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从大学语文的边缘化现象出发,分析丽江师专该课程的教学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反思本校实际,校方应该重视和加强教师教育伦理观的教育,才能从容应对未来的高校教育改革。
【关键词】边缘化 大学语文 教育伦理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3-0050-01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大学语文的边缘化越来越明显。高职院校面临着应用写作取代大学语文的危机,本科院校面临着通识教育取代大学语文的危机。近一段时间来,大学语文课程没落尤其明显,远到人民大学将大学汉语从必修课改为选修课,近到我校内大学语文的课时由54减为36,甚至到2015年被完全取代。此举也促使我们认真反思我们的教学,到底出现了什么问题?如果说这是社会的大趋势不可避免,那么从教学组织者和实施者的角度,我们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作为教师本身,我们不能改变学科趋势的发展,但大学语文的边缘化问题却警醒我们改进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让大学语文变得生动和丰满,重视大学语文的功能性特征。从长远的观点来看,面对高等教育的竞争,我们要未雨绸缪,早做准备。首先在认识上,我们应该重视语文的工具性特征,重视听说读写训练。温儒敏说,“不应当忘记“大学语文”还是“语文”,有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上课应当扣着“语文”能力来讲,做读写训练”。拓展阅读面,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良好习惯。“引导多读书,是大学语文的定位,也是这门课的基本功能。”多读经典作品,无疑是提高语文修养的重要手段。大学语文要恢复学生对阅读和写作的兴趣,使学生知道思维能力与知识结构、阅读有相当大的关系,明白写作就是思维训练的过程,会使大脑更清晰,更有深度和创意。在具体的操作办法上,就校内实际而言,我认为可以交给学生会的学习部来负责实施,分组完成阅读心得交流,可以冲抵一定学分。这样的阅读效果检验,可以面向全校学生,而不占用上课时间。把文学作品分作几个专题,比如外国文学部分、古代文学部分、现当代文学部分,甚至还可以分得更细。由个专业领域的老师负责验收和评定最终成绩。老师的考核可以从组织和主持的讲座次数来考核,基础定为每学期2次。我们曾经给中文系的学生精选过百篇必读书目,但遗憾之处在于没有有计划、有步骤地检验阅读成果,所以收效甚微。
大学语文的教学同样要重视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我认为本阶段可以完成文学写作的训练,每两次课布置一次作业,可以是作品的读后感写作,也可以是古诗词创作。古诗词创作课把阅读与仿写相互结合,引导同学热爱中国古典诗词。公务文书、商务文书、学业文书等方面的应用写作可以在后续课程中实现,诸如“应用文写作”、“广告文案策划等”。写作能力的培养,需要任课教师高度的责任心去认真批改作业、点评、并及时反馈。
“说”也是一项重要的能力体现。这个问题在其他高校也许不是一个问题,但丽江师专确实存在。这是因为我们的学生80%以上都来自农村,很多孩子都有着胆小的毛病,不敢说话,不敢大声说话,用流畅、标准的普通话在公众面前说话就更加艰难。作为教师需要帮助他们克服自己的缺点,要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在大学语文课堂上,老师需要培养学生参与的意识,给同学们开口的机会。在后续课程的学习,诸如“演讲与口才”就要持续地加以巩固和提升口语表达能力。学校组织的诗歌朗诵、演讲比赛、辩论比赛为学生展现个人才华而搭建的平台,可以多方位呈现立体式结构,促进学生演说能力的提高。
在更深一个层面上,大学语文的边缘化倾向折射出了一个本质问题——部分教师对教育伦理认识的缺乏。同学们都抱着期望进入大学的,有的同学期望着毕业后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的同学期望着升入本科院校,有的同学只是希望顺利毕业而已。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后的学生管理同样影响着最后结果的实现。而教师在多大程度上影响学生是与教师本人的教育伦理观的认知有密切关系的。教师有着正确的教育伦理观念,才有可能主动寻求改变,适应高等教育的改革。如当下大学语文的边缘化问题,凸显的是我们的教学没有审时度势地结合社会实际,社会对我们的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学校没有具体有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针对教学管理,实例之一——曾经在百度贴吧里看到学生留言,说,“老师说交了学费就能毕业了”,言下之意学习本身是无关紧要的。所以大部分学生抱着混日子的态度学习,而只要精力用来打工、挣钱交学费。针对学生管理,实例之一——系上通知有挂科的同学不能申请助学金,班主任照此办理后,班上学生来哭诉,说的是外系的同学有挂科但也可以参评助学金,为什么本系不可以。这些问题都表明教师在教育伦理认知方面的缺失与不足。这些不好的伦理认知投射到学生身上产生的消极影响,后果及其严重。其一是混淆了是非观念,让学生踏入社会之后也继续以此种态度游戏人生:其二严重损害了教师的威信的树立,致使社会对教师产生的负面评价,为我们日后的教学和管理埋下了隐患。
总而言之,我们应该加强师资队伍教育伦理观的教育,这样才可以正向地影响范学生,营造积极向上的学习氛围。不光体现在我们《大学语文》的教学中,同样也要表现在其他课程的教学与管理之中,这才能有效避免“第二个大学语文”的没落。所以,我们应该积极行动起来,用正确的教育伦理观武装头脑,应对变高等教育事业的变革。
参考文献:
[1]《新京报》:《大学语文何去何从?盘点大学语文的“五宗罪”》,2013年11月25日版
[2]《新京报》:《大学语文何去何从?盘点大学语文的“五宗罪”》,2013年11月25日版
作者简介:
马金艳(1981-),女,云南陆良人,硕士,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