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开设有助于学生学会欣赏、鉴别与评价美术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审美描述的表达能力,起到净化其心灵,鼓励其学习的作用,逐渐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其感觉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让他们拥有“审美的眼睛”,使他们能看懂美术作品,了解艺术家是如何用手里的画笔表达自己的情感的。然而在上美术鉴赏课时我们会犯同样的错误,“满堂灌”讲解,教学方法呆板乏味,纯属理论课,学生听了厌烦,教师自己也无味,效果不佳。《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通过美术教学,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与爱好;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初步的审美能力和良好的品德情操;提高学生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创作力[1]。
关键词:高中美术 鉴赏课 教学方法 激发兴趣
一、总结归纳 掌握重点
美术鉴赏教学内容是多样化的,应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给学生带来喜悦。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美的事物在人心中唤起的那种感觉,是类似我们当着亲爱的人的面前时,洋溢于我们心中的喜悦。”[2]可在鉴赏作品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则是走马观花,感兴趣的作品就随性的评论下,也只是在评价作品美丑这一层次。因此,我们更应该归纳总结反思,突出教学重点,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对美术鉴赏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认为鉴赏课富有情趣,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精神,发展美术实践能力,培养基本的美术素养。
案例1:在《走进民间美术——剪纸》这一课时,主要是要培养学生审美、动手创作的能力。本课时目的在让学生通过欣赏比较剪纸作品获得各种丰富的剪纸信息,如剪纸在生活中的运用,描写剪纸的诗句、历史等,再通过自己鉴赏的方式总结归类南北方剪纸的异同,同时为下一课时“我设计的剪纸作品”的学习做好准备。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可以以“剪纸”的图片资料展开教学。导入课时《剪纸姑娘》视频欣赏,以春晚视频的形式将剪纸作品展示在我们眼前,视频中演员优美的舞姿,身上衣服的花纹,剪纸背景的衬托,很快地吸引学生的注意,是一个好的开端。再是提出问题:什么是民间美术?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到剪纸艺术?然后,再分组学习及评述总结:生活中哪些地方见到过剪纸作品,对我们生活起到什么作用?通过欣赏早期南北朝剪纸作品对猴对马团花剪纸,从造型、材质、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了解剪纸作品的历史、文化背景、表现手法即剪纸的符号语言,总结南北方剪纸作品的造型、构图、线条、表现手法、风格的异同。然后请举例说明民间剪纸是怎样融入现代生活的,现实生活中你见过哪些新颖的剪纸作品,让学生以“导游”身份阐述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对展示创意剪纸作品进行总结。师生再一起了解剪纸作品“对称图形”,并把这一过程记录下来。其次在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进行完善修饰作品,突出自己作品的新颖部分,细节展示。最后就是学生作品欣赏环节,先由学生相互介绍自己所设计的剪纸作品,通过欣赏与评述彼此的作品增进彼此的情感;到课堂最后用郭沫若的话“美在民间用不朽”结束整个教学。
二、互换角色 激发兴趣
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与教学改革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实施的与教学改革的内容和任务[3]。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缩短了师生间的距离。上美术鉴赏课时,“满堂灌”讲解,教学方法呆板乏味,学生听了厌烦,容易让学生有逆反心理,遏止学生的思维。树立教育民主思想,教师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做主角,使得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实践,才能得以更好的发挥。
案例2:执教《走进意象艺术》(意象艺术作品给人似懂非懂的感觉,也许有的作品还给我们一种不舒服的视觉感受,让人浮想联翩),主要是让学生了解意象艺术特点,认识意象艺术魅力,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但是在展示部分作品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一件作品的欣赏,往往会因为自己对作品的背景不太了解,喜欢程度不同,怕回答错误引人笑话,所以不敢发言。林格伦指出:“如果学校不能在课堂中给予学生更多成功的体验,他们就会以既在学校内也在学校外都完全拒绝学习而告终。”[4]意象艺术作品与学生有关联的也就是我们的写意绘画,于是事先要让学生多渠道收集中国写意绘画知识。同时,教师要让学生分层次比较欣赏,引领学生在比较感受中掌握方法。因此,教师在授课前就必须分工明确。如在组织学生课前收集相关意象作品的资料时,就应当明确你所收集的图片资料包括:作品名称、作品背景知识、自己对作品的初步认识等。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多鼓励学生自由、大胆、“大声”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想法。我们应该鼓励学生从多角度去欣赏一件美术作品,逐步提高视觉感受能力,形成健康的审美,去接纳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艺术作品,最好能学以致用,用意象艺术的绘画形式完成作业。
三、巧用方式,提高审美
在美术鉴赏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自由发挥,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对作品进行直接的体验,着力培养学生感知美的眼睛,让学生学会感知、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与策略。
案例3:在执教《古希腊雕塑》这一课时,可以让学生先欣赏一段《雅典奥运会视频》,视频中演员着装雕塑作品形态,慢动作的回放,画面上人物的肌肉、面部表情、运动员动作、华丽的服饰等得到更好的诠释。通过这个视频培养学生感受美术、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促使学生品德、智力、审美能力的全面发展。
教学过程中以教师收集的作品为主,讲解雅典的经典小故事,激发学生兴趣。学生学会欣赏范作,可以在表现内容和形式上进行比较。如对《拉奥孔父子》、《掷铁饼者》作比较。进一步观察人物表情、动作的描绘。问一问:“作品给我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你猜:作者是想要表现什么呢?”“你欣赏这样的作品吗?为什么?”——设计这样的问题,也能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正面地判断。接着可以让学生自己上台模仿这些雕塑作品的动作、表情。教师可以进行相应指导,这样才有利于使学生形成自己的美术鉴赏能力。
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的娱情怡神,增强学生的身心健康,达到以美促知、以美启智、以美怡情的教育效果。要让学生能在”文化情境”中,理解人类不同文化艺术形态和价值,培养学生开放的具有包容性的多元化审美观念。因此普通高中美术鉴赏模块的开设,对提高学生素养、审美能力,培养文明合格的下一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注释:
[1][3]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M].北京:北京师范出版社,2010
[2] [俄]车尔尼雪夫斯基.艺术与现实的审美关系[M].周扬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78
[4] [瑞典]林格伦.林格伦作品选作[M].李之义译,北京: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06
作者简介:
黄璟,江苏省溧阳市南渡高级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