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小组合作学习方式反思

2014-04-29 01:35郭成林
成才之路 2014年32期
关键词:小组讨论成员交流

郭成林

《新课程标准》指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则是实现这一方式的有效途径。它改变了以往的机械教学模式,提倡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习真正融入到学生的生活中,让学生得以全面发展,快乐成才。

在教学实践中学生热情地讨论、精彩地点评、大胆地质疑、个性化的答案,无一不给人以深刻的印象,这一切都坚定了我使用小组讨论方法的信心。看到学生们高涨的参与热情,课堂上精彩的智慧碰撞,使我更加倾心于小组讨论。然而,几个月后,连续发生的几次尴尬让我陷入了迷惘。

一是学生讨论的内容与课堂无关。学生的确热情很高,很有积极性,但只是对这种跟平常不太一样的上课方式感兴趣而已,并没有深入到对课本内容的感兴趣,很多同学趁着老师不注意,一节课都在窃窃私语、讲笑话,我的心中顿然产生了一种强烈的挫败感。

二是教学任务不能完成。在活动课“为哥伦布领航”的教学中,我共设计了三个探究问题,第一个问题是“讨论为什么哥伦布要克服艰险来到这片新大陆?”第二个问题是“哥伦布的到来给美洲和欧洲分别带来怎样的影响?”在热烈的讨论和查阅资料后,同学们各抒己见。同学们发言的热情高涨,并且相互间展开了辩驳。不知不觉,下课铃响了,原来预设的三个问题只探究了两个。

三是课堂成为个别学生的舞台。在“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形成”一课中,我设计了“假如你是当时的美国总统,你将从哪些方面着手确立美国在世界的经济霸主地位?会遇到哪些有利条件和挑战?”笔者在巡查小组讨论时,发现部分同学在小组讨论时,总是一直在发言,别的同学根本没有机会发言。讨论结束后大家在交流观点时,这几位同学相互补充、辩论,成了全班的“论坛霸主”,而其他同学则成了“观众”。

一系列的挫折迫使我不断进行反思。其实在此之前,小组讨论中已经出现了一些微妙的变化,如部分同学对小组成绩不是很重视;讨论时的音量越来越低;质疑的同学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由于这些点滴的变化没有引起我足够的重视,最终产生了上述三幕令我震撼的场景。让我感到困惑的一系列问题也在各类公开课中频频出现。许多同事也在议论小组教学模式到底还能持续多久?

笔者重新学习了新课程的理论,外出听了市教育局组织的两场公开课。再度审视小组讨论,也看到了它的局限性。

一是课堂纪律难于控制。由于这种学习方式学生活动多,尤其在讨论这一环节,全体学生参与,允许学生大声讨论,甚至还可以离开自己的座位,这给“开小差”的学生提供了机会。加大了老师控制课堂的难度。

二是课堂教学时间和节奏比较难控制。小组讨论时,小组的每位成员应在指定时间内,围绕主题发表自己的意见或建议,最终共同学习总结。各小组派一个代表,来阐述本组的观点。交流时有很多不可能控制的外在因素,如时间,质量,发言人数等等。另一方面,讨论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新问题,引起大家新一轮的讨论。因此,在讨论的过程中,课堂教学的时间以及节奏都是比较难控制的,预设与生成之间的矛盾渐渐也会随之呈现出来。

三是学生的发言机会不易保持平衡。小组成员在讨论时,应充分表述自己的观点,善于发现问题,总结问题,达到共同学习提高的目的。因为按座位进行划分小组比较省时,所以课堂教学中使用最多。这样每个讨论小组的成员都是相对固定的小群体,各成员在人际关系,班内地位,性格,学业等方面的差异,必然会影响他们在讨论过程中的参与程度、相互交流等各方面的表现,最终小组成员将会分為:强势和弱势。必定强势成员会控制整个讨论,而弱势成员几乎没有发言的机会,甚至少数弱势成员将逐渐失去小组讨论的兴趣。

小组讨论的局限性决定了简单、浮于表层的形式模仿必然没有持久的生命力。但小组讨论在互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中具有着其他教学方法无法替代的作用,于是笔者决定改进小组讨论。因此,对自己提出了优化小组讨论的要求,并提出了以下几条对策。

一是把握在什么情况下使用小组学习。我经常在以下三个条件下采用小组讨论法:选择题讲评课需要小组合作;解决难点问题时需要小组合作;解决开放性习题时需要小组合作。

二是课前的学案问题设计上必须深思熟虑。小组讨论的问题,要具有开放性、层次性、探究性等特点。开放性的问题能让学生自由发挥,以激发学习的兴趣及动力。激励性的问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层次性的问题则是以学生以往的经验和知识为基础,要充分结合学生能够接触到的生活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探究性的问题可以更多地引发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三是科学合理地建设学习小组。尽量平衡各组成员,特别是在学习成绩,个性特征,性别等多方面,突出它的异质性。一般每6个人为一小组,各小组中有学困生,中等生,优等生各2名组成,让他们积极参与、互相学习交流,共同探讨。学习小组要经过各方面的筛选,重组后,各学习小组再推荐一名学生担任小组长。另外,各组内应有记录员、资料员、审核员、汇报员等。角色应不定期地互换,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小组之间的搭配尽量做到均衡,有利于公平竞争。并要求各小组的成员坦诚相待,民主平等。以小组合作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小组内学生的学习交流和共同探究,大家共同完成学习任务。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长期的实践学习模式,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在学习中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让学生得到各方面的提升,快乐成长成才,让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进一步深入。

(河北省承德县六沟高中)

猜你喜欢
小组讨论成员交流
高效课堂小组讨论环节的有效运用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如何提升初中社会课小组讨论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