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白细胞输血在肿瘤患者的应用和进展

2014-04-29 00:44唐涌连
健康之路(医药研究) 2014年10期
关键词:供者受者白细胞

唐涌连

【摘要】白细胞输血已得到临床的肯定 ,去白细胞的成分输血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病人。其优点主要表现在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血小板输注无效、输血相关传染性疾病、减少肿瘤患者化疗和术后感染、改善肿瘤患者免疫力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的发生,文章就以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

【关键词】去白细胞输血;肿瘤

【中图分类号】R4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10-0021-02

输血治疗是肿瘤病人治疗的必要手段之一,随着成份输血在临床的广泛应用,人们渐渐发现白细胞在库存血液中易引起输血不良反应,而自 20 世纪7O年代报道用去白细胞以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后,去白细胞已逐渐常规应用于制备各种血液制品,去白细胞的红细胞和血小板在欧美国家广泛应用。近年来国内外许多文献报道去白细胞输血可减少肿瘤患者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的发生率和严重程度,防止H L A同种免疫和血小板输注无效,降低传播白细胞相关传染性病原体的危险性,还可防止或消除输血相关免疫抑制综合征, 防止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 (TA—GVHD),等多种输血不良反应[1],因此去白细胞输血在肿瘤输血中的应用已越来越广泛。本文拟对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及其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减少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 (FNHTR)的发生

研究已经证实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是临床常见的输血反应之一,其发生主要是由于输注含有白细胞的血液成分产生 HLA 抗体,引起同种免疫反应, 导致发热等临床不良症状。而刘燕玉等[2]研究也发现全血或红细胞用白细胞过滤器滤除白细胞,取过滤前后血液标本进行血液质量检测,观察患者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朴英玉等[3]也报道观察他们医院的肿瘤患者用去白细胞输血比传统输血非溶血发热性输血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 < 0.05有统计学意义。

2 减少输血相关性传染病的发生

研究报道因白细胞内含有大量吞噬而未杀灭的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如巨细胞病毒(CMV)、艾滋病病毒(HIV )、EB病毒(EBV )、人类嗜淋巴细胞病毒(H TLV/l I )等 。输入这些白细胞容易感染这些疾病,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血可有效降低感染这些疾病的危险性。陈方祥等[4]研究表明:去白细胞可预防CMV等病毒输血传播,某些受血者接受白细胞输注时可促进受血者体内潜伏病毒的活化,使用去白细胞成分血可以有效预防这些潜伏病毒的复发和复制。

3 预防血小板输注无效

血小板输注无效是长期血小板输血支持治疗的主要并发症, 常常导致血小板减少症病人发生致命的出血 。有统计分析表明,血小板输注无效的诸多原因中非同种免疫因素 (包括药物、发热 、自身抗体等)高达80%以上,这些原因可以使血小板输血效果降低50左右。也有学者认为血小板输注后产生 HLA 抗体的大规模和预期随机研究发现,在急性骨髓性白血病患者初次化疗期间(化疗开始后8周),HLA 抗体在白细胞未去除的血小板使用组是13%,去除白细胞的血小板使用组,使用群体供者制剂是3%,单一供者制剂是4 。Novotny V M等[5]也发现尤其像再障和骨髓发育不良之类的造血系统疾病 , 需要多次血小板输血以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血小板输注无效的高危病人,可用去白细胞血小板输血来避免 HLA 抗体的产生,以提高血小板输注效果,并以此来减少输血量。

4 预防T A -G V H D

李晓雪等[6] 研究发现输血后移植物抗宿主病是由供者血液内活的淋巴细胞引起的致命的同种免疫反应,其高危人群包括新生儿、先天性或后天性免疫缺陷病人、放疗或经放疗后免疫抑制病人,还包括这样一种人群,受者因含有供者的HLA 型别而不能识别供者的淋巴细胞,供者淋巴细胞不被清除而在受者体内繁殖但却可以识别受者其它HLA抗原而发生GVHDE,这种情况常在近亲之间发生。目前普遍认为对输注血液进行照射是防止TA-GVHD最有效和可靠的方法。

5 减少肿瘤患者术后和化疗后感染

王佳丽等[7]把术后感染诊断标准定为患者手术后至出院前或术后30天内发生的细菌感染,包括肺部感染、伤口感染、切口感染、腹盆腔深部感染及脓毒血症,观察202例各类肿瘤患者输血,发现用去白细胞病人的术后感染率比未用去白细胞的病人感染率显著降低。龙石峰等[8]观察 100 例用去白细胞输血及未去白细胞不同输血方式治疗的白血病患者, 观察其化疗后感染。结果少白细胞输血组和未去白细胞组分别为3.92%和 17.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6 减少肿瘤患者的复发率

王慧红[9]在总结围手术期输血治疗的186例期肿瘤患者(其中输注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 58例,输注悬浮红细胞66例和未输血 62 例),转移复发做比较分析,发现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组明显低于输注悬浮红细胞组,与未输血组相近。刘景汉在[10]观察100例经过去自细胞输血及未去白细胞不同输血方式治疗的白血病患者,观察2年内转移复发率、3年生存情况结果少白细胞输血组2年内转移复发率、 3年生存情况分别是29.4%、 60.8%, 未去白细胞组分别是65.3%、31.6%,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7 改善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

李春[11]在观察103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比较两组患者 T细胞亚群、N K 细胞活性及红细胞 C 3 b 受体花环率等。常规输血患者与去白输血患者治疗前T细胞亚群、N 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 C3b 受体花环率等细胞免疫功能指标组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常规输血组患者红细胞C 3 b 受体花环率较治疗明显提高, 去白输血组患者T3、T4、T 4/T 8、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较治疗明显提高,同时去白输血组患者T4、T4/T8、NK细胞活性及红细胞C3b受体花环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故可认为去白细胞输血能够有效改善恶性血液病患者细胞. 有学者通过动物实验证实,输血后有白细胞携带的主要相容性复合物抗原的呈递在免疫调节和细菌感染性上起相当大的作用 。因此,滤除血液中的白细胞,可降低由以上免疫因素介入引起的免疫抑制的影响和细胞因子介导的器官损伤.

8白细胞输入与急性肺损伤

输血相关性急性肺损伤或输血性肺微血管栓塞是一种少见的输 血并发症,多发生在输血 2 ~ 4 h 后,受血者突然出现呼吸急促,发绀、低血压、氧分压和血氧饱和度降低等,但无急性左心衰或急性肺水肿的征象。其发生的原因是供者血中自细胞、血小板、变性蛋白、纤维蛋白等在受者肺部微血管形成微血栓栓塞所致。有的学者认为受者血中白细胞凝集素、H LA抗体引发的免疫反应也参与了上述病理过程。肺毛细血管床受损、通透性增高、换气功能减低、缺血、缺氧是主要的病理生理学特点,去除白细胞输血可以减少和预防急性肺损伤的发生。

9 结 語

近数十年,由于来源、制备方法和采用自动化技术的不同,临床可用血液成分品种逐渐增多,同一名称的制品其性质也已经有变化,其中以作为优化同种异体输血临床效果的去白细胞制品最为突出。由于输血是治疗肿瘤不可替代的手段之一,随着白细胞滤器性能的改善,去白细胞效率不断提高,,去白细胞输血的应用范围也扩大了,对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的作用机制的研究还需要更深入地开展下去,去白细胞输血将会在肿瘤患者身上得到普遍的应用。

参考文献:

[1]毕晓琳,安万新,明风琴,等.白细胞过滤前后血液质量及临床效果比较.中国输血杂志 ,2000,13 (2) :99.

[2]刘燕玉,黄彦,王娜.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输血中的应用[J] 福建医药杂志 2005, 27(5):106-107

[3]朴英玉,金玉顺,安海莲. 去白细胞输561 例报告[J] 山东医药 2007, 47 (36):60

[4]陈方祥,林武存,曾旭升.白细胞滤器临床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 (2): 119.

[5]Novotny V M . Prevention and management of platelet transfusion refractoriness.Vox Sang 1999,76 (1 ):1.

[6]李晓雪.去白细胞血液成分在肿瘤患者治疗中的应用[J].现代预防医学,2006,33( 7): 1126-1127

[7]王佳丽. 白细胞滤除技术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J].现代医药卫生[J]2009 ,25(16):2444-2445

[8]龙石峰. 白血病患者去白细胞输血的临床应用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1,l2( 3)155-156

[9]王慧红. 去白细胞输血对肿瘤患者的术后疗效观察[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l0,7(10) 4569-4567

[10]刘景汉,欧阳锡林.去白细胞输血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输血杂志,2001,14 :252-255.

[11]李春. 去白细胞输血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免疫功能影响临床研究[J] 河北医学.2012,11(18):1601-1602

猜你喜欢
供者受者白细胞
心理护理干预对首次干细胞捐献者不良反应预防作用的效果分析
白细胞
白细胞降到多少应停止放疗
肾移植受者早期外周血CD4+ CD25+ FoxP3+ T细胞、Th17细胞表达变化
亲属肾移植供者的远期预后与年龄选择
活体肾移植供者的长期医学风险
白细胞介素17在湿疹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从“受者”心理角度分析《中国好声音》的成功之道
美国活体肝移植受者的终末期肾病风险
造血干细胞移植亲缘供者及家属心理干预对捐献成功实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