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国年
摘要 雷竹笋是人类喜食的一种营养丰富的天然食品,为提高其产量,满足市场需求,本研究在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进行了雷竹覆盖技术应用试验,结果表明:通过覆盖可显著提高竹笋产量。同时,本文结合相关研究结果对雷竹覆盖技术进行总结分析,以期为提高生产性能提供参考。
关键词 雷竹;覆盖技术;安徽黄山;黄山区;新华乡
中图分类号 S79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8-0158-01
竹笋是一种富含人体所需糖类、蛋白质、维生素等多种营养物质的天然食品,而雷竹因笋味鲜美、营养丰富,受到广大消费者的欢迎。同时其在黄山市具有一定的栽培历史和规模,雷竹的生产是当地农民主要的收入来源之一。但由于竹笋的生长习性,在其萌发期间个体数量较为密集,降低了竹笋总产值,且由于竹类植物有性繁殖难度较大,目前无法通过遗传改良提高生产性能。因此,通过林分结构调控来提高生产效益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之一,随着近年来竹笋栽培技术的提高,研究林地覆盖对提高竹林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经营目标意义重大。为此,开展雷竹覆盖技术对雷竹产量影响的研究,为其推广应用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黄山市黄山区新华乡地处黄山北部,南靠太平湖,东面与桃花潭毗邻,境内群山连绵,是典型的皖南丘陵地带,气候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16.5 ℃,年均降水量1 535 mm。在产业结构上,凭借传统竹笋种植优势,依靠现代科技大力发展优化产业,境内有国家优质粮生产示范基地,以及南京林业大学的野生杂竹抚育培育基地,为当地竹笋种植效益的提高提供了技术支撑。
1.2 试验材料
选择新华乡曹村的333 m2竹林作为试验林地,坡度16°,坐东朝西,土壤为红壤,竹龄6年,生长密度16 125株/hm2,立地条件一般,竹林生产性能较差,胸径多在3 cm以下。同时准备适量的稻糠、稻草和50 kg尿素。另选立地条件、生长性能基本一致的雷竹林作为对照林地,不做覆盖处理。
1.3 试验安排
于2014年12月20日进行覆盖,覆盖前将竹林表土适当疏松,同时撒施尿素1 500 kg/hm2,之后浇足水,以水透及竹鞭为宜,再覆盖已准备好的稻草,厚度约15 cm,用水浸湿后再在上面覆盖稻糠,厚度约25 cm,注意保温。
1.4 管理
试验竹林和对照竹林采用相同的管理措施,为保证雷竹生长期间的养分需求应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肥料管理。以往研究表明,每生产50 kg竹笋需要消耗氮300 g、磷50 g、钾150 g,同时还需少量的硅[1-2]。而雷竹产量一般为19 995 kg/hm2,在施肥时按照上述养分需求换算后适当加大即可。二是在进行覆盖时要注意松土施肥,在正式覆盖开始前对林地进行浅耕松土,除去杂草,同时进行施肥。施肥时把握“三多三少”的安全施肥法即可,即做到竹旺多施,竹衰少施;砂地多施,泥地少施;水多多施,水少少施。一般情况下,施尿素750 kg/hm2、钾肥1 500 kg/hm2、纯硅225 kg/hm2和硼砂15 kg/hm2。施肥完成后进行足量浇水,以保障水分渗透到竹鞭,充分发挥肥效,一般浇水量约375 t/hm2 [3]。进行覆盖时,覆盖物厚度一般为20~30 cm,覆盖时,中间厚度较薄,边缘较厚,竹园边周围用塑料薄膜护好以保温保湿。三是控制好地温。雷竹出笋的最低温度应不低于10 ℃,出笋适宜温度在15~20 ℃,温度过低达不到覆盖目的,过高则造成烂笋,甚至烧坏竹子,因此,必须密切注意掌握地温,根据升温情况和地温变化采取适当的措施。四是及时采收。及时采收能保持养分合理运转,提高出笋率。覆盖后的竹园,一般20~30 d就会陆续出笋,若不及时采收,并且前笋不挖,后笋不长,造成竹笋产量下降,笋农蒙受经济损失。要根据不同覆盖物,采用不同的寻笋方法[4-5]。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竹林在覆盖后第2天的地表温度就升高至15.6 ℃,之后地表平均温度为15.2 ℃,满足了雷竹初始出笋温度10 ℃的要求,能够达到200 ℃的有效积温的要求。在覆盖25 d后开始出笋,出笋时长为72 d,产量约合25 035 kg/hm2。而对照组由于无覆盖物,地表温度较低,出笋时间延后,造成整个出笋周期明显缩短,只有46 d,进而影响了产量,约合17 839.5 kg/hm2。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竹林产量显著提高,约增产40%。
3 结论与讨论
通过上述结果分析可以看出,通过覆盖技术能够显著提高雷竹产量,提高经济效益,增加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为了更好地推动覆盖技术的应用推广,本研究通过参考相关文献,对雷竹覆盖技术的其他要点进行了分析总结。一是选择好雷竹园:雷竹园竹龄、密度及林分结构都应适宜,一般竹林年龄要求在5年以内且二至四年生竹应占总数的70%左右,竹密度要求在1.2万株/hm2。此外,竹子长势旺盛,无病虫害,地下竹鞭基本布满竹园,有充足的发笋空间。为方便覆盖,应选择地势平缓的山地作为雷竹种植地,一般坡度在15~20°之间较好。在地理位置上,为方便采收和管理,竹园一般选择距离水源和住地均较近的位置。二是选择合(下转第160页)
(上接第158页)
适的覆盖物。目前常用的覆盖物较多,如毛竹叶、稻草,猪牛栏肥、杂草麦壳、粉碎的豆杆、玉米秆等均可,但以毛竹叶和稻草最好[6]。三是选择合适的覆盖时间。覆盖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决定,由于黄山区在12月至次年2月气温较低,结合覆盖所能发挥的保温效果约为90 d,因此一般选择11月底至12月上旬进行覆盖孵笋。覆盖时应选择晴天,气温回升的日子。具体时间可灵活掌握。四是在收获竹笋的过程中要注意留养新竹,以保障竹林的可持续利用,由于冬天出笋,气温低,有霜冻,留养新竹难度大,具体可采用以下措施:①当总出笋量达到总产量的70%时可去除覆盖物,延迟部分健壮笋的出笋时间;②除去覆盖物后适当喷施尿素作为叶面肥,以补充养分,保障新竹的质量;③随时关注天气变化,防止霜冻。对于过早留养的新竹,可采用“穿裙子,戴帽子”的方法予以预防冻害,即先用稻草把笋打捆包住,包不住就用塑料袋把笋尖套住,任其长高,也能达到防冻的目的。
4 参考文献
[1] 潘月,戎洁庆,盛卫星,等.硅对雷竹抗旱性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3,30(6):852-857.
[2] 陈珊,陈双林,郭子武,等.林地覆盖经营对雷竹叶片主要养分特征的影响[J].浙江农林大学学报,2014,31(2):272-279.
[3] 刘丽.林地覆盖雷竹林退化特征及土壤改良研究[D].北京:中国林业科学院,2009.
[4] 黄超钢,汪爱君,陈军,等.雷竹覆盖技术的应用[J].世界竹藤通讯,2012,10(3):23-25.
[5] 项瑜,张乃华,汪爱君,等.雷竹的丰产栽培技术[J].世界竹藤通讯,2009,7(3):31-33.
[6] 王胜春,朱斌.雷竹栽培技术[J].安徽林业科技,2003(3):2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