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力资本测度研究综述与展望

2014-04-29 18:07吴晓明魏晓飞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4年4期
关键词:智力资本研究展望演进

吴晓明 魏晓飞

[摘 要] 文章首先从智力资本研究演进与发展的角度,将智力资本测度的研究归纳为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及其会计计量、智力资本管理行为及其评价、智力资本价值管理及其评价3个部分,进而提出智力资本测度的研究展望。

[关键词] 智力资本; 测度; 演进; 研究展望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43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85- 03

0 引 言

企业智力资本测度是目前国内外理论界和实业界正在探索的一个热点领域,迄今已初步形成了一些模型和方法。根据智力资本测度研究的演进与发展分析,可将智力资本测度的研究归纳为:人力资本核算及其会计计量;智力资本管理行为及其评价;智力资本价值管理及其评价。具体内容见表1[1-4]。

1 智力资本测度的研究综述

1.1 人力资本、无形资产及其会计计量

(1) 人力资本会计计量,即运用会计方法来计量企业人力资源,提供人力资源相关信息以协助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并把这些相关信息提供给企业管理当局及外界使用者[5]。在20世纪70年代,人力资源会计取得重大进展,逐渐被认为是智力资本测量的一个重要分支。它试图对过去的模式——将员工薪资作为当期费用处理进行调整,将员工看作是公司的一种可以创造新价值的资本进而将其价值列示为公司的资本项目。其测度的主要方法包括历史成本法、重置成本法和工资报酬折现法;研究对象是组织中的人力部分,对智力资本测量提供了一定的借鉴。其缺点在于,由于研究对象所限,与智力资本相比,研究范围较小,从而使得它只能作为智力资本研究的一个补充,或者为智力资本的研究提供思路[6]。

(2) 非购入商誉法。非购入商誉法是以行业平均有形资产收益率为基础,将公司总的收益中超出行业平均水平部分视为智力资本创造的超额经济利润,然后再根据这部分差额利润确定企业智力资本的整体价值。该方法的适用范围是:同一行业中不同企业的智力资本的比较。智力资本价值的计算依据是人为设定的智力资本投资收益率,因此具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7]。

(3) 无形资产计算值法(CIV)。无形资产计算值法(Calculated Intangible Value,简称CIV)的前提在于将智力资本等同于无形资产。其具体的算法步骤如下:首先是算出超额ROA,将此超额ROA乘以该企业平均有形资产,得出超额盈余;然后将此超额盈余除以企业的资金成本,即为企业的智力资本价值。该法最大的优点就是容易计算,且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从财务报表中直接取得,具备客观性和可稽核性,因而应用范围广泛。但与其他方法相比,CIV的计算过程较繁琐冗长,且财务资料必须齐备才能进行运算;若企业的资产报酬率低于同业平均值,该法也不适用。该方法虽然可作为产业内及跨产业的比较,但却无法衡量个别价值[8]。

人力资本与无形资产及其会计计量这一测度模式主要关注:智力资本的存量测度;智力资本价值的评价和测量;智力资本对企业报表的影响;智力资本信息的呈报及披露。同时该模式也存在一定的缺陷,主要体现在:该评价模型包含的内容较为宽泛,鲜有模型能清晰地说明智力资本每个项目的具体内容;关注重点是如何衡量和评价已实现的价值,缺乏对如何通过智力资本的创造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核心价值的研究。与此同时,鉴于智力资本兼有财务属性和非财务属性,因而仅依据财务指标不足以全面反映智力资本的状况。我们也很难或者说几乎不可能将智力资本全面货币量化并纳入传统财务会计系统,虽说研究者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努力,但其结果缺乏实际可操作性,难以得到人们的普遍认同 [9]。

1.2 智力资本管理行为及其评价

1.2.1 平衡记分卡

平衡记分卡(The Balanced Score Card,简称BSC)的战略构思和内涵与智力资本息息相关。Bukh(2002)指出平衡计分卡与智力资本都和公司的战略有关,可整合绩效管理系统。Arora R.(2002)建议在外部环境快速变化的今天,企业要取想得竞争优势就必须进行有效的智力资本管理,可以采用平衡计分卡的战略指标有效地实施知识管理。吴安妮(2005)从平衡记分卡的战略特征出发,分析了平衡记分卡对创造、监控、管理以及报告智力资本的影响,进而提出将平衡记分卡与战略智力资产管理相结合的具体思路。尽管平衡计分卡基于平衡而非动态的价值创造模式对衡量基于动态流量模式的智力资本有一定局限,但平衡记分卡与智力资本相结合依然是内部评价的一种发展趋势[10]。

1.2.2 领航者模型

领航者模型是在1991年由瑞典第一大保险和金融服务公司斯堪迪亚(Skandia AFS)开发的。它是在平衡计分卡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但与以客户为中心、以实现财务目标为主要目的的平衡计分卡不同,它是以企业价值增值为导向,揭示智力资本对企业战略的影响。领航者模型所反映的智力资本价值是企业业绩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有两个作用: ① “评估”作用,即反映一个企业的发展潜力; ② “导航”作用,即指明企业智力资本管理存在的缺陷以及将来发展的方向[7]。

1.2.3 斯堪迪亚导航器

斯堪迪亚导航器(Skandia Navigator)是利用财务焦点、顾客层面、流程层面、更新与开发层面、人力层面5个不同的层面、多个细分指标来计量企业的智力资本,层面的结果预测和平衡计分卡相似(Shaikh,2004)。财务、客户、流程、人力资本、更新和发展这5个部分是其关注的企业智力资本的重要来源,该模型是Edvinsson和Malone(1997)创造出的,在衡量企业价值时同时使用了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11]。

上述研究体系重点关注的是智力资本的管理行为测度,该研究模式将企业的能力、知识同组织的战略融合起来,以期寻找提高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途径。从战略管理角度来看,研究智力资本理论的积极意义主要表现为更新管理理念,构建新管理框架,充分运用智力资本去创造价值、赢得竞争优势,至于智力资本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则无需进行精确的测度。

1.3 智力资本价值管理及其评价

(1) 智力资本附加系数(VAICTM),是由Ante Public(1998)为了衡量智力资本绩效而提出的方法。在该模型的理论分析中,市场价值被认为是财务资本与智力资本的总和,智力资本又分为人力资本和结构资本。公司价值的增加(VA)是产出和投入之差,以此推算组织内人力资本与结构资本的效率系数,并进一步衡量公司智力资本。智力资本附加系数越大,代表企业运用资源所创造的价值越高,相应地,企业利用其智力资本产生的价值也越好(Public,2004)。该方法不仅被奥地利智力资本研究中心(AICRC)采用,而且还开发了一个应用软件。该方法的优点是提供了一个标准的、一致的衡量基础,简单易懂,可以用于不同企业,且可运用于与财务相关的信息,不涉及主观判断,可以较为客观地计量企业智力资本[10]。

(2) 智力资本指数法(IC-index法),是由Edvinsson提出的,他试图将许多表达智力资本的独立指标整合成为一个单一的指数,而管理者就可以透过智力资本指数来监控企业智力资本的变化情形。这种方法虽然不一定能知道智力资本的绝对存量,但是可以通过其了解智力资本的流量关系,因而可以对产业间进行评估比较。不过,在给予这些指标权重的时候涉及个人的主观价值判断,因此该指数不具备可验证性,不同的人所得出的智力资本指数可能会有所不同[8]。

(3) 价值创造指数(Value creation Index,VCI)。智力资本的价值驱动因素可以决定企业的价值创造,而企业的非财务性指标可以提供较多的关于企业价值驱动因素的信息,从而有助于智力资本的管理,预测企业未来的经营绩效,实现企业价值的增加,安永(EY)将这种测量未来绩效的新方法称之为价值创造指数(VCI)[11]。

总之,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管理智力资本来增加公司的价值。而测评管理业绩的关键就是要在智力资本投资和公司业绩之间建立联系,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公司资源分配及投资决策。通过不懈努力,国内外不少学者在智力资本对企业价值贡献方面已经测算出人力资本、结构资本、关系资本对企业价值的贡献度,但研究结果并不统一,且对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以及智力资本与企业价值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很少。虽然Roos、Ferec Cetin、Knight、Ulrich已经意识到智力资本各要素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没从动态的视角来研究智力资本三要素之间如何相互影响、互相补充及最终如何提升企业价值。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理论来阐释智力资本价值贡献的机理[12]。

2 智力资本测度的未来研究展望

2.1 智力资本测度的公认方法研究

目前关于智力资本的整体衡量方法有很多,不同的衡量方法能提供不同的分析角度。最突出的问题是缺少一个为各界认可的方法。因此,究竟如何对智力资本进行衡量,实现智力资本的准确确认与计量以及智力资本信息的客观反映和披露,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问题就是智力资本的统一衡量。这将成为当前和今后的会计研究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8]。智力资本计量中所需数据(如重置成本)能否客观公允,将智力资本由主观判断到确定客观价值之间需要运用哪些计价方法才能被各界认同,这都属于未来研究的方向。

2.2 加强智力资本会计理论和应用的研究

尽管学术界已经对无形资产会计、人力资源会计研究了几十年,但在无形资产、人力资源的确认、计量和报告等会计理论方面仍无定论。此外,如何对传统无形资产会计、人力资源会计进行扩充和延伸,形成智力资本会计,这些仍是未来一段时间会计研究的重要方向[9]。

2.3 完善智力资本价值管理及评价理论

在智力资本价值管理及评价方面,可从以下方面加以完善:建立耦合视角下的智力资本价值贡献分析框架,动态、全面地揭示企业智力资本价值贡献机理,反映智力资本各构成要素之间的互动关系;构建智力资本价值贡献经济学的分析框架,从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角度来探求智力资本价值贡献机制;架构资产价值控制体系,弥补现行会计的计量难题。智力资本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管理智力资本来增加公司的价值,而测评管理业绩的关键就是要在智力资本投资和公司业绩之间建立联系,根据评估结果进行公司资源分配及投资决策[8]。

2.4 智力资本评价、报告和管理三者结合的研究

智力资本的会计核算和报告参与绩效管理,可以给外部使用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其局限性是由于没有标准,无法提供整体价值数据;而一些测度方法则是通过模型的建立和计算,提供有关企业智力资本和企业价值的整体信息,进而为企业的价值管理提供参考,但却无法参与绩效管理。为此,未来研究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将智力资本的评价、报告和管理三者有机结合,以提高企业价值管理效率[10]。

主要参考文献

[1] 王勇,等. 智力资本及其测度研究[J]. 科研管理,2002(4):89-95.

[2] 闫化海,高山行. 智力资本评价理论和模型研究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04(6):85-92.

[3] 李冬伟,汪克夷. 智力资本流派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9(10):194-200.

[4] 曾洁琼. 企业智力资本计量问题研究[J]. 中国工业经济,2006(3):106-113.

[5] 葛家澍,庄静雯. 智力资本文献回顾及未来研究展望[J]. 财会通讯:综合版,2008(9):21-23.

[6] 李平. 国外企业智力资本研究的前沿问题[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06(8):193-195.

[7] 吉仕红,杨亚萍. 智力资本会计及其货币计量探讨[J]. 财会通讯:综合(上),2009(8):25-26.

[8] 肖凯. 智力资本整体衡量指标述评[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09(7):153-154.

[9] 唐棠. 智力资本研究的现状与前瞻[J]. 财会通讯:总,2004,3(287):65-67.

[10] 赵秀芳. 智力资本评价方法的比较与分析[J]. 财会研究,2006(10):18-19.

[11] 杨利红. 智力资本计量方法的比较与应用[J]. 财会通讯:综合(中),2012(4):50-52.

[12] 李经路. 智力资本测度问题探索[C] // 中国会计学会“环境会计与企业责任”2011年学术年会会议论文,2011.

[13] 朱瑜,王雁飞,蓝海林. 智力资本理论研究新进展[J]. 外国经济与管理,2007(9):50-56.

猜你喜欢
智力资本研究展望演进
论我国死刑制度的演进及其发展趋势
浅析智力资本的测量评价方法
基于企业营销理念演进的道德营销探讨
人力资源开发与智力资本提升的关系探析
财税政策支持生态产业发展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当前高速铁路移动通信系统关键技术的演进及发展探析
关于重游意愿的研究综述
星系的形成与演进和宇宙的膨胀现象及暗物质与暗能量
制造业物流能力研究现状分析及展望
海西智力资本对企业绩效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