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研究

2014-04-29 06:38钟彩
课程教育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基础课应用型计算机

钟彩

【摘要】随着计算机的高速发展,计算机基础课在中学阶段已经得到普及,学生进入大学,基本具备了计算机相关知识和技能,不再是“零起点”。笔者从自身多年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经验出发,针对高职院校目前具体情况,在增强学生计算机实践能力及更好地运用计算机为社会服务的前提下,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提出几点体会。

【关键词】计算机 基础课程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11-0156-02

1.引言

计算机基础课是高校学生,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必修公共基础课,是为学生提供计算机理论基础和实践能力的课程,有利于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技术分析问题、提高实践能力,也是为学生将计算机基本技能运用到实际生活中,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是一门必备的技术。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阶段的推广,刚进入大学的学生,都已经掌握了计算机基础课要求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如果再全面推广,那么就是资源的重复建设,或者说,原有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主体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相应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的传统课程体系也渐渐的不适应新时期信息技术的要求。高校对计算机的要求不再仅仅局限于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上,尤其是高职院校的学生,培养的是适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技能型人才,偏重应用型,这是与本科院校的学生最大的区别。本科院校的学生偏重理论研究,在校学习的是理论知识。因此,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改革势在必行。这里讲的计算机基础课改革不是取消这门课程,而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改革,改变原有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2.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现状

计算机基础课程是每个高职院校一年级学生的必修公共课,我们学校规定,计算机学分实行“以证代考”制度,也就是每个学生毕业后必须拿到相应的计算机等级证书(省级或国家级),才能取代该课程的学分,方能毕业。计算机课程从10多年前的教材一直沿用到现在,基本上变化不大,随着信息技术飞速发展,对计算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变化,这就要求改革传统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以适应社会之发展,我认为目前该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程具有如下几个现状。

(1)教材内容设计不合理

教材是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知识载体,是教学的基本工具,是落实课程改革思想和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现在的课程偏重理论,而忽视实际应用,不适应高职应用型教育的模式。

(2)教学方法和教学组织形式单一

现在教师上课还是按照传统教学方法,在讲台上和学生面对面的授课,上机操作也是要求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重复和再现,这种实验教学都是按照书本上的步骤进行,缺乏对知识应用的灵活性,一旦实验参数和实验环境变化,学生就无法应对。

(3)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安排不合理

高职院校培养目标是适应社会发展的应用型人才,现在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一般都是安排一个学期,每周是4小时,两次课,基本上理论和上机各两节。计算机课程是一门动手能力较强的学科,需要不断的操作。理论与实践时间间隔较长,往往导致新讲授的内容得不到及时练习,而使学生无法及时地对课堂知识进行巩固。计算机课程只安排一个学期,这个安排不够合理,应该把时间延长到一学年。要把课时偏重在上机操作中,理论与上机的时间比控制在1:2左右,这样有充分的时间给学生上机操作和实践。

3.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方法

计算机在现实生活和工作中无处不在,与我们息息相关。如何改革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是每个从事高职计算机教学教师要思考的问题,国家越来越重视高职教育,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要面向社会,培养适合于各行各业的应用型人才,要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1)改革课程定位和目标培养

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和信息素养,使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服务于各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强调应用性、技能性、操作性,以提高计算机技能培养为主线,适应高职院校计算机基础课的培养方案,为社会培养应用型的技能型人才。应以“实用”和“有用”为主导思想,构建以案例项目为中心,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体系,使学生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处理学习和实际中的问题,做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2)深化计算机基础教材改革,突出高职特色

教材是教师实施教育教学计划的重要载体和主要依据,是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渠道,也是考核教学成效的重要依据。所以,高职教材改革必须突出它的职业性、实践性、适应性、科学性和先进性。一些应用性强的科目,要尽量将它们与相关专业的应用相结合,做到主教材和上机实验教材相配套,主教材内容分布合理,实验教材贴近实际。

(3)更新教学手段,完善教学内容

现在计算机基础课不能简单的传授办公软件,这样学生学起来感觉枯燥无味。应该实行项目教学,老师布置一个书本以外的项目,该项目要紧扣实际生活,又不能脱离書本上的知识,要求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将项目完成后,这样不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创新力和想象力,挖掘学生的潜能。

(4)强化师资队伍建设,确保教学质量

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好的教师,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职院校要建立相关制度,引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特别是应用型的人才,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知识结构合理、实践经验丰富、业务水平较高的计算机师资队伍,是使计算机水平跃上新台阶的关键。

计算机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性、持续性的工作,必须转变传统教育思想、教学观念,打破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在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指导下,在实践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探索、提高,才能逐步完成。

参考文献:

[1]李爱军,张苏.多模式教学法在计算机课程改革中的应用研究,教育科普.江苏,苏州.2012年3月

[2]单广翠.专科院校计算机课程改革,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甘肃,平凉.2013年6月

[3]瞿峰.“以学生为中心”的计算机课程改革,西安欧亚学院学报.陕西,西安.2013年8月

猜你喜欢
基础课应用型计算机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计算机操作系统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关于音乐基础课教学与学习中的几个问题
道德叙事在“基础课”教学中的应用
基于应用型的成本会计教学改革
现代职教体系下公共基础课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