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青怀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的临床表现,并对CT诊断的意义进行评价。方法: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所有患者均经生化检查、腰穿检查以及CT证实,对患者的资料进行归纳总结。结果:外伤性SAH患者有90例,其中单纯性的患者有23例,67例患者是合并其他颅内损伤;自发性SAH患者有70例,有15例是由动脉瘤所致,25例是由血管畸形导致的,其他原因的有30例;有26例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的有75例;表现为纵裂池出血的患者有80例。结论:临床应用CT对SAH患者进行定性诊断是十分可信的,它具有准确、快速、无危险、无痛苦等优点,一般SAH的CT表现为患者的脑池以及脑沟密度增高,该检测方法值得广大医学工作者在临床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方面推广。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CT检查;临床应用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48-0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临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它主要是指患者的颅内血管破裂后导致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1]。根据临床发病主要分为[2]:自发性以及外伤性,以往临床使用腰穿检测给患者带来了极大的痛苦,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更新,CT逐渐得到了患者的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为了研究探讨SAH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CT征象,并对CT诊断的意义进行评价,本文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160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现将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05月至2013年11月期间来我院就诊的蛛网
膜下腔出血患者160例。其中,外伤性SAH患者有90例,男性患者53例,女性患者37例,其中,颅骨骨折35例,单纯性20例,颅挫裂伤16例,合并硬膜下血肿19例;自发性SAH患者有70例;男性患者50例,女性患者20例,有明显诱发因素的患者36例,其中过度劳累的16例,情绪激动的有12例,剧烈咳嗽后发病的有8例;患者中年龄最小的是3天,年龄最大的是 72岁,平均年龄(35.1±2.3)岁。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频繁呕吐(120例)、突发剧烈头疼(60例)、脑膜刺激征(35例)、抽搐(63例)、眼底出血(35例)、一过性意识障碍(28例)、偏瘫(26例)。
1.2方法
本组主要采用的仪器是:德国西门子64排螺旋CT机,以及全身CT机。所有患者选择仰卧位,由颅底向颅顶逐层进行扫描(一般以眶耳线为基线)。具体观察内容为:患者的出血位置,主要是脑沟、脑池、脑室以及脑实质。
1.3诊断标准
在患者脑沟、脑裂以及脑池可以见到积血,在CT下表现为高密度铸型,对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它可以合并其他的脑组织损伤。
2 结果
外伤性SAH患者有90例,其中单纯性的患者有23例,
67例患者是合并其他颅内损伤,其中,脑内血肿6例,脑挫裂伤13例,缺血缺氧性脑病8例,脑室内积血9例,脑梗死患者6例,脑积水5例,脑水肿18例,硬膜外血肿2例;自发性SAH患者有70例,有15例是由动脉瘤所致,25例是由血管畸形导致的,其他原因的有30例;有26例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的有75例;表现为纵裂池出血的患者有80例。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一般位于软膜以及蛛网膜两者之间,其间有结
缔组织小梁互相连接,里面含有脑脊液[3]。软脑膜是一层薄膜(一般紧贴在脑表面),其血管丰富,一旦颅内出现某些病变或者是颅脑遭受外伤时,其附近的血管容易受到破坏,血液就会流入蛛网膜下腔,从而形成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一般临床表现为[4]:频繁呕吐、突发剧烈头疼、脑膜刺激征、抽搐、眼底出血、一过性意识障碍、偏瘫(患者半侧肢体不能随意运动)、脑神经损害等。
本研究所有患者选择仰卧位,由颅底向颅顶逐层进行扫描
(一般以眶耳线为基线)。具体观察内容为:患者的出血位置,主要是脑沟、脑池、脑室以及脑实质。结果显示,外伤性SAH患者有90例,其中单纯性的患者有23例,67例患者是合并其他颅内损伤;自发性SAH患者有70例,有15例是由动脉瘤所致,25例是由血管畸形导致的,其他原因的有30例;有26例是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CT表现为脑沟密度增高的有75例;表现为纵裂池出血的患者有80例。从中可以发现,血管畸形以及动脉瘤破裂是造成患者蛛网膜下腔出血的主要原因,且多发于青年人,一般情况下,颅内血肿是患者动静脉畸形破裂的主要表现,患者同一位置容易反复出血[5]。
综上所述,临床应用CT对SAH患者进行定性诊断是十分
可信的,它具有准确、快速、无危险、无痛苦等优点,一般SAH的CT表现为患者的脑池以及脑沟密度增高,该检测方法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颜勇,陈开平,姚茂银等.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及血管畸形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1,32(7):1075-1076.
[2]董险峰.CT诊断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微循环改变的临床应用研究[J].中国医药导刊,2011,13(7):1120-1121.
[3]Cooper N, Stasi R, Cunningham‐Rundles S, et al. Platelet‐associated antibodies, cellular immunity and FCGR3a genotype influence the response to rituximab in immune thrombocytopenia[J]. British journal of haematology, 2012, 158(4): 539-547.
[4]李彬,牛文强,吉六舟等.多层螺旋CT对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诊断与临床应用价值[J].中国实用医刊,2011,38(14):77-78.
[5]陈前丽,杜玉清,林建余等.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诊断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的价值[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2,28(9):1330-13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