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银伟
【摘 要】在当代,中国水彩画要想提高和发展就必须寻求新的出路,在把握水彩画的独特性的同时进行技法和材质的创新。只有在现有的认知水平上寻找和探索新的创新点才能更益于水彩画的表现语言和技法的提高。在本文中通过对层板、竹子上试作水彩画的探索、研究,得出结论:水彩画在层板、竹子上作画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水彩固有的特征,又有其自身的独特魅力。
【关键词】水彩画 ;“水”和“色” ;交融 ;技法;实践
我在画册上看到第九届全国美展中的水彩人物作品,从整个技法趋向上可以看出向湿画法迈进的可能性。我的思路围绕着能否在人物画中也能找到那份更接近于自然的畅快淋漓的感觉,单凭传统的作画方法显然难以解决问题,我们需要通过新的媒介来达到这个目的。而能否找到这种作为媒介剂或辅助剂的材料,便是思考的重点,也是水彩人物湿画技法探索的基本价值所在。无数的探索者通过各种手法的实践,不断丰富着水彩画的表现技法,而这些表现技法无一不跟工具和材料上的突破有着密切关系。正因为如此才有了依赖工具和材料的特殊技法去不断丰富和完善水彩画的现象出现。
本文结合自己的实践谈谈水彩画中的“水”和“色”交融在不同材料上的运用。
一、以层板为载体的运用
(一)木质材料的特点
我实践过程中首要运用的载体是木质合成板。其特点是质地较粗糙,有着天然的纹理。其天生的纹路加上木质材料所具有的吸水性,相对水彩纸而言性能又有不同。
(二)在木质材料上作画的步骤
1、木板的选择、清洗
根据题材需要选定好木板,对它进行清洗。这样做是避免木板上附有的杂质影响作画时颜色的纯度。清洗之后要等木板干透才能进行作品的其它绘制步骤。
2、构思起稿
首先确定绘画的主题、表现形式、技法。然后用2 B或3B铅笔起稿,确定画面构图、色彩、造型、定位后再进行上色。但要注意一点,它不能用颜色直接起稿。因为若用颜色直接起稿,想修改便不容易。
3、润湿木板
起稿(构图)完成后要先用清水把画面打湿,这是因为湿润的木板容易把颜色涂平。溅湿的木板不能在湿时上色,因为木板的吸水性不强,上色后容易很快的分散颜色,所以在木板半湿半干之际上色是最理想的。
4、先画远景
天空无疑是画中的远景,那么从天空画起。由于天空的面积较大,然后用淡淡的蓝紫色开始大面积的渲染。考虑到天空与房顶的色彩衔接,有意的将天空的颜色画到房顶上方,随即用蓝灰色铺上房顶的第一遍色。即使两者之间色彩衔接自然,形体模糊;又使房顶的颜色容入天空的颜色,显得自然谐调。在木板未干时用蓝色画出远山、树丛(笔头的含水量可多些)。在这一阶段要掌握好运笔、用色,最好是一次到位。在画天空的乌云时用笔要干色要浓,同时要让乌云融入画面整体。
5、再画中景、近景
遠景画好后,接下来就可画中景、近景,它由树丛、小草、泥土、石头、小路等构成。这其中,对水分的控制是难点。画面要模糊,又要有形,全依赖于对水分的控制与着色时间的掌握。特别是在画中景那棵深红色的小树时,树叶集中在上部;先画树叶的受光部,接着画暗部,待暗部将干时用深色画出树干,再用小笔加小叶和细枝。在画小叶和细枝时注意笔头的含水要少而色要浓,才不至于把第一遍色“泛”起。在画树丛时应注意它的造型和空间处理,抓住树冠的部位主要刻画,其余用颜色概括地画出大致形体即可。画近景时用大笔铺出草地的基本色,由于木板固有色是土黄色的原因,远处草地呈绿黄色,近处逐渐过度为土红色。在画面未干时用小笔点画出草的暗部,用深色随意钩出小路的轮廓,使草地与小路区分开,又显得自然而不呆板,同时两者之间的颜色又相互渗透、交融使画面自然、轻松。石头的转折、中景的小草都是在这一阶段趁湿加以表现的。
(三)在木质材料实践的感受
在层板上实践看似简单,其效果不好把握。在经过对画面的把握,对用笔、用色方面有诸多的不同的看法。尤其在画天空时,笔头的含水量很难控制,笔头含水过多会出不来效果,笔头含水少使得画面比较生硬。在技法方面适宜于用干画法,用笔要干而色要浓。
二、以竹子为载体的运用
我实践过程中运用的另一种材料是大楠竹(干), 其天生的质地决定了作画过程中所运用的技法。大楠竹的表面坚硬、光滑、对颜料的吸附性不强,适用于干画法。在作画过程中,因其本身对颜料的吸附性不强的特性,如果笔头含水过多,会使画面产生流的痕迹,使主题不突出;如果色彩运用得不恰当,那么色与色的交融会使画面变得灰暗、沉闷。
(一)选择材料
由于各地的自然环境不同,竹子的质地、结构就不一样。选择竹子时最好选择大一点、老一点的竹子,一般选择直径8厘米以上的。我们选择老竹子进行加工,是因为老竹子的生长周期长,干后不容易变形,具有极强的稳定性。这是选择嫩竹子来作画所无法达到的。竹质材料的长短时应该根据自己的主题需要来选择。
(二)在竹子上材料上作画的步骤
1、竹子的选择、清洗
在竹子上进行绘制首先要注意的是对选定好的竹子进行清洗,以免竹子上附有杂质,上色后会影响颜色彩的纯度,这和在木板上作画是同样的道理;清洗后待竹子干透再进行起稿。
2、构思起稿
在这幅作品中想用少量的颜色描绘雨后的景色,使画面轻松、自然、洒脱。但第一次在竹子试着实践无法设计画面的效果,只有凭着自己作画经验来把握。所以对自己的心理造成一定压力。如果自己构思好后就不用铅笔在竹子上构图,这样做会划伤竹子表面的纹理。
3、上色
首先用深红色画出树叶,然后在第一遍色未干时用紫色画出树叶的暗部,利用笔头含有深红色和紫色自然融合迅速画出树干,现在树的造型大致成形。但还不完善,还须用黄色画出衬托主体物的形状。任何物体都有体积,就用深蓝色画出暗部,由于笔头含水过多颜色就流,经过观察向小树的形状随之画出小树的造型。在画近景时用小笔随意画出水田的边缘,使得画面比较简洁,同时又有色彩变化,使得画面自然和谐,达到了理想的效果。在上色阶段要注意笔头含水量的多少(含水量少为宜),色度要纯,浓度要高。
(三)在竹子材料实践的感受
在以竹子上作画比层板上作画要轻松一些,对画面的效果就是靠长期的作画经验来把握。在竹子上作画给我感受是比较压抑,因为竹子比较小,没有在水彩纸作画放松,更不能够得心应手,所以在竹子上作画就特别小心。尽可能的用纯色作画,用笔上快速的衔接第一笔颜色。在竹子上作画时间要短,色彩要浓。
通过上面的实践,得出以下结论:水彩画在层板、竹子上作画是可行的,能够充分发挥水彩固有的特性,又可展现水彩画以层板、竹子为载体的独特魅力。这些都离不开“水”和“色”的综合运用。水彩画在层板上作画不能更好的发挥水彩画的固有特性,但层板的肌理能够加强对水彩画的表现力;水彩画在竹子上不能够画出大幅的作品,但在竹子上它能够产生出二者结合所特有的魅力。以它们为载体,通过水和色的交融,我们可以看出水彩画的形式表现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提高。(作者单位:重庆工程学院传媒艺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张小纲.水彩画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1.
[2]平龙 .水彩风景写生创作[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04:69.
[3]贺建国.水彩画技法新探[M].天津:天津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12.
[4]黄铁山.水彩画[M]. 湖南:湖南美术出版社,200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