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蚩尤文化发展品牌

2014-04-29 00:44吕元
理论与当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蚩尤炎帝黄帝

吕元

一、有关炎帝、黄帝、蚩尤的具体年代

今天,海内外华人大多自诩炎黄子孙,尊奉黄帝为中华民族共同祖先,这一虔诚信念也是维系中华民族巨大凝聚力的坚强纽带。目前,历史学者多认为炎、黄时代距今约5000年,也有称4600多年的,认为这即是我们骄傲的5000年文化。

我国的历史纪年起于周历王奔彘后的共和元年(公元前841年),此前的年份考证,只能靠推断了。2007年,学者蒋华南结合历法和文献的推算方法,以《史记》《汉书》等提供的四分历术及其推算原理、方法和数据,推得黄帝创制的“天正甲寅历”始于公元前4567年(甲寅),而炎帝创制的“上元太初”(天元甲子历)始于公元前5037年(甲子),比黄帝历早470年。据此,学者程明道在《人性与社会发展》一书中提出:炎帝和黄帝可能是某个朝代所有帝王的共同称号,“可能分别是仰韶文化中的半坡文化和庙底沟文化先祖,距今已有七千余年的历史。黄帝王朝持续了两千余年,崇敬花并以花为其象征,而缔造这个庞大黄帝王朝的就是我们的祖先黄帝。”黄帝历是在灭了炎帝后才采用,“黄帝王朝应始于距今约7000年。”

《易·系辞》疏引《帝王世纪》:“炎帝之号,凡传八世:帝临魁、帝承、帝明、帝直、帝嫠、帝哀、帝榆罔。”也有史家考证,8世帝乃节茎,9世帝克,榆罔乃10世帝。由此,炎帝应该是一个华夏早期10世帝王的共同称号;“父传子”的世袭制度远早于夏朝。从一世炎帝创制《天元甲子历》比轩辕黄帝的“天正甲寅历”早470年,也就有答案了。《国语·晋语》载:“昔少典氏娶于有蠕氏,生黄帝、炎帝。黄帝以姬水成,炎帝以姜水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少典氏是上古时代发明农业人工种植、被尊为“农皇”的神农氏后裔。姜竹《始祖炎帝神农传略》推断,公元前5129年,少典氏与有蠕氏任巳(姒)婚配于烈山,生子取名魁傀,又名轨。因长在陕西姜水滨,以姜为姓。《商君书·画策》记:“炎帝神农氏,姜姓之祖。”魁傀长大,治麻为衣,发明了农具耒、耜并教会先民们使用,人们得以丰食足衣;他还教民制琴,使民知晓礼仪,设“都”于陈(今淮阳),地处中原,创建“中国”。因河南在华夏(华山,夏水)之中,也称中州。魁傀以火纪官(春官为大火,夏官为鹑火,秋官为西火,冬官为北火,中官为中火),王天下称炎帝。以后迁都山东曲阜(大庭),称大庭氏,建“大神州”。他的功绩在中华文明史上如日昭昭,是伟大的上古帝王。魁傀以“德”和功绩称帝之时,他的同胞兄弟轩辕黄帝的姬姓之祖只是一方诸侯。直到四五百年后,十世帝榆罔衰落,不能统御各部落诸侯,因而战乱频发。轩辕部落兴起,起兵征伐统一华夏,以土德称黄帝。按学者蒋华南的推算,黄帝历距今6580年,黄帝与末代炎帝的这一时代,应该在距今大约6600年前左右。

二、龙的传人与蚩尤的历史贡献

我们自称炎黄子孙。炎、黄代表的是当时形成的华夏主流汉民族,那少数民族先祖们在哪里?显然,“炎黄子孙”这种提法是有失缺的。

史籍记载,蚩尤部族在炎、黄时代实力最强。蚩尤代表东方九黎族(东夷集团)和“三苗”族,也是九黎和“三苗”族首领的共同称号。当代有些学者常称蚩尤是东夷的首领,而“东夷”是商、周时代“华夷五方”格局形成后的称呼,较蚩尤时代晚许多,称东夷为蚩尤之后,更为恰当。蚩尤有兄弟八十一人,即九黎、三苗八十一个氏族,这便是以后迁徙分别走向西北、东北和南方形成多民族格局的基础。春秋时期以来的古籍对蚩尤传说的记录相当丰富。《逸周书》《盐铁论》等均推测蚩尤属于太吴(伏羲)氏族集团传人。《路史·蚩尤传》称“蚩尤姜姓,炎帝之裔也。”以此推论,蚩尤与炎帝榆罔、轩辕黄帝都是有血缘关系的兄弟,同属农耕部落联盟神农氏的后裔。蚩尤与轩辕黄帝、炎帝榆罔同根同祖,中华多民族是一株苗上开放出的56支花。

《人性与社会发展》一书中指出,“苏秉琦宣称的‘蚩尤族对应大汶口文化是学界共识应是误判。”“蚩尤集团对应的红山文化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南部、辽宁西部、河北北部的农耕文明。”笔者认同这一观点。由于气候变化,蚩尤部族最早走到了黄河、淮河、长江中下游以及渤海、黄海、东海之滨(苗族口传史《苗族古歌》唱词道,苗族先民生活在东方的大海边,在环太湖地区过着富饶的生活);《苗族迁徙歌》说,先祖住在“直米立”(今河北),建立城池(蚩尤城),过着美好的生活。蚩尤凭沿海地利,最先发现了盐,有盐池之利;同时发现了铜矿石中烧出的铜,治铜铁(见《盐铁论》),由此“制五兵之器”,创百艺;蚩尤重农耕,用青铜改良农具并发展了陶器制造业,开创了中华具有先进农耕文明的后五千年时代。从丁公遗址考古发现,蚩尤部落已有早期文字;从城子崖遗址等考古发现,蚩尤部落居住地的宫室和建筑,已经是城市文明的先导;其中发现的礼器,证明蚩尤在当时已重视礼乐文化,并有了人类早期的埋葬制度。蚩尤是中华民族历史中最杰出的领袖人物,是与炎、黄同年代、同地位、同权威,共同代表中华早期文明时代的部族元首,伟大的民族英雄。蚩尤文化是上古时期农耕文化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古老文明的精髓,对中华文明的历史贡献不可磨灭,作为中华农耕文明的三始祖,当之无愧!

蚩尤拥有发展生产力的先机,但智慧过人的黄帝善于学习,他很可能是用妻子嫘祖发明的养蚕织绸与蚩尤交换盐、铜,才能在“阪泉”战胜炎帝,统一炎、黄部族。

中国最早的神话图书《山海经》描述了一个龙蛇世界。先祖伏羲和女娲在传说中都成了人首蛇身、功力无边的造物主。除了女娲抟土造人的神话故事外,口碑与文字流传都称女娲与伏羲兄妹缔婚,因而繁衍有了华夏人类。汉代石刻、砖画中,也常常可见到人首蛇身的女娲与伏羲交尾像。《礼记·月令》称伏羲“太吴(又作太嗥)”,蛇(龙)是部族图腾。神话中开天辟地的盘古,其后的伏羲、女娲、共工、相柳、贰负、烛龙等,都是人首蛇身、功力无边的神人。人首蛇身是中国龙的雏形。闻一多《伏羲考》认为,龙以蛇身为主体,“接受了兽类的四脚,马的毛,鬣的尾,鹿的脚(角),狗的爪,鱼的鳞和须”。《逸周书》《盐铁论》等古籍均有推论,蚩尤部族属太吴(嗥)伏羲传人。根据《苗族迁徙歌》以及文献资料同考古发现进行比照,蚩尤集团对应的是红山文化。红山文化内涵十分丰富,红山文化的玉龙最是引人注目,已在多处发现,其中出土自内蒙古赤峰红山的大型碧玉C型龙造型完美,极富动感。阜新更是被国内外考古学界誉为“玉·龙故乡,文明发端”。在距今八千年的辽宁阜新查海遗址中心发现的大型龙形堆塑,这一前红山文化的发现,印证了伏羲的人首蛇身图腾传到蚩尤红山先祖,已经是初期完美的中国龙形象了。我们今天骄傲地自称为“龙的传人”,寻根溯源,来自先祖蚩尤与红山文化。数典决不能忘记始祖蚩尤!

三、黄帝与蚩尤的战争

《礼记·表记》载:“段民尊神,率民以事神”。殷商的“帝”与“天帝”是众神之首,天地万物的主宰。按王国维和郭沫若等学者考证,“帝”在甲骨文中本意是花蒂(《郭沫若全集》2002)。在以玫瑰花、菊花等彩陶为文化特征的仰韶庙底沟人眼里,“花”是生育万物、主宰万物的“帝”,生长在黄土地上的高贵玫瑰花代表了他们万能的领袖“黄帝”。著名考古学家苏秉琦在《中国文明起源新探》(2009辽宁人民出版社)一书中认为,“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的分布中心在华山附近,这正和传说中的华族的发生及其最初的形成阶段的活动和分布情形相像,所以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可能就是形成华族核心的人们的遗存,庙底沟类型主要特征的花卉图案彩陶可能就是形成华族得名的由来……花本来是自然界常见的,现在把自然的花赋予了特殊社会概念。‘华(花)是尊称,选择玫瑰花做象征,以区别于其他群族,是高人一等的,这是以社会发展较快为背景的。”

有了先进的金属兵器和震慑对方营垒的图腾,蚩尤军威大振,黄帝“九战九不胜”,即使集中优势兵力围一城,依然“三年城不下”。在蚩尤的烟雾阵中,危急关头,幸而黄帝抬头看到了天上的北斗星,斗柄转动而斗头始终不动,他灵机一动,根据这个原理发明了指南车,认定了方向,这才带领军队逃出重围。就这样,黄帝和蚩尤一来二去打了七十一仗,结果是黄帝胜少败多。

《鱼龙河图》载黄帝“不敌”蚩尤,“乃仰天而叹,天遣玄女下授黄帝兵信神符”。古籍多称黄帝心焦,苦苦思索打败蚩尤的方法,昏睡中梦见九天玄女交给他一部名为《天一遁甲》的兵书,黄帝认真研究后,悟出了“天一在前,太乙在后。”黄帝按照《天一遁甲》设九阵,置八门,阵内布置三奇六仪,制阳二遁,演习变化,成为一千八百阵,名叫“天一遁甲”阵。为对付蚩尤吓人的图腾,黄帝听说东海流波山上住着一头“夔”兽,吼叫声音像打雷一样,便派人捉夔剥皮做鼓面,又抽出雷泽“雷兽”身上最大的一根骨头当鼓槌。传说这夔牛鼓一敲,震响五百里。又用牛皮做了八十面鼓,使得军威大振,终于打败蚩尤。

另外,蚩尤与黄帝除敌对关系外,或说有过臣属关系,黄帝曾使蚩尤主管金属冶炼,辅佐少吴。春秋时期齐国名相管仲则把蚩尤说成是黄帝“六相”之首,地位甚高。战国时代的韩非也有类似的记载。根据蚩尤为黄帝六相,首管天时,故成为某种星相名称,称为“蚩尤旗”。按《吕氏春秋》《史记》《隋书》等文献的描述,蚩尤旗应指某种彗星,是战伐的征兆。

在长期以儒家思想为主流的中国社会中,一向强调“正统”观念,史家又多有“成王败寇”的传统。黄帝胜利之后,一统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正统。黄帝战蚩尤逐渐被描述为正义与邪恶的战争,以《史记·五帝本纪》为代表,流传甚广。因此,汉文史籍特别是长居主流的儒家典籍对蚩尤多有恶评,失之公允。在非儒家文献如《逸周书》《山海经》中对蚩尤与黄帝交战的描述则相对客观。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借盗跖之口,对蚩尤多有同情,而谴责黄帝。民间也一直有崇拜蚩尤的传统,如华北地区的河北、山西一带都有祭蚩尤神的相关崇拜活动。秦始皇也曾亲祭蚩尤,尊为八神之一的战神;后世帝王、武将出征之前,多常祭拜蚩尤以求庇佑。

“蚩”是贬词。《说文解字》释为“虫也”。做冠词用,若今之詈辞“小爬虫”之类。《六书正伪》日:“凡无知者,皆为蚩名之”。“尤”为部落名,又作由,意为农。杨慎《丹铅录》云:“由与农通”。《韩诗外传》云:“东西耕日横,南北耕日由”。《吕氏春秋·勿躬》列举“管子复于桓公日:‘垦田大邑,辟土艺粟,尽地力之利,臣不若甯邀,请置以为大由(大农)”。《钱谱》神农币文“农”作“由”。“尤”是依传闻所记部落名称,与“由”为同音异字。尤部落即农部落。贬之日“蚩尤”。蚩尤之名,虽然已被约定俗成,但我们应该尊重历史,为功不可没的始祖正名。因以黄帝战于涿鹿而被贬称为的“蚩尤”,应为姜尤(神农氏姜姓农部落)。

蚩尤与炎帝的关系说法各异。有认为蚩尤可能一度臣属于炎帝,但后来蚩尤与炎帝发生激烈冲突并大败炎帝榆罔,取而代之自称炎帝。以夏曾祜、丁山、吕思勉为代表的一些史学家认为,蚩尤即炎帝。他们以《水经注》对涿水的记载,考证出“涿鹿”和炎、黄对战的“阪泉”实为一地。两次大战实为同一战役,而蚩尤与炎帝之所指也便相同了。另外,蚩尤和炎帝都以牛为图腾。必须指出,牛不是蚩尤图腾。黄帝是有熊部落,大战蚩尤的中坚力量是以熊、罴、貔、貅、疆、虎为图腾的六个氏族,随之参战的还有以狼、豹、雕、鹳、鹰、鸢等为图腾的许多氏族,却没有以牛图腾部落。传说炎帝发现人们用自己发明的耒和耜耕种地仍然太辛苦,那时野牛还没有驯化,炎帝只好用自己的琉璃狮子狗替大家拉犁……此时,牛在农耕文化的早期还没有发挥其主要劳动力的作用,牛不可能是蚩尤与炎帝部族的图腾。南朝任任昉的《述异志》记载,冀州(今河北)有乐名《蚩尤戏》,人头戴牛角而相抵。这类记载都出现在牛在农耕中充当主要劳动力之后。牛图腾应该是后人穿越时空加之于先祖的误会。

四、苗族与少数民族始祖

蚩尤战败后,族人四散,引出了开疆拓土和华夏民族多元化的形成。后世可能与之相关的民族有苗族、汉族、羌族、朝鲜族等。臣服黄帝为民的因原属九黎族,被统称为黎民,即是至今“黎民百姓”的由来。邹、屠、黎、蚩等汉族姓氏,均与蚩尤有关。蚩尤族人迁徙向西的回到西戎、羌族祖辈发祥地,向东北迁徙的东夷分支东北夷,形成后来的夫余乃至高句丽族,一直走向韩国。今天的大韩民族认定蚩尤是本民族始祖。向南迁徙的逐渐形成南方多民族格局的基础。根据《尚书》、《国语》诸多古籍及其传、注记载,三苗出自九黎,苗族历来尊蚩尤为祖。在苗族史诗、歌谣、传说中,蚩尤是苗族大祖神。苗族川黔滇方言区流传有“格蚩爷老”(又译为“格蚩尤老”)的传说。“格蚩”,意为爷爷、老人,“爷老”即英雄。黔东南、广西融水等地苗族,每六年或十三年举行一次大型祭祖仪式“吃鼓脏”时,也要首先祭始祖“姜(蚩尤姓氏或为保留上古原始发音)尤”。黔南还有苗族史诗《榜蚩尤》,传唱“第一位祖先”香尤公的故事。云南马关、武定苗族有与蚩尤关系密切的“跳月”“踩花山”风俗。这一风俗成了定期的歌舞盛会而定为苗族传统节日。因蚩尤化为了血枫林,苗族有崇拜枫木的民俗,甚至以枫木为图腾。苗族史诗中的《枫木歌》,更把苗族乃至人类都说成是从枫木中产生的。

蚩尤不是恶魔,不应仅从汉民族概念宣扬炎、黄始祖。20世纪90年代央视出品的八集纪录片《炎黄》中,蚩尤仍被看成反面形象。这是盲从史籍的谬误!蚩尤是中华人文初祖,他领导下的三苗部族有过灿烂的文化创造。河北涿鹿修建的中华文化三祖堂,是对蚩尤始祖的肯定。蚩尤最直接的后裔苗族,有近一半的人口居住在贵州,打造蚩尤文化品牌对推动贵州多民族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尤为重要。宣传“蚩尤文化”,可以将苗族、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更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增强民族团结的凝聚力,增强贵州省历史文化内涵,提升民族文化和民族自信心。

猜你喜欢
蚩尤炎帝黄帝
帛书《黄帝四经》之“道”的“入世”特征
“清华简”又爆“猛料”蚩尤竟是黄帝之子
大战蚩尤
蚩尤之歌
炎帝样本
炎帝奋斗者联盟的攻与守
炎帝 星耀美加
涿鹿黄帝泉(外三首)
中、日、韩蚩尤信仰与蚩尤演艺说略
炎帝 大爱健康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