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秀荣 刘照军
[摘 要]企业培训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是校企接轨的最佳方式。然而,我国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环境还没有真正形成,同时,由于认识上的偏差、服务意识淡薄、经济利益的驱动等方面的原因,导致了很多职业院校企业培训职能缺失。产生这些问题的关键在于缺乏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有效机制。本文分析了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建立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有效机制的建议,以期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具有指导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企业培训;体制;机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4)35-0181-02
1 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分析
目前,我国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普遍存在职责不明、积极性不高、培训项目不能满足企业需求等问题,部分职业院校不是在真正地做培训,而是在做教育。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体制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
1.1 法律制度不完善,缺乏具体可操作的细则
从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政策来看,关于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规定比较宏观、原则,缺乏具体可操作的实施细则。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具体责任和义务没有明确规定,地方政府缺乏配套法律、法规。大部分省市缺乏配套的法律条文,由于法律制度不健全,职业院校在开展企业培训过程中存在法律盲区,影响了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的持久性。
1.2 政府在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中的职能缺位
按照我国现行的地方为主、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职业教育管理体制,政府对职业院校的职能主要体现在经费投入、组织引导和考核评估三个方面,地方政府在职业院校发展中应扮演“投资者”、 “立法者”、 “桥梁”角色。地方政府实现三项职能、扮演好三种角色,必须与职业院校之间建立一种“紧密型”关系。在我国很多地方,地方政府与职业院校之间的关系定位是“松散型”伙伴关系,二者被看作是对等的实体。这种关系定位导致政府在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中职能缺位。在经费投入方面,对职业院校的投资比例在整个高等教育中的投资比例偏低;在引导方面,政府对职业院校政策引导不到位,指导性不强;在考核监督方面,由于政府没有设立专门机构负责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方面的监督、考核,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处于自发状态。
1.3 运行机制缺陷
职业教育既具有高教属性,又具有职教属性。长期以来,我国职业教育采取的是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的运行机制。职业院校招生数与在校学生数的比例是官方衡量一个地区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参数。职业院校没有认识到参与企业培训的重要性。认识上的偏颇必然造成实践中的误区,职业院校忽略了职业培训职能的发挥,导致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凸显不成熟化的特点。开展企业培训是职业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职业院校应将参与企业培训列入学校发展规划,加大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投入,采取多样化的渠道,主动挖掘企业培训项目,不断提高培训质量,促进职业院校与企业合作的不断深化,实现社会、企业、职业院校的多赢。但目前,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层次大多是接受企业零零星星的委托,进行知识层面的简单的专题培训。多数职业院校是被动参与企业培训的,没有主动地采取制度化的措施,挖掘大有潜力的企业培训市场,提供高质量的培训服务。
2 构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机制的建议
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机制上的缺陷,制约了职业院校与企业关系的深入发展。构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机制既要体现政府的宏观管理和调控职能,又要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企业、职业院校和社会各方面的作用。
2.1 构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运行机制
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运行机制主要包括培训协调机制、培训项目驱动机制和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2.1.1 培训协调机制
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不可能单纯由学校来完成,其必然离不开企业的参与,因为培训需求存在于企业,培训成功与否要由企业来确认。因此,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需要建立培训协调机制。职业院校应建立“三位一体”的企业培训协调机制,即建立起“委员会”制的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协调、管理机构,例如设立“企业培训管理委员会”。这一机构应由政府主管部门、企业及学校相关机构或分管领导组成,其职能可以定位于“政府引导,学校主体,企业全程参与”的模式。在“三位一体协同培训体系”中,职业院校的客观角色是“培训代理人”。它的职责在于为企业培训设定培养目标及可行性的实现计划,在培训计划的设计、培训方案的确定及实施、培训评估全过程中以学校为主导,充分发挥学校办学经验丰富,学校教育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强等优势,协调好各方面关系,由企业配合学校,以职业院校为主体完成培训。企业全程参与的含义在于要求企业要积极参与到培训的课程设置、培训计划的设定等职工培训的具体环节。在这一体系中,政府起到主导性作用,它的主要任务是对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发展方向给以引导,从政策上给以扶持和规范。
2.1.2 培训项目驱动机制
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要以培训项目为载体,签订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紧密合作协议,协议明确职业院校和企业在开展企业培训中的责、权、利。通过落实培训协议的内容、项目与培训计划,达到职业院校与企业在开展培训过程中各取所需、资源共享、风险共担、利益均摊。
2.1.3 培训考核激励机制
以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职业院校与企业双赢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目标,研究制定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激励机制与成效的评价体系和考核办法,使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逐步向规范化、效益化的方向发展,力求发挥职业院校的功能,使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工作多出实效。
2.2 构建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保障机制
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的保障机制主要包括制度保障、师资保障、管理人员保障和实训条件保障。
2.2.1 制度保障
目前,我国企业正处于转型期,市场竞争激烈,企业培训的难度越来越大,职业院校必须采取切实可行的手段,推进企业培训工作的开展。首先,职业院校需要整合教育资源,以特色专业为导向,构建专业群,实现资源共享,发挥专业优势。其次,加强软硬件投入,重视培训网络体系的建设。充分利用科技手段办培训,实现网上学习、网上培训、网络管理。最后,需要建立和完善培训的登记制度、培训档案的保管制度、培训学员的管理制度及培训学员的奖惩等一系列具体的规章制度。只有通过建立健全各项制度,才能保障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创新工作的顺利开展。
2.2.2 师资保障
师资是实施企业培训的关键资源。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首先应解决“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培训教师应拥有较高的职业能力、较为丰富的实践能力,能够在灵活多变的环境中独立解决不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这就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首先成为学习型教师,具有不断学习的能力,从而成为企业培训成功的基本前提。同时,职业院校的教师应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的需要,掌握并运用现代培训理念和手段,策划、开发培训项目,制订、实施培训计划。从事培训咨询和教学活动的人员,在完成教学工作基础上不断扩展自身能力,成为学习资源的设计者和提供者、学习过程的咨询者和参谋、学习内容的导航者、学习绩效的评估者。目前,高职院校的师资队伍相对于企业培训不够合理:首先,由于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很多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教师数量不足;其次,我国职业院校的师资队伍构成也妨碍了企业培训的开展。因为大多职业院校的教师和普通高校的教师没有区别,他们中的大部分直接从学校毕业到学校教学,缺乏现场经历和实践经验,“双师型”教师数量很少;最后,很多职业院校缺乏对教师长期有效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实践锻炼,对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技能的培养重视不够。以上这些问题均直接影响企业培训质量。职业院校参与企业培训在解决“双师型”教师的问题同时,还应进一步向企业培训师方向发展。
2.2.3 管理人员保障
职业院校想要将培训做大做强,就必须整合相关机构,优化资源配置。首先,职业院校要开拓企业培训市场,市场调查、市场分析、市场预测等成为职业院校培训工作中一项崭新的业务。职业院校必须配备专职人员负责培训市场调研与开发方面的工作。其次,教学管理是培训教学质量的保障,培训教学的开展需要各相关二级院系专业教师的大力支持,配备既熟悉教学管理又具备组织协调能力的教学管理人员。再次,培训学员的接送、日常管理是一项烦琐、艰巨的任务,而且容易出现突发问题,这项工作必须由专人负责。最后,组建专家组,聘请相关专业的教授作为专家组成员,对培训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
2.2.4 实训条件保障
通过培训,学员掌握应用性、技能性的职业能力是企业培训最突出和最显著的特征。研究表明,人的职业能力80%以上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可以说实践教学是企业培训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根本途径,因此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实现培训功能离不开完备、先进的技术设备设施和仿真的职业环境及良好的实训环境。这就需要职业院校要动态地适时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关注实践教学条件,加大这一方面的投入,制定与岗位群、技能群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加大对实践教学设施与设备的投入,体现企业培训特色,充分实现其社会服务的宗旨。
2.3 构建企业培训工作机制
企业培训工作机制主要包括企业培训开发机制和企业培训发现机制。
2.3.1 企业培训开发机制
企业培训市场竞争激烈,职业院校在开展企业培训过程中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职业院校要拿出自己的特长和优势,在企业培训市场中做出特色、做出品牌。需要有关培训组织部门进行适当投入,在满足企业需求的基础上建立独立完整、自主开发的培训体系,其中包括制度体系、课程体系及流程体系。职业院校要避免弱势,发挥强项,在深入了解企业需求的基础上,组织专人,自主研发一些具有特色,应用性强、普遍适用的培训课程,并以此为基础面向企业进行全面推广,被企业定制以后进行增减,增强开展业务的主动性。
2.3.2 企业培训发现机制
从整体层面来理解,职业院校开展企业培训具有良好的教育培训资源体系、拥有丰富的职业教育资源及完善的办学场所,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技术创新能力、良好的培训师资,办学经验丰富,学校教育计划性、系统性、组织性强等很多天然优势。职业院校应利用自身优势来主动寻找培训项目和培训资源。学校的培训部门和有关教师应主动联系企业,深入企业,并且对企业的岗位要求获得充分的感性认识;及时掌握企业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方法的运用,通过学习、调研、访谈、问卷调查等方法,掌握第一手材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培训体系的设计、提供课程的菜单,以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培训过程要加强日常管理,要与培训单位密切合作,共同管理日常工作。许多培训由于缺乏企业监督手段,校企沟通渠道不畅,造成培训效果事倍功半。校企双方要重视员工培训的前期准备、策划和选择过程,而当进入实施阶段时,校企双方要加强培训工作的监督和沟通。
总之,职业院校企业培训市场供给能力和培训质量的提高,不仅可以满足市场和企业的需要,还可以引导各类企业对培训的需求。职业院校要从实际出发,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构建有效的企业培训机制,根据自身比较优势,紧紧围绕企业需求,提供优质高效的企业培训服务。
参考文献:
[1]王玲.职业院校教师参与企业实践探讨[J].价值工程,2010(34).
[2]张西江,韩立新.发挥职业院校教育资源开展企业培训的优势[J].2012(2).
[3]张俊茹,何小莉,傅沛明.职业院校专业教师在企业培训的新模式[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