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岩
[摘 要] 信息化技术是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持,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已粗具规模,但建设进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本文对其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并结合实际进行对策探讨,对于提高国有企业综合竞争力,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步伐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对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4. 034
[中图分类号] F272.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4- 0069- 02
0 引 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猛发展、互联网技术的全面普及、远程通信技术的日新月异,昭示着信息时代的全面到来,信息化逐渐成为企业技术创新、管理革新和体制变革的重要手段,信息化技术成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技术支持。改革开放初期,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处于萌芽阶段,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将计算机应用作为企业现代化发展的衡量指标[1]。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目前我国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如何,本文对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存在的制约因素及对策进行探讨。
1 信息化与企业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表示信息的发现、传播途径以及对信息的分析与利用,信息化的载体是计算机和网络。总体来说,信息化促进信息技术的发展及产业化,推动经济和社会各领域的信息技术发展[2]。
企业信息化并不是单指企业拥有计算机和网络,而是指企业利用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络等现代化的通信科学技术,结合自身内外的情况和资源,实现经营运作和管理,使企业内外部资源实现共享,提高工作效率、完善管理模式的一种系统化科学化的模式[3]。企业引入信息化概念,实现信息化建设,使企业经营活动形成数据链,便于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及时掌握企业的发展状况,既可以降低企业成本,提高经济效益,又可以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力。
2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制约因素
国有企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在我国经济发展中占主体地位,国企的信息化建设势必影响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国企信息化建设的好坏是衡量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标准。我国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仍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制约着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探讨解决这些问题的方法、对策,对于推进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有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制约因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2.1 认知度不足,观念保守
我国的企业包括国企和中小企业对企业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足。首先,企业决策者对信息化建设不够重视,据调查47. 52%的企业只是利用计算机工作[4],并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信息化规划,没有信息中心。企业对信息化的认识片面保守,简单地认为信息化就是电子商务,对于信息化可以帮助企业提升知名度、宣传产品,甚至可以帮助企业降低运行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理解明显不足。国有企业观念的保守以及对信息化建设认知的不足,直接导致企业信息化进程缓慢。
2.2 起步晚、投入少
我国的信息化建设政策是在国家九五规划中提出的,比发达国家晚了几十年,处于刚起步阶段。信息化建设是一个长期发展的大工程,需要资金的大力投入,长期的持续发展方可得到回报。一些国有企业企图在短时间内以较低投入获取高回报,却忽视了资金投入的合理结构。信息化建设起步晚、资金投入少且不得法,使得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开发、维护、更新、利用发展缓慢。
2.3 软件行业水平低、支持不到位
信息化建设必须要结合企业自身特点,以软件行业的技术作为支持,才能稳步向前不断发展。当前我国软件行业良莠不齐,技术水平整体不高,开发经验不足,过分依赖国外技术,缺乏针对本土特点量身定制的软件。很难为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好的技术支撑,从某种角度来说,极大地制约了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
2.4 信息化人才匮乏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根本是人才。企业决策者的不重视和资金投入少,使得信息化建设人才极度匮乏,专业素质偏低,既了解本企业的核心技术和发展规划又对信息技术、信息化建设精通的复合型人才稀缺,这也是制约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因素之一。
3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对策探讨
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政策的扶持及社会方方面面的支持和参与。对国企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结合自身特点,适时调整战略战术,总结经验教训,制定契合企业实际的发展战略,以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结合我国国企的现有问题和实际情况,提出如下对策进行探讨。
3.1 国有企业转变观念,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
首先要转变意识,国有企业对信息化建设的认知度不高,企业信息化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前途的工程,企业的运行和发展依托于信息化,其所指的绝非仅仅是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本身。应加大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力度,结合企业自身特点,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注重人员的管理和培养,加快提高信息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使国企充分利用信息化建设带来的信息和丰富资源,促进企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3.2 国家加大扶持力度,积极促进信息化建设
国家政策的扶持是国有企业信息化全面建设的主导力量,国家应该在政策法规、财政、发展环境等方面给予帮扶。美国日本政府相继提出信息高速公路和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5],发达国家的前车之鉴、有益效果显而易见。我国政府也出台了信息九五规划和远景目标纲要。国有企业在政策指引下,不断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利用信息资源,全面促进信息化建设,实现企业大跨度发展。
3.3 加速软件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信息化的发展离不开软件行业的技术支持,软件行业的落后直接影响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因此,加速软件行业科学有序发展,不仅有利于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而且计算机软件技术的成熟完善,有利于国企信息化水平的提高。
3.4 实现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实施信息复合人才战略
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动态、不断发展的长期任务,关键在于打破信息孤岛,实现系统集成和信息、资源的共享。我们应结合本国实际情况、根据国企发展方向,有效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先进技术。同时,注重企业发展和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战略,走出去,引进来,为国有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提供更广阔的资源。
中石油的企业信息化建设变革是从信息中心的改制开始[6]。面对庞大的信息系统彼此孤立,信息采集和管理相对混乱的局面,中石油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深刻体会到IT的管理与服务的重要性,开展全面建设战略,才能加强管理,规范服务,加快发展。2002年5月专门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集团公司主管领导担任,负责整个集团公司信息化工作的决策、推进与协调。引进了成熟的信息化处理平台,制定统一的采集、编码、数据传输标准,出台统一的管理制度,培训大量信息技术复合型人才。实现了信息化管理和服务的分离后,中石油的信息化决策管理进入了更高决策层,而技术服务也更加规范化。利用信息化建设的统一管理、整合的数据,对企业的生产经营进行优化控制,取得了一定成效,给企业发展带来了活力。
4 结 语
国有企业信息化建设是个循序渐进的不断深化的过程,只有认清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道路,加大投入、整合资源、借鉴经验、注重人才培养,利用信息化建设的全面资源,优化企业发展、提高经济效益,才能从整体上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力,实现跨越式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邱长波,施梦,张佳. 企业信息化关键影响因素的典型相关分析[J].吉林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2006,24(5):535- 541.
[2]L Chung,J C S do Prado Leite.On Non-Functional Requirements In Software Engineering[M]. Berlin,Heidelberg: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2009:363-379.
[3]胡元岭,刘华峰.浅谈我国信息化建设现状与发展[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 2009(3):110-112.
[4]吴瑞鹏,陈国青,郭迅华.中国企业信息化中的关键因素[J].南开管理评论,2004,7(3):74- 79.
[5]柳明.SAP 公司 500 强背后的管理大师[J].企业改革与管理,2009(10):63-65.
[6]邹来龙,杨晓晨.企业集团信息化组织结构研究与规划策略[J].电力信息化, 2004(2):2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