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干扰现象

2014-04-29 21:31:51胡颖颖
科教导刊 2014年11期
关键词: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胡颖颖

摘 要 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当中,因为对于对方的民族文化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很容易直接利用自己母语当中的一些文化习惯或者思维方式进行理解,这使得在交际当中会产生一定的障碍,这种现象就被称之为母语干扰现象。针对母语干扰现象以下进行了相关方面的分析。

关键词 跨文化交际 母语干扰 外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HU Yingying

(Zhe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Zhengzhou, He'nan 450000)

Abstract Conducting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cause for a certain lack of understanding of national culture, it is easy to direct use some native cultural habits or ways of thinking understanding among themselves, which makes them produce certain communicative disorders, this phenomenon it was called the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For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analyzes related to the following aspects.

Key words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mother tongue interference;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0 引言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每一种语言所代表的文化都是完全不同的。在进行语言的教学当中,只注重知识而轻视对于文化的学习,在这样的方式之下培养出来的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际之时,由于对相关文化的了解不足,从而直接使用自己母语当中的一些习惯或者思维去进行理解,导致交际当中受母语干扰的现象尤其严重。

1 母语干扰的表现

在进行跨文化活动当中,往往涉及到汉英之间语言的转换,而这种转换绝不仅仅是语言层面,还包括了文化层面。所谓的母语干扰就是指本民族的文化在和外来民族的文化之间发生矛盾和碰撞之时,许多人往往倾向于借助母语的一些语言规则、习惯、思维等方面,将外来语当中的和母语差异较大的部分进行一些砍削,使之适合本土文化,而这种方式又很容易造成语言错误、文化隔阂,对外语的学习造成极大干扰。

1.1 表层文化干扰

通常对于表层文化的理解是物质形态的标识文化,而这里所提到的表层文化的干扰具体是指语言之间的较为浅层的影响,当中包含了语言学以及语用学对于表层文化交流之间所造成的抑制现象。要了解表层文化的干扰,需要进行两个方面的研究,语言文化形式的研究以及跨文化交际当中的语言行为。

1.1.1 词汇内涵不同

词汇内涵的本质正好就是其民族文化在词汇之上的一个体现,它是在民族文化当中经过了一个长期的变化和沉淀所形成的。它的形成可能受到了其民族的价值标准、宗教信仰、文化征象等各種因素的影响。中西方人无论是在生活的环境,还是生活的经历来说都是存在巨大的差异,因而在许多认知之上也是千差万别。比如在词汇之上,对于同一个词汇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不同的人,对于这个词汇所带来的联想以及文化意象之上都是非常不同的。例如dragon,即龙的意思。龙在西方和中国文化当中所存在所代表的意义是完全相反的,中国用龙代表一种至高无上,中国古来就有“九五之尊”一词,并且用来形容古代最高统治者,而这个最高统治者又被往往称之为“真龙天子”,由此可见,龙这个词在中国文化当中是至高无上的并且受到众人尊崇和敬仰。Dragon,在西方所代表的含义则恰恰相反,龙是一种非常凶险的东西,像是一些西方的神话当中就有屠龙之说,也有王子勇斗恶龙拯救公主的童话,可见在西方文化当中,龙并不是一个让人喜爱的东西。

又比如两种语言对于“horse”和“ox”,也就是马和牛两个词的使用,通常是使用不同的动物形象代表的却是同一个意思。汉语当中常常提到“吹牛”一词,用英语表示则是“talk horse”;汉语当中所说的“牛饮”,用英语翻译则是“drink like a horse”。由此可见因为文化的不同,中国几千年文化当中使用牛耕种、拉车等众多活动导致人们对于牛倔强脾气体会颇深,而西方人骑马文化和传统导致他们对马的倔强也是深有体会,生产方式的差别,生活方式的不同使得两种文化对于词汇的内涵的理解也是不同。

1.1.2 语言行为文化不同

人们言行准则之所以存在差异,最主要的还是民族文化的观念不同所造成的。言行准则的差异性主要体现在人们的价值观、审美情趣、民族心理等众多方面。这就导致了即使面对同一句话,由于文化的不同最终的理解也会出现差异。因此对于人们在言行当中表现出的施为性行为的学习和认识是十分有必要的,且可以帮助理解其内涵和差异。

比如,一个外企中国雇员对于美国讲师进行介绍之时,出于一种汉语习惯,雇员说:“Now, lets welcome Mr. Smith to give us an excellent and enlightening speech.”如此介绍在中国人看来应当是属于极其尊重和热情的,但出乎意料的是这位美国讲师并没有表现出想象当中的高兴之情,反而十分生气。真实状况是这位美国讲师对这个介绍的理解和中国人的理解正好相反,在他看来这是一种对他极其没有信心的表现,认为他并不能出色地完成这项工作,所以才需要进行如此鼓励。

对于中国人习以为常的谦虚,西方人也并不是十分理解。比如中国人出于谦虚的态度而对于他人的夸奖,常常直接反应就是否定,比如会说:“哪里哪里,过奖过奖。”在西方人眼中,对于这类似的夸奖应该直接表达感谢,而不是否定别人的看法。还有当中国人想要提出意见之时,习惯用“拙见”代替。西方人则会认为,既然自己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好的意见和建议,那为何还要提出?很明显这种文化的差别导致在言语行为的理解之上出现了极大的偏差。

1.2 深层文化干扰

深层文化的干扰主要表现在心理层次以及观念文化之上,比如在人的价值观念、民族心理、审美情趣等文化要素。由于这些要素的影响主要属于心理层次,如果当事人对于中西两种文化的了解并不是非常深刻和熟悉,那么这种影响往往不会太直接,而这也正是跨文化交际当中产生误会和冲突的原因。

比如在许多的国产护肤品当中,通常会将“增白”这个词翻译成“whiten the skin”。对于增白这件事在东方人眼中是一种审美取向,白是一件好事,在汉语当中也有“一白遮百丑”的说法。但在西方人眼中并非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白里透红才是一种健康的体现和追求。在西方人看来苍白并不代表着美,而是一种贫穷和疾病的表现。在这种审美取向不同的情况之下,也极大地影响到国产护肤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地位。不仅是在护肤品之上,在日常交际当中也需要注意这个方面的问题,绝对不能一味地夸赞对方白皙,以免造成不必要的误会。

2 克服母语干扰的措施

2.1 提高对目的语的熟练度

为了减少母语的干扰,这就需要在进行语言的学习之时不断地提高对于目的语的熟练度。只有当熟练度提高了,语用能力才会紧随着提高,而语用能力提高自然就能减少母语的干扰。在生活当中发生母语干扰情况的往往都是些初学者,在高级阶段的学习当中母语的干扰会越来越少,所以提高目的语的熟练度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

2.2 缩小目的语和母语的规则差异

语言是一种会受到相应规则制约的社会行为。因为不同的文化存在差异,所以母语的言内行为往往会受到目的语的影响,从而对其赋予一种新的言外之力。比如不同文化语言的双方在相互打招呼之时,作为母语是汉语的一方可能会说“Have you eaten?”也可能会说“Where are you going?”如果对方对于这种带着汉语式的思维和习惯的招呼语言并不熟悉,那么很有可能将一个本意是友好的招呼变成其它含义。对方可能就会依照母语的习惯性思维和理解方式对这句话进行理解,认为对方是在邀请自己吃饭的意思,更甚者会认为对方的这种问候已经属于一种过分的干预行为。因此为了减少母语的干扰现象,应该尽力缩小这种因为规则而带来的差异性。

2.3 包容不同文化,熟悉交际情境

对于不同的文化应当有一个足够包容的态度,要学会尊重不同文化,并且在进行跨文化交际当中要尽力使用对方的文化准则要求自己和解读对方。对于不同文化语言当中的一些避忌、宗教等较为敏感的问题应当尽量避免提及,甚至对于一些和自己文化完全相反的习俗、习惯等都必须要用包容的态度视之,避免引起误会甚至矛盾。对于各类的交际情境应当尽力提高自己的熟悉度,正式场合和非正式场合要有区别,对待不同的人使用怎样的语气和词汇,这些都需要提高自己的熟悉度,保障交流顺利,达到自己的交际目的。

3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母语干扰这种现象,还需要在学习和使用目的语之时,提高对于目的语相关文化、习惯、思维等方面的了解,熟悉各种交际情境,对于不同文化有一个高度的包容态度。

参考文献

[1] 方丽娟,文洁娟.论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的负迁移[J].南昌高专学报,2011.1:78-80.

[2] 李成.跨文化交际中母语文化缺失现象及原因分析[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6:133-134.

[3] 贾辉,晋艳.跨文化视角的母语干扰现象解读[J].语文建设,2012.4:79-80.

[4] 顧蒙蒙.中学外语教学中母语文化缺失问题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2.

[5] 汪火焰.基于跨文化交际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猜你喜欢
跨文化交际外语教学
从震旦到复旦:清末的外语教学与民族主义
The Book Review of Methods of Critical Discourse Analysis
速读·中旬(2018年7期)2018-08-17 07:22:00
“Less Is More”在大学外语教学中的应用
The Connection Between “Wolf Child” Story and “Poverty of Stimulus” Argument
浅析中韩跨文化交际中的言语差异
创新意识下日语专业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考试周刊(2016年84期)2016-11-11 23:11:23
跨文化交际中的“入乡随俗”
人间(2016年27期)2016-11-11 16:42:55
中西方价值观差异与跨文化交际的探究
跨文化交际中的语用失误现象及解决策略
文教资料(2016年20期)2016-11-07 11:32:06
微媒介在辅助外语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新闻传播(2015年13期)2015-07-18 11: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