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摘要】
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内部控制意识淡薄、内控体系不完善以及财务风险与政治利益挂钩等问题,从而给事业单位的发展带来很大的问题,对此本文结合自身的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行政事业单位;问题
随着当前我国财政体系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事业单位开始逐步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财政预算管理体系,从而规范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但是,在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对此,本文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1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内容
我国的事业单位通常不以盈利作为目的,保障我国社会正常发展的公益组织和服务机构。而根据事业单位的不同,可将其分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自收自支事业单位、差额拨款事业单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我国事业单位的拨款方式也在实现资金来源多元化。总结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其主要存在以下的特点:
第一,预算是关键。预算资金作为当前事业单位开展各项活动的前提和基础的依据,是事业单位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基本保障。因此,做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其关键在于做好企业的预算。
第二,做好预算外资金的管理。预算外的资金,其属于财政性的资金,根据财政制度改革的要求,事业单位不能对该资金进行自行的处置和管理,而必须统一纳入到财政预算管理当中,以此保障国家对预算外资金的统一的管理,提高事业单位资金使用的透明性、效率性。
2 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问题
针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其主要是以财务管理的内容作为主要的控制方向。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管理上普遍存在以下的问题:
第一,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意识是前提,同时也是基础。但是事业单位中普遍存在内部控制的意识比较薄,造成内部财务管理出现问题。而其主要的表现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对内部控制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其次对财务和会计工作的重视不够;再次,事业单位的经费支出缺乏基本的控制的意识。
第二,内部控制体系不过完善。内部控制作为财务管理当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保障财务制度的实施,完成年内预算目标等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我国事业单位财政改革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体系还不够完善。其具体的体现表现:①预算外资金乱使用。随着事业单位的不断发展,预算外资金规模也逐步扩大,而规模的增加,带来的缺失管理的缺失和落后,从而导致在事业当中“小金库”等成为普遍的问题;②挤占挪用相关的专项资金非常严重。由于事业单位资金的使用缺乏相关的内部控制体系,从而使得专项资金与应办的项目实现脱节。因此,只有构建完善的事业单位的内控体系,并实施有效的资金的监督,才能有效的避免上述出现的问题,从而进一步的规避因资金运转给所带来的风险。
第三,财务风险受政治利益驱动 。事业单位作为我国的政府机构,其具有规范、非营利、合理的职责。我国事业单位作为对政府活动的一种补充,其在改革之前是为政府服务。而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其自身经营的好坏,其不仅仅是衡量管理者的能力,同时也是对管理者未来晋升的筹码。因此,在管理者管理期间,事业单位的很多活动都受到政治利益的驱动,以此使得事业单位能够保持良好的运营的状态,提高企业员工给自己创造价值的利润。而如何为单位争取更多的资金,是事业单位管理者工作的重点。在现阶段我国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主要分为拨付和自筹。其中通过小部分的费用是通过科技成果的投资而获得外来的资金援助,很大部分都是依靠政府每年的拨款。因此,正是在这种体制的喜爱,导致部门领导人在很大的程度上追求的是如何做好上级的工作,而忽视对其本身应该具有的服务做进一步的改善。自然也没有更多时间来处理如何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3 解决财务管理问题的对策
针对上述的问题,如何结合新形势下的事业单位内控管理,从而解决上述存在的问题,成为当前思考的种重点。对此,本文从三方面提出解决方案。
3.1 构建标准和定额体系
我国事业单位混乱的资金管理,使得必须建立一整套更为科学和严谨的支持体系,从而有效的改善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问题,提高对事业单位的约束支出。因此,本文提出以支出定額体系的合理性为前提,其中的支出则必须满足:
首先,必须以当前财务管理资源位作为基础,设立标准体系。避免出现当体系实际运行起来后,因指标太而与财务的管理方式无法接轨,或因制定的指标过低造成资源闲置;其次,要给出支出的过去记录与支出的现状,调整原来对额度的设定;再次,针对不同性质的单位,必须采取因人而异,制定出符合不同行业、不同属性、不同业务的标准。同时为保障制度实施的可行性,通过构建一定的调整空间,通过适当的调整,从而提高对经费的利用效率和管理控制,增强制度的实用性。
3.2 加强内部审计,提高监督水平
审计作为对财务管理的一把利剑,必须要重复的利用好。通过审计及时的发现事业单位中存在的问题,同时第一时间作出处理。为保障审计的力度,首先要在审计当中引入风险导向。通过该措施,从而提高管理人员对风险管理的认识,同时排除因其中的事业单位内部本身存在的问题的限制,从而在单位内部形成更为合理和科学的分配方法,从而提高内部审计的效果;其次,落实对责任人的经济责任的审计。作为对事业单位风险控制的主要负责人,其具有最大的经济责任。因此,通过审计,从而做好对其工作的经济型的评价,防止出现以政治利益为驱使导致腐败问题的产生;最后则是加强对单位的绩效的审计。通过绩效管理的创新,解决在事业单位中存在的“等、靠、要”等传统的拨款思想,积极开拓市场发展的渠道,从而为企业和单位争取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更好的将精力集中在做好自身服务当中。
3.3 加强内控的意识
培养内部控制的意识,是事业单位做好内控的第一步。因此,强化内部责任人和内控责任制度,从而真正的确定单位负责人在财会工作当个汇总和制度建设当中的作用和责任,形成“第一责任主体+意识”的长效机制。同时加强对单位领导的内控制度的培训。
4 结语
总之,要做好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必须从内到外,通过完善监督体系,加强内部控制的意识和构建严格的控制体系,才能更好的做好对当前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
【参考文献】
[1]景宏军.我国事业单位对外投资核算的制度缺陷与对策研究.中国注册会计师 2012,12
[2]张丽.改制条件下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财经界. 2009.2. P92-93
[3]张翠娥,张秀珍,赵玉梅.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新思路.现代审计与会计.2007,6.P40
[4]Robert Hodgkinson.Financial Report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Infromation 一 The future of reporting. Accountaney,2003.Nov
【作者简介】
石龙,女,1979.5.1生,籍贯湖南涟源,讲师职称,主要研究方向:财务管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