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深处有回声(二):近代科技社团运行机制对当代的启示*

2014-04-29 00:44韩晋芳
学会 2014年4期
关键词:科技社团运行机制启示

韩晋芳

[摘 要]近代科技社团作为一种来自异质文化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并且通过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来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紧密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办会,通过会员会费和捐赠来保持社团的独立运作,充分发挥会员的奉献精神,重视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等经验值得当代科技社团学习借鉴。

[关键词]科技社团 运行机制 启示

运行机制讨论的是组织与外部结构及内部结构之间的关系。对科技社团来讲,外部机制主要指科技社团与大学、科研机构之间的关系;内部机制则指社团内部的管理、监督机构之间的制衡关系以及社团开展活动的方式。科学体制化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科学与社会之间的互动关系被社会成员广泛认可[1]。近代科技社团作为一种来自异质文化的社会组织,它的发展必须得到社会的认可,通过获得一定的社会地位和社会资源来发展。中国近代科技社团紧密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办会,通过会员会费和捐赠来保持社团的独立运作。重视建立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制,充分发挥会员的奉献精神,形成使命激励机制等经验值得当代科技社团学习借鉴。

一、近代科技社团的运行机制

近代科技社团密切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办会。大学在近代科技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特别是那些研究型大学堪称近代科技的摇篮,与其它学术机构相比,大学是最具活力的地方。在我国近代社会中,近代科技社团中有不少是在大学中诞生的,并在运行中密切依靠大学和科研机构。很多近代科技社团把大学里的系吸纳为团体会员,并在大学里召开学术年会,大学中的教师和学生都是科技社团发展的骨干力量。大学也极为重视科技社团对科学教育的影响,极力支持科技社团的发展,试图通过科技社团的学术活动提升其学术水平,扩大社会声誉。在近代科技社团的发展中,不少大学为社团的发展提供了经费支持,仅清华大学就曾为14个科技社团提供经费支持,对物理学会、数学会的经费支持都是常年的[2]。科技社团作为独立的主体,与科研机构也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如中国科学社与中央研究院、西部科学院等均有合作,中国科学社等科技社团通过学术活动为科研机构聚拢人才,而科研机构则为科技社团提供经济方面的支持。

近代科技社团的经费来源是多元化的,主要有会员缴纳的会费、社会捐赠和各种基金会的资助、大学的赞助和政府的少量补贴等。在多种经费来源中,会员的会费是社团稳定的经费来源。近代科技社团及国外科技社团都要求会员缴纳一定的会费,有的还鼓励会员一次性缴足若干会费成为永久会员。例如1922年中国地质学会规定“本会会员每年纳会费5元、会友2元。凡一次性缴足会费50元者,为永久会员”[2]。除每年缴纳的会费外,多数科技社团还收取入会费,如中国数学会规定“本会普通会员入会时须缴纳入会费5元,常年会费5元。”为争取来自其他社会渠道的支持,社团还设立了团体会员制度、赞助会员制度等,通过会费,科技社团和会员之间建立了密切的依存关系。政府也对科技社团提供经费支持,但多以补助的形式为主,有时是一些不定期的补助,基本不影响科技社团的自主运行。社团通过多种渠道取得活动经费的方法,使社团不完全依赖于某一组织或政府,而保持独立的地位。

近代科技社团建立了比较完善的学术交流机制,主要有学术年会、科技期刊等,此外还有一些其它形式的学术活动。尤为重要的是,近代科技社团在困境中仍注重科技期刊的创办,建立了相对完整而独立的编辑机构,并重视创办英文期刊,建立了与国外相关研究机构互换刊物的机制。如中国地质学会的《中国地质学会志》、中国物理学会的《中国物理学报》、中国化学会的《中国化学会会志》、中国数学会的《中国数学会会报》等以英、德、法三种西文语种出版,这既为国内的学术活动提供了了解国外学术动态的渠道,也将国内的研究信息传递了出去,有助于中国的科技社团与国外的学术界建立联系,从而提高学术交流的质量。而且,近代科技社团的赞助会员或特社员、名誉社员等均可以参加社团的各种学术活动,无形中构成了对社团活动的监督机制,保证了社团学术活动的民主性。

近代科技社团的运行是建立在有效的使命激励基础上的。在近代科技社团的建立与发展过程中,充分体现着在“科学救国”口号感召下的使命激励。近代科学家及科技社团投身于科学救国运动,为救亡图存做着不懈努力。如中国科学社的杨杏佛在题为《生活革命与科学精神》的演讲中指出:“科学家应当用科学方法处理一切。片面的科学家是社会所不需要的分子,倘以科学家自命,视革命为科学家责任以外的事,则犹如老百姓之无知无觉,不肯参加革命,二者同为革命不能成功之根本原因。”许多会员为社团的发展不遗余力,甚至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如中国科学社的胡明复、秉志、任鸿隽等。由爱国精神构成的使命激励机制使近代科技社团度过一次次的发展困境,薪火相传。这种以使命激励为主的激励机制也有利于办事机构形成一个开放的、流动的体制。有志愿精神的,愿意服务于社团的人可以随时流入社团中工作,而缺乏志愿精神的,或者因其他困难而限制其为社团服务的人则可随时流出,便于社团形成一支有管理能力、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为社团的发展提供更优质的服务。

二、当代科技社团的运行机制

1949年以后,科技社团被重新整顿,大多数科技社团由行业行政部门或高校、科研院所派生出来,而且与这些单位建立了挂靠关系。在计划经济时期,这些科技社团对挂靠单位有很强的依附性,学术活动基本上相当于本单位的业务活动,科技社团本应独立开展和履行的一些工作和社会职能被挂靠单位或政府部门包办。由于科技社团的成立是政府选择的结果,而不是社会选择的结果,科技社团多与政府保持着密切的“血缘”关系。科技社团负责人一般由业务主管单位的领导人担任,办事机构多挂靠在业务主管单位之下,办事机构工作人员多是挂靠单位的干部,科技社团的运行更多地依赖政府,缺乏相应的独立性。

科技社团在经费来源上也比较单一,主要依靠政府财政拨款,会员会费、社会捐赠等方面的收入较少。经济体制改革后,科技社团的经费来源有所变化,除仍有一部分来自于国家财政拨款外,还有一部分由社团自筹,包括社团活动的收入和承担委托项目的收入以及会员会费等。但就目前来看,国家财政拨款仍在社团的经费来源中占据重要地位,特别是挂靠单位的拨款,平均占社团经费来源的11.5%左右[3],社团的会费收入仍然较低,缴纳会费的会员占会员总数的11.3%,会费收入约占社团年度总收入的6.7%。受税收政策和公益捐赠政策的限制,科技社团能够获得的社会捐赠也较少,如2009年全国学会所收到的捐赠数额仅为6057.36万元,占全国捐赠总量的1.8%,占学会当年总收入的5.1%。

学术交流机制还不够完善。所办科技期刊多由主办单位或主管单位出资承办,与科技社团关系淡化,科技社团在科技期刊的发展方向、文章质量上话语权较少,脱离科技社团的科技期刊多成为所属单位牟利的工具。如根据中国科协对429种科技期刊的调查统计,出版单位由全国学会设立的占26.3%;由全国学会的挂靠单位设立的占24.2%;由其他主办单位、协办单位或承办单位设立的占49.5%[4]。在后两种情况中,大多数学会虽然名义上是期刊主办单位,是合法的办刊主体,但由于不投资设立出版单位,对由承办单位设立的出版单位不具有所有权,自然也就对期刊的发展方向没有足够的话语权。同时,科技社团创办英文科技期刊的较少,对外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对内则不能增强对会员的吸引力,科技社团开展学术交流、发挥学术评价作用的神圣地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当代科技社团还没有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因社团的人事制度多受挂靠单位的限制,办事机构人员兼职率高,他们在科技社团工作的业绩往往不被其人事关系所在部门或单位认可,当社团工作与单位工作发生冲突时,他们往往更偏重单位工作,对社团工作重视不够,积极性不高。从科技社团的角度讲,科技社团本身没有给予人员职称晋升和福利待遇的条件,也缺乏来自外部相关职能部门明确而切实的制度支持,加之专职人员和招聘人员的“三险一金”得不到落实,形成了科技社团工作人员个人职业发展和福利保障的制度性和能力性障碍,导致多数科技社团无法引进社团管理的专业人才,不能形成社会化和职业化的竞聘机制。

三、历史启示

与近代科技社团相比,当代科技社团在运行机制方面有以下可以借鉴之处:

第一,近代科技社团依托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发展,与他们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在这种合作关系下,科技社团一方面从大学、科研机构中获取发展所需要的资源,同时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学术活动给予支持,提升他们在学术界的地位;另一方面,有利于保持科技社团的独立地位,使其能够独立民主办会。而在当前的挂靠体制下,科技社团与挂靠单位之间形成了一种依附关系,科技社团往往沦为挂靠单位的内设机构,不仅在办事机构的人员上依赖挂靠单位,领导人也多从挂靠单位中产生,易形成对科技社团的“内部人控制”,不利于科技社团民主独立办会。近代科技社团重视发展学生会员,使学生会员及早地参与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活动,不仅为科技社团提供了大量的后备力量,而且使科技社团充满活力。而当前科技社团曾一度忽视学生会员的发展工作,在挂靠体制下形成了科技社团领导层、执行层主体的老龄化与会员主体年轻化之间的强烈反差,离解了科技社团的凝聚力。

第二,近代科技社团经费来源多元化保障了其独立的主体地位,而当代科技社团经费来源的单一化则使得其与政府之间形成了依赖关系,特别是政府通过挂靠单位对科技社团的资助造成了一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性,而且容易使科技社团成为“二政府”。会员不向社团缴纳会费,一方面降低了会员对社团的认同度,另一方面也降低了社团对会员的责任感。

第三,近代科技社团与所办科技期刊形成了严格的领导与被领导关系,而当前科技社团所办期刊中更多地依赖承办单位,与科技社团关系松散。一般而言,由科技社团创办的科技期刊应是科技社团的一个组成部分,与社团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社团拥有对出版单位人、财、物的管理权,社团既是期刊的主办单位,也是期刊的编辑出版单位。这种出版模式是学术共同体办刊的典型模式,既便于科技社团履行主办单位职责加强对期刊的管理,也有利于促进科技社团的学术交流活动与期刊出版工作紧密结合,使期刊能够充分地利用科技社团学术交流的平台和各种资源提升出版质量和学术水平。

第四,科技社团是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其不同于政府和企业的地方在于形成组织并推动组织事业发展的原动力是志愿精神。在近代科技社团运行过程中,在复杂的社会背景下形成了较强的使命激励机制,并建立了办事机构的人员流动机制,使有奉献精神的、有才干的人员可以为组织工作。而当前科技社团受挂靠体制和官办作风之累,办事机构人员多来自挂靠单位,有些甚至是挂靠单位退休返聘人员或安置的其他人员,这些人从事科技社团工作多属兼职,也缺乏一定的晋升和发展空间,影响了科技社团的运行。

参考文献

[1]赵冬.近代科学与中国本土实践[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7.

[2]郭金海,朱俊鹏.“以襄盛举”:抗战前清华大学对学术团体的资助[J].自然科学史研究,2010(4):487-505.

[3]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发展报告(2009)[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4]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科协科技期刊发展报告(2011)[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科技社团运行机制启示
网上公共服务平台运行机制评析
减刑、假释工作运行机制之重构
科技社团服务管理内部控制建设分析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国外跨境电子商务税收发展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论美国警察院校政府经费投入保障机制及启示
武陵山片区高校经管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培养的建设与启示
科技社团智库建设的深度思考
泰州市提高科技社团能力的调查与思考
科技工作者参与科协团体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