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秀会
[摘 要]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教学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发散学生的思维,从而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全面提高。本文简单的探讨新课改下加强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措施。
[关键词]初中数学 探究性 教学
当前,在新课标的指导下,我们必须牢固地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的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的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正确进行探究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是一种模拟性的科学活动,它强调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为中心的智力和社会交往的环境,让学生通过探索来解决问题,其根本目的不是把少数学生培养成科学的精英,而是要使学生成为有科学素养的公民,它既重视结果,又强调知识获得过程,既关注意义建构又注重应用,突出以学生为中心和全体参与,因而它特别有利于素质教育,创设新教育的有效实施。数学探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探索研究讨论学习的活动,探究性学习的核心是探索。布鲁纳指出:“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新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过程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有效的学习策略,研究性学习需要经历观察、实验、猜想、验证、推理与交流等过程。”
一、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兴趣永远是学生最好的教师,如果学生的学习没有兴趣作为基础,那么教学的效果、质量就会大打折扣。由此可以看出,在开展新课改下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之前,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先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这样才能够从根本上保证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顺利开展,也才能够保证探究性教学能够实现预期的教育目标。具体的实施措施包括了以下几点:第一,创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情境。在进行具体的教学活动之前,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出相应的学习情境,这样才能够成功的带领学生进入到探究性学习的角色里,既能够有效的集中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又能够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第二,建设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氛围。学习氛围一旦形成,就能够作为软性的因素去约束学生的学习活动,不仅如此,良好的、有效的学习氛围更能够直接的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使学生热情的投入到具体的教学活动中,进而从本质上确保了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效果以及质量;第三,设计良好的探究性学习方案。按照新课程的三维目标设计适度可行的探究性学习方案,使学生在不断地探索发现过程中获得发展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真正实现素质教育。
二、选择适合的探究方法
(一)操作——发现
在开展初中数学探究性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着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因为通过自身的实践操作所发现的知识才是学生自己的知识,而通过教师的讲授所获得的知识却还需要通过消化、接收才能够得以转换。举个例子来说,教师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相关知识点的时候,可以让学生自己去做一个平行四边形,并且在学生动手之前创设出具有探究性意味的问题,让学生能够带着这些疑问去实践、去动手,而在完成实践之后,鼓励学生大胆的探讨所发现的知识点。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能够更有效、更直接的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从中获取传统教学所得不到的教学体验。
(二)猜想——验证
在开展初中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学生往往会产生很多的猜想,比如说对题目答案的猜想、对理论知识的衍生产生猜想等等,而这种时候如果教师直接为学生公布答案,学生的思维便会停止在猜想的阶段,从而不利于学生良好探究习惯的形成。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应该积极的鼓励学生对自己所产生的猜想付出验证的实践,因为通过不断的验证、不断的实践,学生的能力就会获得不断的提高,而这种通过自身验证所获得的知识,是不需要任何转换的,换句话来说,这种知识才是学生自身的知识。不仅如此,在验证的过程中,学生还会形成探究的习惯,进而在探究的过程中发现学习数学知识的规律。
(三)观察——归纳
从学生对知识的学习过程来说,其本质就是不断的观察、不断的归纳,学生从观察的过程中初步的认识知识,从归纳的过程中将知识内化,从而真正的将知识转换成自己的东西。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數学教师在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时候,必须重视学生对知识的观察、分析、总结、归纳,从最初的引导逐渐的发展成为学生自身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自觉的、主动的分解知识。不仅如此,还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的从不同的知识角度进行观察、分析、总结、归纳,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够更加全面的掌握初中数学知识点,也才能够形成良好的学习模式、探究模式,最终形成良好的探究学习能力以及良好的探究学习习惯。
总之,探究性学习能够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综合发展,而在初中数学教学中采用探究性教学方法,则能够促进学生综合数学能力的提高,使学生从根本上获得成长、获得进步。正是因为这样,初中数学教师必须及时的、积极的结合自身的实际教学条件,将探究性教学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这样才能够有效的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质量,从而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