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庆春
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利用无意注意提高课堂效率。心理学告诉我们,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的注意特点是无意注意占优势。无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无需作任何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对某些事物发生的注意。外界的各种“新异动因”、特别强烈的刺激会引起人的无意注意,自身的需要和兴趣也可激起人的无意注意。总之,无意注意是“自然”发生的。因此,小学生的注意往往是不稳定的、不持久的,往往缺乏明确的目的。但是,无意注意若集中于学习活动,却能使学习“省力”,甚至在“不費气力”之中获得新知识。因此,教学作为一种有目的的活动,就应当自觉地、主动地去利用小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它为顺利而有效地完成自己的任务服务。
计策之一:先声夺人
【教例1】《美丽的丹顶鹤》。课始就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张张丹顶鹤的图片:头顶一点,红如宝石,羽毛洁白如雪,或引吭高歌,或展翅飞翔,或高雅静立。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吸引到了图片上。教师再提出看图要求:“小朋友们,这种鸟儿叫丹顶鹤,能说说它长的什么样子吗?”学生很容易就抓住了丹顶鹤的外形来进行描述。接着,教师提示学习目的,“现在让我们读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写这美丽的丹顶鹤的?”学生便兴趣盎然地投入到朗读课文中去了。
——教例反思:成功的导课能够迅速地安定学生的情绪,集中注意力,明确学习的目标。它好似优秀的乐师拉琴,第一个音符就悦耳动听,先声夺人。运动变化着的事物,刺激承担强烈,最容易吸引人的无意注意。教师可利用图画、音乐、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为学生提供教材的情境,使学生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丰富情感,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教学中,教师还应设计“新异性”的教学行为来吸引学生的无意注意。如,形象的教具、生动的讲授等,都是“强刺激”,都能使学生在“无意识”之中全心投入学习活动。
计策之二:将“机”就计
【教例2】古诗《咏鹅》。教师刚把一张有关骆宾王《咏鹅》诗的意境图挂到黑板上,正打算指导读古诗时,却见不少学生正拿水彩笔给课文插图中的鹅涂颜色。她立即改变了主意,亲切地说:“大白鹅小朋友都见过了,不少小朋友很会动脑筋,已经在给大白鹅穿衣打扮了!好,现在老师就让大家都来给课文插图涂上颜色。先想一想:羽毛呀,脚掌呀,都是什么颜色。老师要评一评,看哪个小朋友涂得对,涂得快,涂得好!”这下小朋友们可高兴了!接下来识字、朗读、背诵,都是兴致勃勃的。
——教例反思:主观的需要和兴趣,是无意注意的源泉。“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咏鹅》一诗,色彩丰富,童趣盎然。学生想尝试体验,由无意注意引起了“分心”现象。教师在一瞬间迅速判断出了它与学习活动的联系,决定将“机”就计,并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将学生已经自发的无意注意进一步推向高潮,使他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到鹅的色彩上,从而造成了轻松愉快、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使教与学达到了同步。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教学机智是非常重要的,面对学生随时都有可能出现的无意注意,教师要因势利导,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计策之三:暗渡陈仓
【教例3】《春笋》。教学中,为加深对“唤醒”和“冒”的理解,教师先设问:“春雷公公是怎样唤醒小春笋的呢?谁能学春雷公公喊一喊?”学生兴致勃勃喊起来:“小春笋,快起来了!”“小春笋,春天已经来了,别再睡懒觉了!”“快来和小伙伴一起玩吧!”接着,教师让小朋友们模仿春笋,一个一个“冒”出来,学生纷纷做动作,从桌子底下慢慢地出来,慢慢地伸出手臂,直立起来。教师随即采访:“小春笋,你是怎样冒出来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给“冒”换个词,“钻”、“顶”、“长”……精彩纷呈。再加上动作读这一节,学生不知不觉就会背了。
——教学反思:无意注意缺乏明确的目的,但是教师的有意引导却可以使之服务于高效教学。爱玩是孩子的天性,表演、游戏更是他们的至爱。在指导品味课文时,可根据学生爱玩游戏的特点,投其所好,设计有趣的表演和游戏,让他们在玩、说的过程中“悄悄地”、“毫不费力地”学知识。在丰富的活动中,学生总是热情高涨,教学效果也凸显出来,正所谓“暗渡陈仓”,“教师之意不在游戏,在乎文本之意也”。
总而言之,小学生的无意注意有他消极的一面,它往往是他们“分心”、“开小差”的心理根由。但是若能掌握它的规律,那么对于教学活动,它必能发挥极大的积极作用。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无意注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当然,要注意的是,不能片面地强调无意注意,而忽视有意注意,那样就不利于学生意志力的培养,也不利于突出重难点,应该把两种注意有机地结合起来,运用注意规律,全面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