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

2014-04-29 00:44陈永堂
理论与当代 2014年3期
关键词: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陈永堂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问题,对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困难所在有着十分清醒的认识。从党的十八大召开后到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十次离京考察,其中三次是到贫困地区对脱贫致富奔小康问题进行调研。一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分别深入河北阜平、甘肃定西、临夏和湖南湘西等贫困地区访贫问苦,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实现路径以及保障措施等都做了深刻的论述。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论述,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习近平总书记对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有着深刻的认识,不但从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要求和形势任务出发,指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任务,而且从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和践行党的宗旨的高度,强调指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使命所在、责任所系。

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重大任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面小康不是“总体”小康,也不是“平均”小康,而是要求每个地区都要达到小康水平,是“全面”小康。放眼全国,一些东部地区已宣布实现全面小康、正处在奔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道路上;而在广大农村尤其是中西部贫困地区,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相当的差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握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全面性”要求,正确判断当前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形势任务,指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突出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点和难点在于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木桶理论”告诉我们,一个木桶盛水量的多少,不取决于木桶最长的那块木板,而取决于木桶最短的那块木板,即所谓“短板”。贫困地区就是决定我国是否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那块“短板”,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不脱贫致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因此,我们要充分认识到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要条件,是关系到国家发展全局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

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前,贫困地区人民群众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的愿望十分强烈,如果贫困地区的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贫困群众不能脱贫致富奔小康,说明我们对走共同富裕道路坚持得不好。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要求我们必须加大对广大贫困地区特别是中西部农村贫困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忠实践行党的宗旨的重要体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农民群众不断过上好日子,是体现我们党的宗旨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目前,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最需要我们全心全意服务的,就是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而贫困地区要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最重要的举措就是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指出:“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大职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进一步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对过上更加美好生活的向往,特别是贫困地区,更是期待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顺应人民新期待,确保贫困地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忠实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服好务。贫困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找准路子

贫困地区如何加快发展、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根据贫困地区的实际情况,从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增强内生动力、发挥比较优势和抓好下一代教育等方面,为我们指明了路径。

大力推进扶贫开发。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通过各种扶持政策的实施,使广大贫困地区的贫困面貌有了很大改变,贫困群众基本解决了温饱问题。当前,扶贫开发工作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已成为扶贫开发新的战略目标,特别是贫困地区,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主要手段就是扶贫开发。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贫困问题较突出地区的各级党政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履行领导职责,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领导同志的工作要重点放.在扶贫开发上。”我们要切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高度重视扶贫开发工作,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要把扶贫开发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深入研究制定有利于贫困地区和扶贫对象加快发展的扶贫战略和政策体系,做到有计划、有资金、有目标、有措施、有检查,把扶贫开发工作抓紧抓实,不断抓出成效,以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

增强内生动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发展要靠内生动力,如果凭空救济出一个新村,简单改变村容村貌,内在活力不行,劳动力不能回流,没有经济上的持续来源,这个地方下一步发展还是有问题。”党和国家扶贫开发政策的大力支持,对改善贫困地区的生产生活条件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条件好了并不一定发展就好,贫困地区彻底改变贫困面貌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要靠内生动力,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内外因的关系告诉我们,内因是变化的基础,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我们必须遵循事物发展变化的规律,努力增强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引导贫困地区广大人民群众主要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要切实增强贫困地区的内生动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个重要的方面是要有产业基础。为此,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分析指出:“一个地方必须有产业,有劳动力,内外结合才能发展。”当然,贫困地区有些地方是不适合人生存发展的,也就无所谓内生动力。对这些自然条件恶劣的特殊贫困地区,习近平总书记客观地指出:“有的地方实在是穷山恶水,可以整体搬迁,也可以分散移民,但一定要选好搬迁和移民的地点。”总之,就是要在创造良好条件的基础上,努力增强贫困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

发挥比较优势。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贫困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但也有加快发展的条件,只要发挥好自己的比较优势,因地制宜,也能做到加快发展。”由于自然和历史的原因,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不足,但自身不是没有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贫困地区在发展生态农业、特色农业、风俗旅游、红色旅游等方面往往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市场空间广阔,发展潜力巨大。因此,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做到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宜开发生态旅游则搞生态旅游,真正把自身比较优势发挥好,使贫困地区发展扎实建立在自身有利条件的基础之上。”思路决定出路,只要我们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理清思路,完善规划,找准突破口,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贫困地区靠自己不但能做到又好又快发展,同时自我发展能力也能得到不断增强。

抓好下一代教育。治贫先治愚,治愚靠教育。贫困地区落后,根本原因在于人的落后。习近平总书记立足于贫困地区的长远发展,高度重视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教育问题。他在考察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时多次指出,“要把下一代的教育工作做好,特别是要注重山区贫困地区下一代的成长”;“下一代要过上好生活,首先要有文化,这样将来他们的发展就完全不同”;“把贫困地区孩子培养出来,这才是根本的扶贫之策”;“要切实办好农村义务教育,让农村下一代掌握更多知识和技能”:“古人有‘家贫子读书的传统,让孩子们受到好的教育,不要让孩子们输在起跑线上”等等。一个地区的发展,根本途径要靠教育。特别是贫困地区,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了不让贫穷落后永远延续下去,一定要抓好下一代的教育工作。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

习近平总书记心系贫困地区,对贫困群众充满关切之情,殷切希望大家一起来努力,让贫困地区的乡亲们都能快点脱贫致富奔小康。为此,他从信心、情感、作风以及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选拔培养等方面对大家提出了具体要求,以切实保障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

坚定信心。贫困地区由于经济社会发展长期滞后,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一些干部群众对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缺乏信心。克服信心不足,是攻坚克难的前提。为此,习近平总书记不但鼓励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要有信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而且还进一步分析指出应该有信心:“贫困地区尽管自然条件差、基础设施落后、发展水平较低,但也有各自的有利条件和优势。只要立足有利条件和优势,用好国家扶贫开发资金,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扶贫开发,充分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树立脱贫致富、加快发展的坚定信心,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精神,坚持苦干实干,就一定能改变面貌。”信心是对自身能力的正确估价,是对既定目标的科学认识和把握,是将理想转变为现实的精神动力。坚定信心,是穷困地区切实加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的重要保障。

充满强烈的为民情怀。真心实意地帮助贫困地区人民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需要我们充满强烈的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谋福祉的为民情怀。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党员干部,“对各类困难群众,我们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关心他们的疾苦,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他还引用郑板桥的一首诗“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对人民群众的疾苦更要有这样的情怀,要有仁爱之心、关爱之心,更多关注困难群众,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我们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充满强烈的为民情怀是党的一个重要特征。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步伐,更是要求我们充满强烈的为民情怀,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贫困地区条件艰苦,发展中存在着诸多困难和问题,组织领导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需要广大干部过硬的工作作风作为坚强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身体力行,党的十八大以来三次深入贫困地区访贫问苦,察实情,出实招,为贫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寻找对策。广大干部特别是贫困地区的干部,一定要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把工作重心下移再下移,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带着感情,察民情、问民需、排民忧,把实事做实、把好事做好,真正把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上去,让贫困群众早日脱贫致富奔小康。

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具有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农村要发展,农民要致富,关键靠支部。”并具体要求贫困地区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做好以下工作:一是要原原本本把政策落实好。二是要真真实实把情况摸清楚。三是要扎扎实实把支部建设好。四是要切切实实把团结搞扎实。我们一定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通过深入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创建活动,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把管理寓于服务之中,增强贫困地区农村基层党组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造福群众的功能,真正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为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的主心骨、领路人。

大力培养选拔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的积极性,对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要把贫困地区作为锻炼培养干部的重耍基地,把带领群众脱贫致富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内容,对那些长期在贫困地AT作、实绩突出的干部要给予表彰并注重提拔使用。”培养选拔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干部,是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积极性的重要手段。为了保障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早日实现,我们在贫困地区干部培养选拔任用工作中,一定要有正确导向,要注重从基层培养选拔,从艰苦地区培养选拔,从经受过重大考验的干部中培养选拔,大力培养选拔出一批能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干部。

目前,我国有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占全国2862个县级行政区划的20.7%;有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覆盖680个县:2011年,根据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这个新的国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有1.28亿人,占农村户籍人口的13.4%;从现在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仅有7年时间。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重、时间紧,而且是最难啃的“骨头”。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临的形势,深刻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要论述,并深入贯彻落实,为切实加快贫困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而努力奋斗。

猜你喜欢
小康社会共同富裕贫困地区
共同富裕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 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凝聚三秦巾帼力量 决胜全面小康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