题教育活动的热潮。数百万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活跃在基层,他们深入农村、乡镇、社区、街道、企业、学校,以参观学习、社会调研、志愿服务、专业实践等各种形式传递中国梦想。在刚刚走过的2013年暑假, “走进美丽乡村、寻找最美浙江人、探寻最美中国梦”、 “实践激扬青春志,奮斗成就中国梦”等系列主题实践活动,既增强了大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荣誉感,又在他们心中点亮了新的希望,并将这种民族精神融入他们的学习、生活、工作,融入到个人梦想中。

实现“中国梦”,先育筑梦人。青年是祖国的未来,历史的接力棒将交到年轻人的手中;青年大学生是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依靠力量,是革命队伍中的新鲜血液,是国家间最终实力较量的关键元素,他们的素质与“中国梦”的实现息息相关。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教育工作者应结合自身工作实际,以“中国梦”为引领,加强青年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深刻理解“中国梦”理论维度下的价值内涵,在吸收六十余年来社会实践已取得的骄人成绩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当代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新路子,将青年大学生的个人理想融入到实现“中国梦”的光荣历史使命,培养一批有责任感、道德感、使命感、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有为青年。他们不仅有丰富的知识积累,而且能投身于实践,将书本知识带出课堂,将满腔热情投入生活,用脚步丈量、用镜头记录。“中国梦”的实现,需要的就是这样有梦想情怀且敢于担当的德才之人,而绝非“纸上谈兵”的“书呆子”。 大学生的社会实践,践行的正是当代大学生的中国梦。

参考文献

[1] 卢进丽.论大学生社会实践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重要作用[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4).

[2] 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2013年工作要点(摘编)[J].思想教育研究,2013(2):3-5.

猜你喜欢
青年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国梦
论青年大学生群体艾滋病预防健康教育
做好青年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方法探析
商情(2016年43期)2016-12-26 00:00:00
当代青年大学生的网络民主观调查研究
东方教育(2016年4期)2016-12-14 22:40:18
自我教育活动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途径
结合“室内检测与控制技术”专业教育浅谈高职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对高校思政课教师暑期社会实践的探索与思考
医学研究生社会实践模式建立探析
鲁南地区青年大学生信仰现状及信仰教育对策研究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7:21:42
美媒:非洲人欲在华追求“中国梦”
环球时报(2012-04-16)2012-04-16 08:1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