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引入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初探

2014-04-29 07:27:29张文杰解庆林林华游少鸿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

张文杰 解庆林 林华 游少鸿

【摘要】本文对“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引入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的培养进行了实践初探,实施效果表明,制度导入后,研一新生的研究素养得到了极大地提高;同时,导入前后的数据分析结果表明,“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对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 环境工程 研究生 培养

【基金项目】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3年度立项项目“实践导向下的环境类专业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2013JGB147),新世纪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2014年度立项项目“多元化教学方法在环境类专业的交互应用研究与实践”(2014JGA151)。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4-02

根据维基百科,“tutor”一词是指为他人提供单独辅导的人,在不同国家或地区,对“tutor”的含义有不同的理解。例如,在英国等一些国家,将“tutor”定义为助研,而在美国,从事同样的工作则通常作为助教来理解。在19世纪初,牛津大学最先将“tutor”导入研究生的培养教育中[1],即现在各国高校研究生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所谓“导师制”。近年来,在一些高校还相继进行了本科生的“teacher?-to?-student tutoring”实践探索[2,3]。高校研究生教育中,“导师制”主要是指“teacher?-to?-student tutoring”,而对“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認识则略显不足,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对所带的环境工程研究生进行了“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培养实践初探,并整理如下。

一、环境工程专业研究生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环境工程不同于其它学科,学科本身包罗万象,主要知识点包括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污染控制、物理性污染控制、土壤污染控制、环境监测、环境评价等,是一门交融了物理、化学、生物、土木等学科的交叉学科[4,5]。

对于环境工程本科学生,除去两年基础课学习时间以及大四下半年的毕业设计实践,用于专业学习的时间非常有限,从而导致环境工程本科毕业生知识面较宽,但具体到某一知识点却往往不足。特别是进入研究生阶段,由于导师多是从事环境工程学科下面某一细分的领域,以水污染控制为例,有的导师是在做工业废水处理、有的是在做水体中微量污染物控制、有的是在做水体修复等,所以,对研究生的要求非常专业,这就形成了本科教育与研究生教育衔接问题。

通常,环境工程专业毕业的研究生如果要进入导师的课题往往需要花费较长的培训时间,特别是一些对专业要求比较高的研究方向。以笔者当前所研究的课题为例,需要对脱氮反应器中的微生物的种类进行分析,这就要求学生不仅应当掌握水处理构筑物运行的一些基本知识以及分析方法,同时,还必须具有相关的分子生物学的知识,故而,刚入学的研究生往往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来掌握这些基本分析方法。而刚入学的研究生,以及进入实验室的研二的研究生,通常依靠师兄师姐们“手把手”的教导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教与学”双方由于缺乏积极性,从而导致了“教而不学”或者“学而不教”两个极端。此时,导师由于时间的限制,没有办法进行一一指导,最终导致的结果是真正受到良好的锻炼的研究生非常少,对研究生的培养出现培养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

二、“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提出及导入

鉴于上述现状,笔者在所带的研究生中提出了“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的概念,为了有别于之前的师兄或者师姐对应多人的模式,通过自由选择的方式,为每一个进入实验室的研一的学生安排一名“student?-to?-student tutor”。研二和研三的学生均可被选为“student?-to?-student tutor”,“student?-to?-student tutor”和研一学生之间的选择方式为双选,为一对一指导。“student?-to?-student tutor”有责任对其指导的研一学生悉心指导,并承诺经过一年的指导后,该生具有独立完成实验操作的能力。在指导期间,研一学生和“student?-to?-student tutor”之间相互评价,若研一的学生对其“student?-to?-student tutor”的评价给予差评,则可申请更换“student?-to?-student tutor”。“student?-to?-student tutor”在完成指导后,根据成果获得相应的奖励。如研一学生在接受指导期间,完成实验任务并获得相应的成果,或发表文章、专利等等,研一学生及其“student?-to?-student tutor”均获得奖励。“student?-to?-student tutor”制度执行后,“student?-to?-student tutor”和研一学生应定时进行总结、汇报。

三、“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实施效果

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在导入“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之前,一直采用师兄、师姐带学弟、学妹式的“学徒式”教育模式,为了与“学徒式”模式做对照,特选取了导入前后的两组数据进行对照。为了使数据更为客观,主要对论文发表量、专利申请量、学术汇报、实验分析方法掌握、独立研究能力等5个方面进行了对照。

从图1可以看出,“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导入之后,在可客观量化指标方面,论文发表数量以及专利申请量成倍增长;在学术汇报能力方面,提升非常快,在每周的“group seminar”里面,研一新生能够较好地完成文献整理及讨论;经过抽查,研一新生已基本掌握实验分析方法,初步具备了独立担当一个课题并定期向老师进行汇报,进而提出自己的见解。从上述指标来看,“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的导入能够明显提高“教与学”的积极性,此外,在新生迅速融入研究生生活方面,也发挥了重要的引导作用,总体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四、“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存在的问题

笔者的实验室导入“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以来,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在互选环节,由于研一新生碍于情面,对研二、研三的学姐和学长的选择上存在犹豫,最后不得不由导师出面进行协调,甚至直接指定。这在一定程度上容易造成学生对导师的依赖,而不利于发挥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2)“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导入前期,各方积极性较高,但随着制度的深入实施,“教与学”双方均表现出了一定的懈怠。鉴于科学研究的规律性,特别是笔者所在的实验室,实验成果的产出速度较慢。以好氧处理某种废水为例,生物培养周期大约为2个星期,此外,还需要将近一个月的稳定运行期,前后需要花费将近几个月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可能没有任何成果的产出。甚至,运行几个月之后,实验数据证明实验失败。在上述情况下,“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当初所制定的奖励当然无法兑现,对参与双方的打击比较大,如何平衡实验失败情况下的奖惩依旧是一个有待解决的课题。

(3)“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的实施是需要一定财力做保障的。当前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仅允许将科研经费的小部分用于发放劳务费或者奖励。以笔者所申请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为例,按照规定,仅允许提取总额的15%用于发放研究生劳务费。这部分钱还不足以发放研究生基本的生活费,所以用于研究生奖励的发放需要寻找新的经费支持。

(4)由于不是所有的研究生都参与了“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这就对未参与研究生的积极性有所打击,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可能下降。在制度实施的后续阶段需要对这一方面进行评价,以进一步完善与“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相配套的相关制度。

总体来讲,“student?-to?-student tutoring”制度的实施对笔者实验室的研究氛围、研一新生科研素养的养成、成果的产出均取得了一定积极的作用。虽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是,这些问题均能通过制度实施的细则的进一步完善加以解决,如何进行完善还将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王海涛.浅议石油工程专业的导师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0).

[2]董卓宁,宋晓东,贾国柱.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探索实践[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3(5).

[3]王路,赵海田,程翠林,卢为红.本科学生导师制教育十年实践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3(32).

[4]董玉瑛,陈景文,马静,邹雷,安晓雯.环境工程专业发展趋势和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J]. 教学研究,2006( 29).

[5]陳月芳,林海,宋存义,汪群慧,李长洪.挪威科技大学水处理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J].高等理科教育,2013(1).

作者简介:

张文杰(1981-),男,山东莱阳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水污染控制教学与研究。

猜你喜欢
环境工程研究生培养
装备环境工程
探讨环境工程工业污水治理中常见问题
河北农机(2020年10期)2020-12-14 03:13:36
环境工程中大气污染的处理措施分析
活力(2019年22期)2019-03-16 12:47:50
环境工程的项目管理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9:06:43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
科技视界(2016年21期)2016-10-17 16:40:21
培养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策略研究
成才之路(2016年26期)2016-10-08 11:16:35
创新人才培养理论研究现状及未来研究方向
成才之路(2016年25期)2016-10-08 09:46:28
论研究生创新人才的培养
清退超时研究生是必要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