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泽
摘要:语言复杂性现已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但是现阶段的语言复杂性的研究多半是关于二语习得和语言教学方面的。本文从功能语言学的观点来阐释语言的复杂性,找出语言复杂性的功能语言学的理论依据,从隐喻的角度和语言的人际功能分析语言的复杂性。
关键词:复杂性 隐喻 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
引言
语言的复杂性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问题,从词根的复杂性研究语言的产生到研究句法的复杂性来致力于外语教学再到从语言的复杂性出发来研究语言的变迁和发展问题。学者们从各个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复杂性,很多的研究和与其相关的项目正在进行,这就证明了该话题的前沿性。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看,语言研究者关注的问题有两个:人们是怎样使用语言的?语言的结构组织是怎样为语言使用服务的?语言的使用势必产生语言的复杂性,因而本文就从功能语言学的角度来研究语言的复杂性,为语言的复杂性提供理论依据。
1 国内语言复杂性研究综述
语言的本身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它涉及音系、形态、句法、语义、语用等多个相互作用的元素。因此,对于语言复杂性的研究包括这五个方面。就只在国内的研究来看,关于语言的语用问题研究偏多。在检索语言复杂性的中文学术文献之前,我们在Google scholar中以language complexity为关键字进行英文学术文献的检索,并获取过于语言复杂性的英文学术文献,作为分析中文文献的参考。
就英文文献的总体来看,与语言复杂性相关的文献总体数量很多;以“language complexity”为关键字共获得英文文献2330000条。从发表时间上来看,国外研究语言复杂性的历史已久,并且很多文献都是突破性研究的成果。从研究主题上来看,在Google scholar检索结果中相关度排序靠前的文章大多集中在和语言复杂性相关的教学,二语习得,儿童语言习得顺序,认知学等方面,也有用数学模型来检测语言的复杂性;但是对语言复杂性的解释,很少有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来说明和思考的。
在中文文献方面,主要以“语言复杂性”为主题关键词在CNKI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进行检索,共有学术期刊论文27194篇。将学科定位到外国语言文字,只有论文1838篇。但从数量上来看,中文学术文献远少于英文学术文献,从主体上来看,多数是关于二语习得与教学的,以下对中文学术文献进行分析。
王汐、杨炳钧做了语言复杂性的研究评论,他们界定了语言复杂型的定义,认为语言复杂性定义包括绝对与相对、隐性与显性、总体与局部,语言的复杂性包括音系复杂性,形态复杂性、句法复杂性、语义复杂性和语用复杂性,还分析了语言复杂性的焦点问题和前景。也有很多论文是对语言复杂性的测试。赵俊海、陈慧媛以英语六级考试作文为样本对语法的复杂度进行测试。鲍贵分别对英语的词汇复杂,语法复杂以及英语学习者语言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文忠毅、王雪玮对2008到2012年的英语高考阅读理解进行了复杂性分析,看出2010年以后的阅读理解在长度和难易度上均呈现出大幅上升趋势,从而有利于教师针对性的复习。王婧的硕士论文研究语言复杂性对二语学习者复述故事的影响,其中语言越复杂就越影响学习者复述故事。但是,关于语言复杂性与系统功能语言学的论证,这方面的论文几乎为零。
2 相关概念的解释
2.1 语言的复杂性
关于语言复杂性的概念,至今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普遍的标准。语言复杂性和准确性以及流利性都被作为三个标准来研究二语的学习。因而语言的复杂性被很多二语习得专家进行研究和定义。Ellis认为语言的复杂性的特点是语言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了完成详尽的多变的任务所产生的。在这三个标准中,复杂性也是最复杂,最具模糊性和最难以理解的。最初,这个概念被用在二语习得中是表示语言任务的复杂性,另外还表示二语在表现出来时候的熟练性的特征,即二语的复杂性和任务的复杂性。
语言的复杂性一般被表述为两个方面,一个是认知复杂性另一个是语言的复杂性。这两种复杂性事实上都代表了语言的特征,例如语言的规则,结构,词组等也还代表了语言的一些系统,例如,音系,词法,句法,词汇等方面。但是,认知复杂性一般是从二语的学习者方面来定义的,语言的复杂性是一般从二语的本身语言系统和二语的特征方面来定义的。认知复杂性是指在二语学习和习得过程中的对于语言特征认识的相对困难性。所以,决定一门语言的认知复杂性大多都是由一些主观性的,多依赖于学习者的因素,比如学习者的天分,记忆广度,学习动机等。因此认知复杂性概念是要比语言复杂性的概念更加宽广一些,这个概念可以被用来研究学生的二语学习。
另一方面是语言本身的复杂性,谈及语言本身的复杂性,应该从两方面来理解。一方面是语言结构本身的复杂性,例如句子的长度,详尽程度,丰富程度以及句子本身的多样化。另一方面是语言用途功能的复杂性。一句话可能被用做多种用途,同一句话也能在不同场景下说。这就充分证明了语言的复杂性。
2.2 语法隐喻
20世纪六十年代,西方学术界开始对语法隐喻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在这种背景下,系统功能语言学派的创始人韩礼德对隐喻研究也予以关注,他在《功能语法入门》最后一章提出,隐喻现象并不仅限于词汇层面,而且常常发生在语法层面,这便是语法隐喻这一术语的由来。韩礼德指出,词汇语法体现语义有两种方式:一致性和隐喻性。一致性是表示人类初级的认知方式,是名词体现参与者,动词体现过程本身,形容词体现事物的特征,副词和介词则体现时间、地点、方式等事物的特征。而隐喻则打破常规,通过用名词体现过程、特征方式或通过改变语法节后的形式,是意义由非一致式语法结构体现,这种现象通常就是功能语言学所说的存在于不同语言层次之间的张力,正是这种张力的存在导致了语法隐喻的产生。
根据韩礼德的观点,语法隐喻包括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种类型。概念隐喻是通过非一致式及物结构来体现经验意义。例如,用名词或者是名物化来体现过程和性质等。而人际隐喻则是通过非一致性的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来实现的。
2.3 语言的人际功能
系统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有三大功能,即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韩礼德认为人际功能是通过语气系统和情态系统体现的。在社会交流过程中,交际角色关系通过语气系统表现语言功能;社会角色关系通过情态系统演示社会的人际关系。人际功能也是表达发话者的身份、地位、态度、动机和他对事物的推断等功能,是发话者作为参与者的“意义潜势”,是语言的参与功能。这一功能是发话者参与到某一情景语境中,表示他的态度和推断,并试图影响别人的态度和行为。语言的人际功能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维持和建立社会关系,而社会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整体,因而,语言的人际这一功能就使得语言变得更加复杂。人际功能的实现语气、情态、称谓、语域等方式实现的。
3 语言复杂性的系统功能语言学解释
3.1 概念隐喻使得句子表达更加复杂
概念隐喻是来自讲话者所做出的以下过程的选择:(1)选择过程的类型;(2)选择与该过程有关的功能成分;(3)选择能体现这些功能的词类。每一次选择都会导致一致和非一致的体现形式之分,而正是由于这些非一致性使得句子更加复杂和难以理解。例如:
1a) The fifth day saw them at the summit.
1b) They arrived at the summit on the fifth day.
2a) A lot of leaves have collected on the roof.
2b) The roof has collected a lot of leaves.
3a) I roomed with Jack in college for two years.
3b) I lived in the same room with Jack in college for two years.
在以上的三个例子中,b句相对来说是一致性的表达形式,而与之相对的a句则是隐喻。我们可以看出,b句在理解上更加容易,更加浅显易懂,因为它们符合我们一般的正常思维和逻辑。对于刚刚初学英语的学者来说,由于对英语的认知能力还没有达到一定的程度,所以增加了语言的认知复杂性。
另外,概念隐喻的最主要的表象形式是名词化现象,名词化是词汇语法的隐喻化。简单地说名词化就是将过程、特征、环境等经过隐喻化,以名词的形式体现。韩礼德运用语法隐喻分析科学语篇后发现科学语篇的显著特征之一就是大量使用以名词化形式出现的语法隐喻,并指出这些语法隐喻降低了原有的级阶却便于语篇的展开。如:
4a) 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rapidly down the hill so the brake failed.
4b)The drivers over-rapid downhill driving of the bus resulted in brake failure.
对比这两个句子可以发现,4a)中的两个句子降低了原有小句的级阶而成为4b)的组成成分(词组级阶)。原本简单的句子在名词化之后就使得句子变得更加高级,而且,科学类的文章善于使用名词化的词组和句子。原本科学类的文章就难以理解,名词化的句子来阐述原来的问题就使得这种文章理解更加困难。
我们在某暑期英语培训班做了一项调查,我们选取初二即将升出初三的50位学生作为调查对象,因为暑期培训班的学生是来自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层次,因此,该项调查有很强的代表性。我们分别发放给每位学生一张答题纸,给出他们如下的题目进行翻译:
1a) Bill Gates knows much about computers.
1b) Bill Gates has a lot of knowledge of computers.
2a) Mary saw something wonderful.
2b) Mary came upon a wonderful sight.
3a) The snow was heavy last night.
3b) It snowed heavily last night.
4a) The children are wearing beautiful clothes.
4b) The children are in beautiful clothes.
5a) The police investigated the matter.
5b) The police conducted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matter.
我们分析学生所做出的答卷,有85%的学生答对所有的a题目,仅仅有40%的同学全部答对b题目,对于没有答对的原因,学生给出了一些原因,一些同学b中的单词困难,一些同学认为结构困难,大部分学生表示他们并不常见b的表达形式,所有的学生都认为对于b题目的理解要困难与a题目。
从该项调查我们可以看出,概念隐喻使得句子在结构、单词上的复杂性有所增加,更重要的是增加了学习者的认知复杂性。我们可以做出结论:使用语法隐喻的句子的复杂性要远比不适用语法隐喻的句子的复杂性大得多。
3.2 从人际隐喻角度看语言的复杂性
功能语言学看待形式和意义的关系:形式是意义的体现,意义来自形式与功能的结合。形式和意义之间的关系并不存在着一对一的关系。一种形式可以表示一种以上的意义,一种意义也可以有两种或者更多的形式体现。正是由于意义和形式上的这种关系,使得语言在使用时变得更加复杂。无论是在语气还是情态上都可能出现语法隐喻,而人际语法隐喻也就是可以分为语气隐喻和情态隐喻,我们就从这两方面来分析语言的复杂性。
3.2.1 语气隐喻
一般情况下我们就是用陈述语气来进行陈述,疑问语气进行疑问,用命令的语气进行祈使。但是在语言的具体运用中,我们通常用不同的语气来表示统一中的语言功能,又或者用一种语气来表达不同的语言功能。例如:
1) Id like you to pass me the tea pot.( 陈述语气)
2) Can you pass me the tea pot? (疑问语气)
3) Pass me the tea pot. (祈使语气)
三种不同的语气都表示同一种功能,就是请求、祈使,这三个不同的表达方式的不同之处是在不同的场景和不同的说话对象说出的。在不同的场景需要说不同的话来表达同一种意思和诉求,这无疑就增加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增加学习者的学习任务。
3.2.2 情态隐喻
韩礼德指出,决定每一种情态意义是如何体现的是情态的取向系统。情态取向可以分为四种:明确主观、非明确主观、明确客观和非明确客观。如
1)I think John is ill. (明确主观)
2)John must be ill. (非明确主观)
3)John is probably ill. (非明确客观)
4)Its likely that John is ill. (明确客观)
我们从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出,明确主观和明确客观中,所表达出的内容都是隐喻的,非明确主观和非明确的客观都是非隐喻的,其中的隐喻都是用情态副词来表示的。在情态化可能性的明确主观形式中,体现情态小句常用的一个认知型心理过程(如I think, I believe等),其效果是使说话者明确对判断或断言负责。而在情态化明确客观中,体现情态的是一个关系过程小句(如,its likely, its probably等),其效果是使说话者的断言不再是一个人的观点,从而使说话者避免承担说话的责任。而在这些情态隐喻的句子中,不论是认知心理过程的短语,即宾语从句还是关系过程小句,即形式主语还是各种不同程度的情态副词,都是英语学习者平时学习的重难点,情态隐喻的使用,不仅增加了语言理解的困难性,加大了语言使用的复杂性,而且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语法隐喻的句子也是学习的重难点。
3.3 人际功能和语言的复杂性
语言的使用时要用来维持人际关系和个人在社会中的地位的。交际双方的亲疏关系、熟悉程度等信息可以从字面中发现但同时,这些关系也是要从其中的隐性关系来看出的。人际功能的显性表达方式主要是通过具体的词汇来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隐性表达是双方之间暗含的话语之中的,人际中的显性和隐性表达从下述的例子种可以看出:
John: Do you know the man who was killed in the accident?
TomA: He is my neighbor.
TomB: He works in a factory, has three children, and is a bibulous fellow.
对于John的问题,Tom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进行回答,第一句式显性的回答了他们之间的关系,而第二句则是隐性的回答了该问题。两种不同的回答方式可以说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语言的复杂性。就隐性的回答来看,Tom的回答没有直接说明和那个男人的关系,但是听话者通过对Tom回答的分析,可以断定两人关系很熟。语言的复杂性就变现在此,说话者不仅要考虑如何跟听话者进行对话,考虑说话方式,而且听话者在听到说话者的一些隐性话语时需要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人类本来就是复杂的个体,因而人与人语言的交流也就不可避免地要使用复杂的语言。
功能语言学认为,语言的表述动机是多种多样的,主要又陈述思想、表示愿望、加强接触、表达感情、承诺义务以及宣布结论等,但具体到某一种特定的语言表达而言,它所要表达的动机可能不止一个。字面理解是一种情况,了解交际者的暗含意义可能又是另一种不同的情况。比如:美国前总统Ford的竞选口号是:I am not Lincoln, I am Ford.从字面意思上来看,Ford是在强调他不是Lincoln,而是Ford,但是,从深层意义来看,Lincoln和Ford是两款不同类型的车,很显然,前者的档次要比后者的档次高的多,是一般工薪阶层支付不起的。Lincoln在此强调他是代表大众阶层的,是代表普通老百姓的,因此,拉近了他和普通民众的距离。语言的复杂性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语言不仅有表层意义,还具有深层含义,因而,语言学习者在学习语言过程中,不仅要理解语言的表层意义,还有体会其深层含义。
4 结语
语言的复杂性是当重点研究的话题之一,我们通过系统功能语言学来解释语言的复杂性,这样的分析能够使英语的学习者了解语言的复杂性,更加有利于二语学习和教学。但是,本文只是从功能语言学的两个部分来分析语言的复杂性,存在很多不足,语言复杂性的功能语言学研究还需要大量的研究。
参考文献:
[1]Dirk P. J., Ardi R. & Willem J.M. Stem Complexity and Inflectional Encod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J]. Journal of Psycholinguistic Research, 2004, 33:5
[2]Salikoko S. M.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ity in Language: An Evolutionary Perspective [C].
[3]Eggins, S. An Introductions to Systemic Functional Linguistics [M]. London: Continuum, 1994
[4]Ellis, R. Task-based Language Learning and Teaching [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3
[5]Alex, H. & Folkert K. Complexity, Accuracy, and Fluency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 30:4
[6]Robinnson, P. Task complexity, task difficulty, and task production: interactions in a componential framework [J]. Applied Linguistics 2001, 22:27-57
[7]Halliday, M.A.K. 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M].London: Edward Arnold, 1985
[8]鲍贵.英语学习者作文句法复杂性变化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9,41:4
[9]鲍贵.英语学习者语言复杂性变化对比研究[J].现代外语2010,33:2
[10]王汐,杨炳钧.语言复杂性研究述评[J].西安外国语大学学报2013,21:1
[11]赵俊海,陈慧媛.英语学习者书面语语法复杂度的测量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2:1
[12]文忠毅,王雪玮.基于语料库的高考英语阅读理解试题语言复杂性分析——以2008-2012年重庆市高考英语试题为例[J].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4,27:2
[13]王婧.准备时间、语言复杂性和焦虑对二语学习者复述故事的影响[D].2012
[14]朱永生.名词化、动词化和语法隐喻[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2
[15]朱永生,严世清.语法隐喻理论的理据和贡献[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0,32:2
[16]胡壮麟.认知隐喻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17]黄国文.英语语言问题研究[M].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1999
责任编辑:龙惠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