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涛
新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所在就是要加强对学生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化学创新能力是进行化学创造活动获得创造成果的能力,是一般创造能力在化学研究和化学学习领域中的特征表现。化学教学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
一、培养积极、主动、大胆的提问意识─创新的起点
传统教育观念及机械化教育方式影响了学生提问质疑的能力,课堂需创新,应将灌输式教授转化为“提问,合作探究,总结”这样的过程。
1.营造民主、平等、宽松的学习环境,创造学生提问的机会
例如在做实验室制备氧气时,有几项注意事项需强调,老师演示时学生就可以把问题记下来,如:高锰酸钾制氧气时试管口为什么要塞一团棉花?为什么要先移导管再熄灭酒精灯?这些问题提出的过程也是学生们主动思考的过程,再由学生自己来完成这些问题,既训练了学生们的合作能力,又激起他们彼此之间的竞争意识,使课堂有效地完成了学习目标,更好地实现了能力目标和情感目标。
2.引导学生提出合理问题的方法
提出问题或许对大多数学生来说并不是很难,但要提出与内容相关的恰当的问题,还需要老师加以引导。例如学习金属活动性顺序时,需比较铁锰铜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学习的第一个环节是假设.假设①铁〉锰〉铜②锰〉铁〉铜③铁〉锰〉铜;可部分同学就会这样提问铜〉锰〉铁,会有这样的顺序吗?显然在提问时忽略了已存在的事实铁〉铜;因此教师需引导提出合理的问题。
二、教学情境的创设,引发学生主动积极思维
1.在化学教学中,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在掌握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就必须注重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
情境的创设源于教学的需要,但又不同于教材的内容,其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提出学生熟知而又一时解释不了的问题,造成学生认知过程的冲突,这样就利于创造直观而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情感,较快进入学习状态。
2.创设恰当的情境,使课程自然的导入
例如:在学习酸碱中和反应时就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漫画─胃痛病人的表情,《胃舒平》的说明书;问学生胃酸的主要成分是什么?读了说明书后知道它的主要成分是什么,为什么医生给开这种药呢?为了弄清这个问题,这节课就来学习酸碱之间会发生什么反应?学生就会很快进入解决疑问的课堂。
3.创设好情境的层次,深化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讲到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就是一个难点和考点,为此设置三组情境实验:①给试管中的二氧化锰加热,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②加热过氧化氢溶液,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③在既有二氧化锰又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口用帶火星的木条检验。然后教师就可以设问:二氧化锰的质量变了吗?化学性质变了吗?同样多的过氧化氢加了二氧化锰和没加二氧化锰的反应中,最后产生的氧气的量一样吗?这样的情境使同学们思维活跃,气氛热烈,情绪高涨,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同时教学达到高潮。
三、多媒体辅助教学,优化课堂,提高效率
多媒体的合理使用,也是课堂创新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着计算机的日益普及和我国倡导采用现代化教育手段,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着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利用图形、图像、文本、动画等多种媒体信息刺激学生的感官,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上课以讲述为主,有些内容无法描述的情况,而且能增大课堂容量,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促进素质教育的实施,有效地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造性人才。例如,在学习分子原子这一节内容时,很多学生都感到概念抽象,不易掌握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但借助于多媒体课件模拟微粒的分开和结合的过程,却能使学生很快的理解和接受。尤其在总复习时,运用计算机将课堂教学中的板书、例题、练习制成一个多媒体课件,既可增大课堂信息量、减少板书时间,又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再如进行实验室制取实验装置及相关练习的复习中,用传统的方法若把装置图画在黑板上很浪费时间,用一些挂图,又没有动态效果,如果制成多媒体课件,只需一按键即呈现出来,运行极为方便,且有更好的教学效果。
四、重视课外教学培养学生创造思维
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例如,在学生的课外活动中可以布置这样一道作业:学生分组绘制一份“化学报”,要求有刊头、有插图、有所学的化学知识,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形式可以各异,内容可以不尽相同,格式不限。学生在制作过程中,使自己的化学知识系统化,并形成了自己的创见,最后教师再进行综合评价。另外,教师可以组织召开化学活动会,表演化学小魔术、竟猜化学谜语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提高,创新意识得到发挥,创新能力也得到了极大程度的提高。
课外布置作业,教师应把化学习题和作业变成训练和应用。现代的习题具有三个特点,开放性、可操作性、群体性。原来的习题只讲中间不讲两头,即只讲解题不讲知识形成的来龙去脉和应用。教师要解放思想,改变观念,要留意和学习现代化科技和现代生活知识,并不断充实到学生的学习生活中来,把作业改为生活小实验,习题贴近学生的生活,使作业具有趣味性、合作性、开放性。
(作者单位:贵州省遵义市第一初级中学563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