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红春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中所起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但审计环境的变化使我国独立审计行业面临的审计风险也与日俱增。在审计实践中,尽管审计人员实施了合乎规范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但仍然存在做出错误判断的可能性。本文试从审计风险的概念、特征、产生原因等方面,浅析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关键词]审计风险;特征;成因;规避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6432(2014)43-0130-02
1审计风险的概念及特征
11审计风险的概念
审计风险是指当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时,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
12审计风险的特征
12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经济业务日趋复杂,注册会计师对所有业务均采取翔实审计是不现实的,所以现代审计大多数采用抽样的方法,从总体样本中抽取部分样本,以部分样本的特性来推断总体样本的特性,但样本的特性与总体的特性或多或少会有一些误差,所以审计结论不可能百分之百正确,仍会存在审计结果与客观实际不一致的情况。
122审计风险的普遍性
审计风险具有普遍性,它存在于审计过程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的审计失误,都会增加最终的审计风险。从总体来看,可能产生风险的因素有:内部控制结构控制能力差,重要的数字遗漏,对项目的错误评价和虚假注释,项目的流动性强,项目的交易量大,经济萧条,财务状况不佳,抽样技术局限性等。
123审计风险的隐蔽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早些时候人们并没有认识到它的存在。后来随着针对注册会计师审计责任的诉讼的不断出现和增多,人们开始意识到审计风险的隐蔽性。注册会计师的每一次审计工作都伴有相应的审计风险,审计风险是一种无形的、可能的风险,是在错误形成以后经过验证才会体现出来的,并且审计责任的显现也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长短因审计风险的内容、审计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以及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而不同。我们不可能通过精准计算来确定其风险值,只能从理性方面去认识它,并依靠专业的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12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虽然审计人员的责任会导致审计风险的发生,但由于注册会计师是审计的主体,我们就应该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能因为风险的存在,而畏手畏脚地不敢承接业务。我们可以通过风险识别加以分析,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措施,将审计风险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只有认识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才能促使我们不断深入地研究审计理论,提高审计质量。
2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
21会计制度不健全
随着我国会计准则体系的逐步健全与完善,财政部颁布和实施了一系列的会计准则和制度,但是由于经济业务纷繁复杂,会计制度的制订与修订总有一个滞后性,新经济业务产生的同时却不能立即制定和颁布适用新的会计制度;另外在实践中由于会计制度的内容和形式过于复杂而难以被有效地执行和运用。政治、经济等社会环境也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产生一定的影响。在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下,审计人员所处的审计环境相对良好,审计风险也相应降低;反之,则风险加大。
22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风险
被审计单位没有内控或者内控不完善,或者表面上虽有完善的内控,但实质上管理层凌驾于内控之上,“一支笔”、“一言堂”,一旦出现错误或舞弊行为极有可能不会被发现,或者即便发现也不能得到有效的控制;另外如果被审计单位或员工为了达到其他目的,恶意串通舞弊,有意篡改资料,审计人员极易被蒙蔽,掌握的会计信息与企业的实际情况严重不对称,必然存在风险。
23缺乏独立性
形式和实质上的独立是注册会计师执行审计业务的灵魂。但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被审计单位作为审计客体,它既是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等审计对象的生成者,同时又是审计业务的委托人,这一双重身份导致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过程中面临的审计风险也随之加重。另外,由于我国国情和市场经济的特殊性,注册会计师发表的审计意见,有时候面临着来自行政部门的干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审计的独立性。
24事务所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会计师事务所作为中介机构,其出具的各类鉴证报告应客观公允,获得的财务数据应完整适当的保存,所以会计师事务所的制度管理和人员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尤其是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业务的开展是以注册会计师为基础的,审计报告在形成过程中环节多,经手人员多,若相关的规章制度不健全、内部人员管理失效,则意味着审计活动的低品质和低质量,潜伏着较大的风险。
25审计人员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的有限性
审计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智力活动,需要依赖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和专业胜任能力,有些情况,即使是经验丰富的注册会计师也有判断失误的时候,更何况现有的审计人员综合素质参差不齐,在执行审计业务时把主要精力放在基础资料和数据的收集上,很少采用风险导向以及定量分析、定性分析等方法深入剖析审计事项,找出存在的共性和规律性的问题,审计工作流于形式,虽然审计了但是并不透彻;或者判断失误、审计结论不够准确,或者“正确但无用”,不能充分发挥审计的建设性作用。
3审计风险的防范与规避
从某种意义上说,无论是国家审计、社会审计还是企业内部审计,每个审计项目都有产生风险的可能性。如何有效地规避与防范风险是每个审计单位和审计人员必须面对和认真对待的问题。
31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保证审计独立性
从最近几年发生的审计案例来看,不少虚假审计报告是由于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受到被审计单位甚至是某些政府部门的压力而不得不违规、违心出具。因此,注册会计师审计迫切需要一个良好的执业环境。创造良好的审计社会环境,保证审计的独立性,建立同业互查制度,加强与社会公众的沟通,不断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质量和社会可信度。
32建立健全审计工作制度,确保审计工作质量
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系统的审计工作制度,严格遵守《注册会计师法》和《独立审计基本准则》 及独立审计具体准则,依法审计;严格按照《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准则》 的要求执业,做到有章可循。
33规范审计程序,完善审计质量控制制度
审计程序是获得证据的手段,从审计项目的确定到审计过程的实施、再到审计报告的出具,每个环节都要按法律规定的程序进行,规范审计业务流程,严格执行各环节的审计工作规范,制定完善的质量管理考核办法,建立重大审计项目审议制度,完善三级复核制度,并留有工作轨迹,做到有据可查。
34提高审计人员素质,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
首先在技术层面上防范审计风险,就要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职业道德修养,加强业务培训以及从业人员的后续教育;其次在法律层面上,强化审计人员的法律意识,不但要掌握本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还要熟悉其他相关部门的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来规范自己的审计监督行为,同时也可以用法律的武器来保护自己。
35加强自我保护,分散和转移审计风险
会计师事务所在承接审计业务时,可以事先通过风险评估等一系列前期工作决定项目的承接与否,如果承接,首先与客户签订业务约定书,明确双方的责任和义务;同时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审计业务时,可以要求被审计单位对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以及是否存在账外资产等情况做出承诺,对担保、抵押、诉讼、关联交易、期后事项等做出说明,以防范和化解此类审计风险。目前在西方国家,提取风险基金或者购买责任保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重要保护措施,我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应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
参考文献:
[1]王燕,李秋霞内部审计风险产生的原因及其对策[J].金融纵横,2001(12).
[2]冯永梅审计风险特征分析[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7(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