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2014-04-29 00:44吕昕江雄波向臻峰
湖北林业科技 2014年4期
关键词:雷竹

吕昕 江雄波 向臻峰

摘要:对崇阳县雷竹试验林的鞭根系统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①竹鞭平均值为:段数595段/m2,鞭长度1080 m/4 m2,直径142 cm。在1100~3000 cm深土层中,竹鞭分布量达547%,2~4年竹鞭占6731%。②健壮笋芽主要分布在第1~15节之间,占808%,出笋率占851%;第16节以上仅占192%,出笋率占149%。③岔鞭集中在第1~10节,占664%,第11节以上岔鞭较少,仅占336%。④竹鞭延长伸展方向以沿坡面向上类型较多,占总鞭数568%,向下延伸仅占167%。⑤立地条件、土层深度、土壤肥力和排水状况,对竹鞭粗度、笋芽、发笋率、成竹率、岔鞭量至关重要,呈正相关关系。⑥合理的立竹密度,关系到竹林地上和地下部分的群体结构、鲜笋产量。在立地条件较好情况下,以立竹密度900~1 000株/6667 m2的竹林,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好。

关键词:雷竹;鞭根系统;立体分布;笋芽特性

中图分类号:S795.9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4)04-0038-04

雷竹Phyllostachys praecox cv. prevernalis为禾本科竹亚科刚竹属中小型散生竹。集约经营的雷竹基地,每6667 m2年均可产冬笋300~350 kg,春笋900~1 000 kg。按照崇阳县地销价,每6667 m2年均产值可达9 000~10 000元。雷竹林鞭根系统结构与质量的优劣,不仅影响地上部分的群体结构,还直接影响地下冬笋、春笋的孕育和生长,进而影响雷竹鲜笋的产量与产值的高低。因此,研究竹鞭系统的群体结构、生态特性和生长规律,可为雷竹丰产栽培和科学经营提供理论依据\[1-3\]。

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位于崇阳县沙坪镇高庄村跑马岭,该片雷竹基地面积达23333 hm2, 初植密度80株/6667 m2,2006年达到立竹900~1 100株/6667 m2,由此进入长期稳定的受益期。

1.1地理位置

崇阳县地处东经113°43′~114°21′,北纬29°12′~29°41′,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日照充足,温和多雨,无霜期长,常年雨热同季,雨量多集中在春末夏初。一般夏季酷热持续不长,冬季严寒冰冻少见。

1.2气象因子

崇阳县全年日照时数4 427~4 438 h,年均太阳总辐射量为101~106 kcal/cm2,年均气温165 ℃,年均降雨量1 460~1 570 mm,年均蒸发量1 4245 mm。年均无霜期244 d,年均雾日37 d,雪天最多年份23 d,最少年份(2002年)仅4 d,平均落雪初日为12月16日,终日3月2日。历年不小于10 ℃的活动积温4 400~5 900 ℃,年相对湿度大于75%,孕笋期和发笋期均有较丰富的降水过程。地面年均温度195 ℃,土壤浅层5 cm深处年均187 ℃,10 cm深处186 ℃,15 cm深处19 ℃,20 cm深处189 ℃。

1.3地貌与土壤

雷竹基地海拔在118~170 m之间,属于低丘岗地,平均坡度15°以下,土壤为第四纪红黄壤,pH值在60~65之间。有效土层厚度40~55 cm,土质疏松,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因此,土壤肥力较高,能够适应雷竹群落的生长和发育。

湖北林业科技第43卷

第4期吕 昕等:雷竹林鞭根系统的研究与分析

1.4竹林抚育管理

雷竹基地每年对竹林进行1次疏伐,挖除开花竹、病虫竹及6年以上老竹200~250株。每年6月份,对林地均进行1次全垦深翻、抚育和培肥,清除7 a以上老竹鞭。立竹密度控制在900~1 100株,立竹分布均匀,1~5 a笋竹各占20%左右,竹林各龄级群体结构较为合理。

2调查时间及方法

调查分3年进行,按照立地条件、坡度、坡向、立竹密度的差异,设置2 m×2 m的样地共18块。每年春季或秋季9月挖掘样方内土壤,保持竹鞭的原始状况,按鞭段记载其年龄、深度、长度、粗度、鞭节数量、节间长度、岔鞭的类型和生长方向,记录每段竹节上健壮芽、弱势芽、空芽萌发的竹笋、岔鞭位置及数量。

3调查结果与分析

对18块样地各项数据进行归类统计,计算样本均值,结果分述如下:

3.1不同年龄竹鞭特征值

3.1.1竹鞭的年龄、段数、长度与直径

18块样方挖掘平均深度在45 cm以上,平均总鞭量、鞭长度、节间长、鞭粗度见表1。

表1雷竹林鞭根生长特性

竹鞭年龄/a竹鞭段数/4 m2竹鞭长度/(cm·m-2)竹鞭节长/cm竹鞭直径/cm

25.236.12.861.60

37.139.73.011.50

46.746.32.911.50

52.651.22.941.40

61.442.12.881.30

≥70.856.42.671.20

平均值5.95段/m245.3 cm/段2.881.42

从表1可见:18块样地内竹鞭段数均值为595段/m2,竹鞭总长度108 m,节间长度均值288 cm,直径142 cm。幼壮竹鞭(2~4 a)占总鞭段数的798%。各年龄段竹鞭平均长度以老龄鞭(5~7 a)较长,幼壮龄竹鞭节间长及直径均大于老龄鞭,其原因是因为老龄鞭含水量低于幼壮鞭,导致粗度萎缩下降所致。

3.1.2竹鞭的立体分布

表2不同年龄竹鞭在土层中立体分布

鞭年龄/a0~10 cm11~20 cm21~30 cm31~40 cm41 cm以上合计/%

22.564.561.971.241.5011.80

32.3011.262.965.871.5523.94

41.4810.366.259.074.3831.54

50.734.915.285.742.1318.79

601.421.653.421.017.50

≥701.312.731.301.066.40

合计7.0733.8220.8426.6411.63100.00

从表2可知:雷竹林的竹鞭主要分布在0~40 cm土层中占8837%,并以11~30 cm土为主, 占5466%,竹鞭在0~10 cm及41 cm以上土层中分布都较少。

不同年龄竹鞭在土层中的分布有较大差异,2~3 a嫩鞭主要分布在0~20 cm土层,占635%,在深层土壤中分布较少。4~5 a生的竹鞭主要分布在11~40 cm土层中,这是由于竹鞭根系具有趋肥性,人工所施有机肥、化肥主要集中在表土层。6~7 a竹鞭在浅层分布少,在深层土壤中分布多,这是人工经营措施造成,每年林地深翻时,将老鞭挖除,促进嫩鞭分岔和笋芽萌发,以增加鲜笋产量。

3.2三种笋芽萌生状况

笋芽从竹鞭各鞭节上萌生,因立地条件和竹鞭年龄的影响,笋芽发育状况各异,形成健壮芽、弱势芽和空节芽。调查数据分析表明,健壮芽占总芽数356%,弱势芽占168%,空节芽占357%,由笋芽发育形成岔鞭的占11.9%。不同年龄的竹鞭,三种笋芽所占比例存在较大差异,2年嫩鞭壮芽数仅占4.7%,一部分弱势芽不能萌发生长而死亡脱落,形成空芽。发笋能力以3~4年中龄竹鞭最强,占当年发笋总量的65%~72%,2年和5年竹鞭发笋各占15%左右,而7年竹鞭发笋极少。这是因为3~4年中龄竹鞭的鞭体色泽金黄,生活力旺盛,养分供应能力强,而老龄鞭处于生理衰退阶段,大量芽苞死亡。

3.3健壮芽、岔鞭、笋体在鞭节上分布特点

3.3.1健壮芽的数量多少,关系到出笋和成竹的数量

健壮芽在鞭段上不同部位因芽的位置效应,营养供应和芽体内生理代谢水平的差异,因而在笋芽分化、萌发和笋体形成也存在差异。

表3健壮芽、岔鞭与笋体在竹鞭上的分布

鞭节序号健壮芽比例/%岔鞭数比例/%出笋数比例/%

1~5节19.134.423.5

6~10节34.932.235.1

11~15节26.812.126.5

16~20节13.111.68.1

21~25节4.66.25.4

26节以上1.53.51.4

从表3可见:健壮芽主要分布在鞭中部,在鞭段第6~15节上健壮芽占比例达617%,在接近鞭梢的第21节以上部位仅占61%。由此可以判断,竹鞭的中端生长势旺盛,贮藏和供应的营养比较充足。

3.3.2形成岔鞭的部位

岔鞭是从原竹鞭上分生出来的新鞭。通过岔鞭的生长,扩展了竹鞭立体分布的密度,吸收土壤中水分肥料,供应雷竹地下和地上部分生长。岔鞭一般发生在鞭梢断点近端的竹节上,少量见于原竹鞭的中后部。

3.3.3新笋在竹鞭上位置分布

每年6~7月份,是雷竹鞭生长的高峰期,8~9月份是鞭节笋芽萌发的高峰期,次年的1~4月是冬、春笋出土期。新出土的竹笋在第1~15节位置上,占发笋总数851%,第16节以上竹鞭因距离母竹位置稍远,营养输送较难,笋芽生长势弱,造成出笋率较低。不同年龄竹鞭,健壮芽分化成笋的能力也有差异,3~4年的竹鞭是孕笋的高峰期,5~6年的老鞭处于衰退期。

3.4竹鞭生长规律

3.4.1竹鞭分岔条件与成因

在竹园中,如果土壤疏松、肥沃,石块侵入体较少的情况下,整根竹鞭的鞭梢部会保持顶端生长优势,向前延伸生长,鞭节上的侧芽受到抑制而不萌发。但若鞭梢顶部遇上侵入石块,或遭遇土壤低洼渍水形成烂鞭,或人工在深翻竹园时挖断鞭体梢头后,,除去了顶端生长优势,原竹鞭上的侧芽就较易萌发,抽发新的岔鞭,进行新鞭体的延伸生长。因鞭梢腐烂、挖断鞭体而形成岔鞭的达到657%,因鞭梢抵近石块等硬物而形成岔鞭的占34.3%。

3.4.2竹鞭顶部生长的方向

在坡度5~10°之间的缓坡地,当水肥条件差异较小时,竹鞭顶部延伸方向不会发生明显变化,但在局部土壤水肥条件、土壤紧实度有较大差异时,竹鞭延伸会因根系趋肥性主导其方向发生变化。坡度超过15°的斜坡地上,相对于坡面以平行和向上方生长的类型占多数,分别占总鞭段489%和511%。在不同坡位上生长的竹鞭,从下坡向上坡延伸生长的类型占大多数,占总鞭数568%,向下坡延伸现象较少,仅占167%左右。

猜你喜欢
雷竹
崇阳县雷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秦巴山区雷竹竹笋丰产栽培技术
5 个观赏雷竹变型对低温胁迫的生理响应
探讨雷竹引种栽培关键技术
德兴市引种雷竹的气候可行性分析
雷竹特征特性及笋用林经营技术
雷竹林严重低温寒害与立竹性状和林地覆盖经营的关系
雷竹10个种源 (类型)引种试验初报
林地覆盖对雷竹土壤微生物及酶活性的影响
雷竹覆盖技术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