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语文味充溢在散文教学中

2014-04-29 18:10贾梅梅
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 2014年5期
关键词:散文想象文本

贾梅梅

一、透过文字,体味语言美

散文,所写的多是作者在日常生活中的所见所闻、点滴感情,但这看似平凡的文字,往往蕴含着作者对社会、对人生的深刻体味和感悟。我们的教材中选录的都是文质兼美的作品,這些无疑是学生最好的精神食粮之一。如何使之形成良好的效应,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关键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走进作品,体验情感,并进而受到熏陶,有所领悟。

1. 言中求真,真中见情。列夫·托尔斯泰认为艺术就是“一个人用某种外在的标志,有意识地把自己体验过的感情传达给别人,而别人受到感染,也体验到这些感情。”这也就是说,大凡是优秀的作品必定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那么,我们在教学中则应引导学生去和作者对话,借助作品这一媒介,和作者进行心灵的交流。如,冰心的散文《只拣儿童多处行》,它以欢快的笔调描写了春游的儿童和春天里充满着旺盛生命力的花儿,字里行间洋溢着一种生机和快乐。作品语言朴实、自然,于平淡质朴之中折射心灵之光。这样的作品是不需要冷漠的知性分析的,唯有动情的文本感受才能得到情感的共鸣。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从语言入手,结合生活经历,突出细节,构思形象,激发情感。学生在阅读中抓住了描写“儿童多”的词语,反复朗读。从字里行间感受这份清新和纯真,感受作者对生活真和美的追求,让学生的心灵在学习的过程中得以陶冶。

2. 言中寻美,美中生情。曾有人说,我们的民族是一个物我合一、天人合一的民族。自然万物、人生百态总会引发人的无穷遐思和无尽感慨。依据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物的结构、形态、质地与人的精神、情感形态存在着一种异质同构关系,因此,作者心目中景物的性质、特征与作者的精神、情感追求密切相关,并被赋予了相应的价值评判。教科书中的散文大多数是美文,有时这个“美”字,是大有文章可做的。洪毅然在《美感的心理过程》一书中指出:“审美活动或美感经验乃是一种层层深入的心理过程。”这句话使我很受启发。

二、 深入文字,感受意境美

叶圣陶先生说:“文艺鉴赏还得从透彻地了解语言文字入手。”林兴宅先生也曾说:“文学的魅力既是一种凝注审美对象上的特性,同时又是审美实践的生成过程。”即作品给作者提供了审美对象,而美感的产生还需要读者的阅读实践。这一阅读实践是一个逐步深化的过程,从审美感知、审美理解、审美欣赏到审美创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应充分发挥想象力,浮想联翩,思接千载,将自己的发现、感悟与现时阅读相结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会对同一作品产生多种解读,教师决不应轻易地否定,而应鼓励学生做进一步地探究,多样性、差异性、个性正是学生阅读创造的活力所在。这一阅读创造的对象也是极其丰富多彩的,包括形象、主题等等。

接受美学认为,作者写出的文本具有未定性,还是未完成的作品;读者阅读文本的过程就是文本的再创造过程,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创造、共同完成的。从文学接受来看,文学本来是向未来无限敞开的,它的许多空白召唤读者通过想象去连接和补充,这就规定了文学接受的性质,它必然是一种创造性的过程。在散文教学中要善于选择恰切的点进行想象训练,完成创造性阅读。“想象”其实是一种“心悟”,“悟”就是“心”和“我”相加,有“我”的“心”介入,创造性的文学接受才能实现。“作品省略处,引导学生补充想象;作品形象生动处,引导学生再现想象;作品精辟含蓄处,引导学生推测想象;作品举一反三处,引导学生引申想象;作品宜改写处,引导学生再造想象等等。”

三、借助文本,领悟表达美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作家师陀在一篇题为《散文忌“散”》的文章里曾说过:“散文并不是要写得散,而是和其他文章一样,要写得集中紧凑。你可以写景、叙事、抒情、议论,也可以时而叙事,时而写景,时而议论,尽你的能力,把风景、人物、议论组织在一个题目下,但是要分层次,有步骤,就像我们日常工作,一步一步接近目标,把意思说明白,一篇文章也就写成了。”这些对于小学生来说,不必去挖掘作者是如何写的,但是可以从优美的语句中感受散文那表达的美妙。

猜你喜欢
散文想象文本
散文两篇
散文两章
快乐的想象
纸上的故土难离——雍措散文论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