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口语表达能力的要求

2014-04-29 07:27王海玲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

【摘要】教师主要是通过语言进行教书育人工作的。本文分析了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具有的诸多口语表达要求,为教师的口语表达能力达到高的水准提供参考。

【关键词】教师 口语表达能力 要求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83-01

在教育教学中,讲授和说服是核心,即使在现代教育和教学手段高度现代化的今天,讲授和说服依然是教育教学活动中应用最频繁、最普遍的教学形式。因为,教师要通过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讲解道理,谈心疏导,排疑解惑;学生要通过教师的语言表达,理解、接受知识,懂得做人的道理。离开教师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口头语言表達,固然无法开展教育教学活动,无法快捷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据此,教师要努力加强语言锻炼与修养,力争使其工作语言表达能力达到高的水准。提高教师口语表达的要求如下:

一、要有正确性。教师对学生讲得话不正确,即使很生动形象,也等于是在做负功。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说错话,其一,学生会藐视教师;其二,会严重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据此,教师一定要给学生讲正确的知识,不要在教育教学中胡说、瞎说、无中生有、道听途说。

二、要有准确性。教师的教育教学口头语言表达要有准确性。其一,教师吐字发音要准确。这就要求教师要坚持使用国家宪法规定的“全国通用的普通话”。如果不使用规范的普通话教育教学,而用地方语言教育教学,教育教学效果会受阻的。因为我国方言五花八门,一样的事物,不同地区叫法不一样。严重的语言隔阂必然造成信息阻塞、交流困难。其二,教师的教育教学口头语言表达要规范。教师上课时要用严谨的语言、精确的词汇表达概念、阐述定理公式、进行分析综合。如果教师用词不达意或模棱两可的含混语言,只会干扰知识的传授,造成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导致错误认识,影响教育教学效果。

三、要有连贯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凡是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体上相同或颜色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一个整体,具有整体性的事物易被人们感知。[1]所以,为了提高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应力求使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连贯,要一句一句地讲,在不该停顿的地方不要停。如果把一句清晰完整的语言搞得支离破碎或分成几次说完,易给学生造成听觉上的不舒服和理解障碍、判断障碍,还会给学生的语言表达带来不良影响。

四、要有简洁性。为了保证课堂上有足够的信息量,要求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要概括简洁,说出来的话词约旨丰,一语中的,把主要观点画龙点睛地说出来。学生知道的或不重要的则少说或不说,点到即可。学生不知道的或重要的则多说或详讲,说到恰到好处,适可而止,有详有略,详略得当。不能拖泥带水,更不能信马由缰,繁啰冗嗦,没完没了。

五、要有逻辑性。教师在教育教学时,语言要条理清楚、井然有序、首尾一贯、不相矛盾、环环相扣、有根有据、合情合理、分析透彻、无懈可击,使学生口服心服地接受教师传授的思想和知识。教师教育教学语言的逻辑性有使学生产生对知识认同的功能。认同感可启发学生主动吸收、自觉学习、积极履行。

六、要有通俗性。有人认为,教师的语言越“深奥”越显得“博学”。这是一种严重的认识误区。如果说出来的话,让人听不懂,岂不成了“废话”!又怎能完成讲课的任务呢?因为难懂的语言难于让学生快速记住和牢固掌握。学生听得明白,才有可能接受和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才能产生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而通俗性的语言最易让学生听懂。因此,教师传递的信息必须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尽可能选择学生比较熟悉的事物,使他们容易把这些事物与即将学习的知识联系起来,顺利实现新旧知识的迁移。

七、要有形象性。心理学研究表明,形象的事物易于理解且易记难忘。[1]所以,为使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要形象化。教师要把教材中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要把深奥的哲理形象化。尽量用直观性强的语言,把内容描绘得鲜活些,使学生形成一个个印象清晰的概念。老师借助比喻、描绘、表演等手法或教学媒体手段可使学生领会抽象的概念、定理和规律,使学生产生“如临其境”、“如见其形”、“如闻其声”的感觉。

八、要有趣味性。学生喜欢和需要教师有趣味的讲授。有趣味的事可给人们带来快乐,可引起人们的注意、可点燃人们心智的火焰,让人们积极主动地、不知疲倦地追求知识。

九、要有情感性。富有情感的教育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体察”得出事物的内心世界,情不自禁地进入角色,收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富有情感的教育教学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热情,热情是鼓舞和推动人的行为的巨大力量;富有情感的教育教学语言能兴奋学生的大脑,大脑兴奋时学习效率高。

十、要有实用性。学生喜欢有用的、实用的知识,学生最不愿意听空洞无物、华而不实、废话连篇的讲话。所以,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要总是对学生讲大话、空话、套话、假话,要多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着眼于运用,把书本知识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将教育教学内容的科学价值、生活价值以适当的方式揭示给学生。

十一、要有启发性。为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还要具有启发性。这种启发性语言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如激发兴趣的导语,指点思想的提示,诱导深思的提问,点破机关的妙语,揭示底蕴的总结。

十二、要有新颖性。因为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据此,教师的教育教学口语表达要新颖。教师在讲课时要不断增加新内容,适当增加与教材相联的时代信息,用一些时代感强的语言表达教育教学内容。

十三、要有清晰性。教师的工作口语表达要有清晰性是指声音要洪亮,吐字要清晰,语速要适中,语言要畅达。

教师声音太小,学生就听不到讲课的内容,这样自然没有教育教学效果。教师声音只有宏亮,才能保证学生听觉的清晰性,才能使学生感觉到教育教学内容的丰富性、趣味性,才能使学生长时间注意教育教学。当然,教师声音也不能震耳欲聋,声音太大可引起学生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教师音量应根据班级的人数和所处环境而定。

有些教师声音很响,但吐字不清楚,也就是字为音所淹没,听上去有声无词,无词的教育教学也没有效果的。字词是事物的声音符号,教师只有吐字清晰,学生才能获得有效的知识信息。

教育教学语速要适中。因为,语速太快,会使学生听不清楚内容,会使学生无思考余地,会使学生感到紧张;语速过慢会使工作语言失去连贯性,会阻碍工作进度,会使学生产生沉重和悲哀的情绪,使大脑产生抑制。语速太快、太慢均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十四、要有差异性。不同的学科,有着不同的内容。不同专业的教材内容决定了工作语言的不同。例如,文、理科相比,通常是文科的叙述说明多一些,理科的论证推理多一些。文科强调教学语言的准确、鲜明、生动、形象;理科强调准确、精炼,富有逻辑性。学生的差异性也要求教师的工作语言不能以一种方式、一个腔调、千篇一律的进行表达,必须有变化。

十五、要有道德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不能使用侮辱、诽谤、嘲讽、辱骂、歧视、恐吓和贬损学生身心健康的暴力语言,也不能说反国家、反人类的语言。教师的工作语言表达不道德,不仅阻碍学生品行发展而且还能导致学生学习下降或走向邪路。

参考文献:

[1]张春兴.现代心理学[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130,

152,295,297.

作者简介:

王海玲(1964-),女,河南新乡市人,副教授,主要从事心理学、教育学的教学与理论研究。

猜你喜欢
口语表达能力要求教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新时期初中英语教学中口语表达能力培养分析
大班幼儿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高职新生英语口语策略教学探索
英语口语大赛对高职英语教学的启示
新媒体编辑素养的要求与提升
简议小区物业专项维修资金管理使用的要求及其措施
试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微课程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