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13年前11个月CPI涨幅相对温和,同比上涨2.6%;PPI降幅有所缩小,同比下跌2%。2014年受要素成本刚性上涨、猪肉价格周期性回升的推动,物价上行压力将有所加大;但由于需求微幅回暖、货币流动性中性略紧、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降低了物价走势大幅反弹的概率。预计2014年CPI同比稳步上行,涨幅为3.2%左右;PPI跌幅继续收窄、缓慢转正,同比约为-1%。宏观政策应寓改革于调控之中,以价格杠杆促转型,着力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发挥改革和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全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关键词:物价;趋势预测;政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726
一、2013年物价走势的基本特征及其原因
在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政策作用下,2013年前11个月我国经济呈现缓中趋稳的态势,CPI涨幅相对温和,同比上涨2.6%,PPI跌幅有所缩窄,同比下降2%。
(一)CPI冲高回落后缓步上行,核心CPI保持基本稳定
经历了一季度倒U型的走势后,CPI同比涨幅在波动中稳步上扬。其中,10月份达到3.2%,创下了继2013年2月以来的新高,11月份回落至3%。与此同时,CPI环比基本处在季节性波动范围之内,符合常年规律。
前11个月,剔除食品、能源价格的核心CPI同比上涨1.7%,各月同比在1.5%~1.9%的区间窄幅波动,环比涨幅也大体保持稳定(见图1)。
(二)菜、肉价格起伏引领CPI波动,部分服务项目价格涨幅较高
2013年1~11月,食品价格同比涨幅为4.7%,工业消费品、服务项目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7%、2.9%。在前11个月CPI上涨的2.6个百分点中,由食品涨价拉动约为1.54个百分点,占CPI涨幅的59%。
在食品类商品中,菜、肉价格的起伏引领了CPI的短期波动。例如,7、8月份鲜菜价格同比由11.8%转为5.2%,对CPI的拉动作用由0.32个百分点减弱到0.16个百分点,9、10月份鲜菜价格同比由18.9%攀高到31.5%,对CPI的拉动作用由0.55个百分点增强到0.81个百分点。总体上看,菜价的大起大落主要是受异常天气、自然灾害及节假日等因素的影响。此外,近年来我国牛羊养殖规模受到资源条件约束,且繁育周期长、成本高,致使2013年以来市场供不应求,价格涨幅较大。同时,在国家连续实施收储干预下,猪粮比价重回盈亏平衡点以上,推动了猪肉价格同比在6月份转为正增长。受此影响,肉禽及其制品价格涨幅的波动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CPI的上涨压力(见表1)。
与此同时,1~11月,服务项目价格同比波动上升,涨幅比2012年同期提高了1个百分点,对CPI上涨也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在各类服务项目中,租房、自有住房价格同比涨幅保持高位运行,各月环比涨幅也始终为正(见图2);部分劳动用工密集型的服务价格涨幅也有所扩大。
上述服务价格涨幅较高的主要原因在于:一是除外来人口涌入大城市放大了租房需求之外,部分城市住房供应明显不足、政策面宽松、购房者观望情绪缓解等因素,也推动了租房、自有住房价格的持续上行。二是人工成本的趋势性上涨,对价格上行构成了长期压力。三是节假日购买力的集中释放及阶段性的用工缺口,加剧了部分服务性消费的供不应求。
(三)PPI连续21个月同比负增长,跌幅有所改善
前11个月,PPI延续了2012年3月以来同比负增长的势头。具体来看,前5个月降幅逐月扩大,由1月份的-1.6%跌落到5月份的-2.9%,降至8个月以来的最低水平;6月份至今,PPI同比跌幅逐步缩小,11月份为-1.4%。与此同时,PPI环比呈现出与同比相近的走势(见图3)。
值得注意的是,PPI的持续低迷是国内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整体疲软的真实反映,很大程度上减弱了CPI快速上涨的压力。
(四)上游采掘和原材料工业PPI降幅较深,生活资料PPI小幅微涨
1~11月,PPI生产资料价格同比降幅为2.6%,影响PPI下跌约2个百分点。其中,采掘业、原材料工业价格同比分别下降5.9%、3.2%,加工工业价格同比下降2.1%。PPI生活资料价格同比微涨0.2%,拉动PPI上涨不足0.04个百分点。其中,食品、衣着价格同比分别上涨0.7%、1.2%,一般日用品价格同比下降0.1%,耐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下降0.9%。
在全部工业行业中,前11个月PPI同比下降的行业占到60%左右。其中,煤炭开采和洗选业PPI同比降幅最大,达11.5%,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的PPI同比降幅均高于5%(见图4)。
可见,PPI长时间下跌主要是受采掘、能源原材料工业等生产资料价格降幅较深的影响。这些行业由于普遍存在着严重的产能过剩,供大于求的矛盾较为突出,致使价格出现大幅下降。
二、2014年物价走势的判断和预测
2014年,宏观经济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过渡的态势进一步显现,在没有相对较大规模的政策刺激下,预计CPI延续温和上涨,PPI降幅继续收窄。
(一)需求微幅回暖导致物价上行动力相对不足
随着企业、居民和政府各方面对经济增速下台阶的适应性逐步提高,2014年内需有望保持平稳增长,经济运行将会继续稳定在7%~8%的区间。据调查,企业家预计今年经营状况“好转”的比例占41.7%,比预计“恶化”的高出29.1个百分点,较2013年四季度上升了8.2个百分点。但值得注意的是,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仍显不足,特别是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的特点,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企业投资意愿。调查还发现,企业家普遍认为充分消化当前的过剩产能会是一个较长过程,其中,67.7%的经营者认为需要3年以上的时间,另有22.7%认为需要5年及以上。可见,企业对未来需求回暖仍持谨慎态度①,PPI回升的动力相对偏弱。
另外从居民消费支出增速的中长期发展趋势上看,2014年城乡居民人均现金消费支出实际增长率预计分别为5.5%和11.4%,总体上比2013年略有改善(见图5)。由此判断,居民消费需求的温和回暖不会拉动CPI大幅攀升。
(二)国内货币流动性中性略紧不支撑物价涨幅的持续走高
如前所述,2014年宏观经济还处在以转方式为主导的调整期,经济增长将保持平稳运行态势,季度波动较小。由此判断,货币政策将继续保持总体稳健的调控基调。此外,随着美国量化宽松政策的逐步退出,短期国际资本流向将会出现逆转,国内流动性仍有阶段性偏紧的可能性。
根据CPI与M2、M1增速之差②的关系,并综合产出缺口情况判断,去年M2与M1的增速差持续为正,波动相对平稳(见图6),意味着2014年充当资产储存的货币增长仍快于充当交易媒介的货币增长,加之产出缺口在零上下,都降低了即期有效需求大幅回暖的概率,物价走势预计不会出现持续反弹。
(三)生产要素成本刚性上升将对物价上涨形成推力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具有较强的刚性特征。特别是2012年,我国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总量出现改革开放以来的首次下降,更是凸显了农村青壮年劳动力的紧缺,导致劳动力成本明显上涨。以建筑领域为例,预计2014年人工费用价格③同比上涨8.6%左右,涨幅比2013年扩大0.4个百分点。与此同时,城市综合地价同比涨幅预计约为5.2%,与2013年基本持平,从而对价格上行构成一定压力(见图7)。
(四)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和资源价格改革将对物价上涨产生一定影响
2014年,世界经济增长有望温和反弹,其中,发达经济体的复苏迹象愈发明显,新兴经济体相对减速格局仍将维持。由此预计,全球原油需求将出现小幅上升,但经济基本面对国际油价上涨的支撑作用相对有限。同时,随着美联储启动QE减量措施,美元转强的预期将会有所升温,在一定程度上也会限制国际油价的涨幅。除非出现重大突发的地缘政治事件,国际油价预计会保持稳中有升的走势。由此会直接传导到国内价格,进而影响到PPI采掘、化工类工业价格以及CPI交通类的燃料价格、居住类的水电燃气价格的调整。
另外,根据FAO的预计,2014年全球主要农产品总体呈现供大于求的格局。其中,大米、粗粮、小麦价格同比分别下跌8.4%、11.1%和12.9%,价格将会保持弱势运行。从国内来看,2013年粮食产量突破6亿吨,实现了“十年连增”,考虑到小麦、稻谷实行最低收购价政策,预计粮价总体温和上涨,国内外粮价倒挂现象有所加重。
从国内来看,为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利用价格杠杆“调结构、促转型”,国家还将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和税费改革,预计天然气以及水、电等价格会出现一定幅度的提高。这些改革措施将涉及到生产资料价格的调整,带动PPI回升,同时价格改革在多个行业的波及效应也会对CPI产生一定的影响。
(五)猪肉价格恢复性上涨将对CPI形成上行压力
猪肉作为城乡居民日常的主要肉类消费品,在CPI中的权重约为3.1%左右,对未来物价走势的影响不应小视。截至2013年11月底,全国生猪总存栏47921.9万头,同比增长0.7%,连续5个月保持增长,目前仍处于历史较高水平;但能繁母猪存栏量为4972.6万头,同、环比均已连续3个月出现下降(见图8)。根据生猪繁育周期判断,2014年育肥猪市场供应量略低于上年,猪肉价格将呈温和反弹的态势,对CPI构成一定的上涨压力。
与此同时,预计玉米等饲料原料价格以及人工成本还将出现小幅上涨,对猪肉价格回升具有一定的支撑作用。而从需求角度看,一季度正值猪肉消费的旺季,节日需求将是拉动猪肉价格上涨的短期因素。
综上分析,预计2014年CPI同比稳步上行,上涨压力有所加大,全年涨幅为3.2%左右;PPI降幅逐步收窄,缓慢转正,全年同比约为-1%。
三、政策建议
应重视加强宏观政策的预调微调,加强调控与改革的协同配合,保持CPI温和上涨,减轻PPI通缩风险。
(一)营造稳定可预期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
坚持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灵活运用逆回购、常备借贷便利等工具调节流动性的方向和力度,保持货币信贷及社会融资规模适度平稳增长。与此同时,改进对影子银行的监管,防范跨境资金流动风险,创造条件进一步推进利率市场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
(二)健全适应市场变化的农产品供给保障机制
通过及时调整进出口关税、配额等方式,灵活运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品种余缺。推进牛羊肉集约化生产,引入生猪生产周期性损害救助机制,做好生猪疫病防控。同时,统筹规划农产品市场流通网络布局,搭建农产品产销对接平台,切实降低流通成本。完善现行农业保险制度,积极探索鲜活农产品价格保险。
(三)发挥改革和市场机制化解产能过剩矛盾
正确处理好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的关系,改革投资管理体制和土地管理制度,削弱地方政府的行政干预。充分挖掘新型城镇化蕴含的需求潜力,促进冗余产能转化。大力发展并购金融市场,鼓励企业跨地域的横向整合和产业链上下游的纵向并购,纠正资源错配和扭曲。同时,鼓励金融机构积极支持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到海外特别是一些发展中国家投资。
(四)全面深化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
把握CPI温和上涨、PPI维持下行的有利时间窗口,以较小的改革成本,积极推进电、油、气等领域价格改革。摒弃以调代改的认识误区,真正形成能有效反映企业真实效率、资源稀缺程度、环境损害成本的价格机制。按照“保基本、促公平”原则,完善居民用水、电、气的阶梯价格制度。进一步完善物价补贴联动机制的启动条件、补贴对象和标准、资金保障等,确保低收入群体基本生活不因价格改革受到明显影响。
注释:
① 数据来自于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开展的“企业家问卷调查”。
② 该指标衡量的是货币结构的变化,即货币总量中执行不同职能的货币之间相对比例的变化,能够反映存款活期化的走势,表明居民对未来通胀的预期。
③ 人工费用价格指数是固定资产投资价格指数的分类指标之一,是指直接从事建筑安装工程施工的生产工人开支的各项费用,包括基本工资、工资性补贴、生产工人辅助工资、职工福利费、生产工人劳动保护费等。
参考文献:
[1] 邓郁松,刘涛,张晨. 物价指数的监测预警[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3.
[2] 刘涛. “稳增长”的同时兼顾“稳物价”[J].紫光阁,2013,(6).
[3] 李兰. 明年企业经营可望延续回暖趋势[J].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调查研究报告择要》第158号,2013-10-25.
[4] 巴曙松,华中炜. 靠改革和市场力量化解产能过剩[N].经济日报,2013-08-19.
[5] 刘世锦,等. 努力促进经济运行向新常态平稳过渡[N].中国经济时报,2013-11-05.
[6]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企业家调查系统. 当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N].中国经济时报,2013-12-26.
[7]刘涛.2013下半年物价走势判断与调控建议[J].中国市场,2013(31).
(编辑:许丽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