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想信念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2014-04-29 21:26张司南
理论观察 2014年12期
关键词:高等教育理想信念重要性

张司南

[摘 要]当下,随着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愈加重視,作为其中重要内容的理想信念也越来越多的被关注。本文结合史实,分析了从过去到现在的发展中累积的一些不利于当下教育工作的因素,教师作为思想教育过程中的主要引导者,要充分了解这些问题,及时更新观念,才能更好地对学生进行教育。

[关键词]理想信念;高等教育;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G44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4)12 — 0133 — 02

自从进入现代史以来,所有的目光空前的集中到了少年们的身上,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好转,放在下一代上的投资也不断加大,少年们有了比以前要优越得多的发展环境,一切看上去很美!可是,在2005年,时任总理的温家宝去看望钱学森时,这个为新中国的建设奉献一生的科学家,却问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

这个问题很沉重,却是不能回避的问题。它甚至不止是教育问题,同时也折射出了我国在进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出现的方方面面的问题。但是,它最迫切也最直接的意义,便是再一次把教育问题推上了前台。究竟应该如何做,才能真正的培育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这些显然是高等教育所要解决的“第一任务”。

为了解决这个“第一任务”,要做的工作显然很多。通过在各大高校普遍开设第一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不止是帮助学生们理解重要的理论思想,介绍相关的重要政策,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更要引导学生确立自己的理想信念,引导他们从学生时代就为之奋斗。从国家的宏观概念,从最广泛意义上的中国梦,落实到属于每个学生自己的梦想上来,相信这样做的话,反过来又能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同感,两者形成一种非常有益的循环。

1 从“棍棒底下出孝子”到“二十四孝父母”——拼爹更坑爹的时代语境

父母是孩子最早的老师,可以说,他们的教育,构成了孩子最早的模糊的世界观,极大的影响了他们的成长。所谓龙生龙凤生凤,其实强调的更多的是后天的一种有意识的培养。在这种培养中,自然带着十分浓厚的培育者自身的特色。而中国古代社会显然是一种传统的父系社会,女性在子女教育问题上一贯没有什么发言权,除了少数“孟母三迁”式的例子外,大多数情况下都是作为溺爱的代表出现的。相对来说,男性在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占据着明显优势,自然在子女教育上更占有重要地位,虽然法宝也不外乎就是一个打字。可以说,下至普通百姓,上至王侯贵族,屡试不爽。君不见,作为中国最典型的古代富(或者说官)三代的贾宝玉,平日都是被祖母宠着,被姐妹护着,整一个混世魔王,而一旦被父亲贾政抓住,便是一顿好打。

可以说,作为中国古代的男性来说,对子女的教育是他男性权力的一种延伸,通过棍棒教育来管理自己的家人,对他们而言是最为得心应手的,古代那一系列令人毛骨悚然的家法便是这种思想的产物。然而我们可以看到,家法的内容再怎么完善,也终究只是对惩罚的不断强化,跟教育本身其实没有直接联系。用如今教育心理学的观点来看,所谓强化的作用,既有正相关,自然也有负相关。所以贾宝玉在几乎被打死以后,也依然我行我素,无疑是对棍棒教育的一记响亮耳光。

时移世易,当近代中国开始不断衰落,终至蒙受数千年未见之屈辱时,无数的年轻人抱着对祖国的热爱,如飞蛾扑火一样,投入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烈火中。这些反叛者的行为,可以想见在他所属的传统封建家庭中,会引起怎样的轩然大波。可是,这次他们的行动是连家法也无法撼动的,并最终成就了我们的伟大胜利,在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的引导下,我们建立了新中国,在此赢得了独立。从此之后,我们也并不是一帆风顺,在进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也遭遇了许多挫折。在磕磕碰碰中,咬牙艰难的在风中行走着,最终实现了上世纪末的华丽转身,成功取代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在这种变化中,老一辈人更多的却是想到之前受过的苦,秉持着一种补偿心理,开始宠溺幼子幼孙。再加上,新中国后我国人口的空前膨胀,之后被计划生育制约至今,如今中国的老龄化问题比较突出,差不多是一对青年夫妻会赡养4个老人(男女双方的父母),可以想见,在六个长辈宠溺下长大的孩子,会是如何情景。所以,情况不断发展的最后,继“小太阳”、“小皇帝”、“小公主”之类的词汇出现后,“二十四孝父母”这个让人哭笑不得的词汇也终于出现了。

于是我们可以看见,古代的高衙内在现代社会复活了,并且在媒体的不断爆料下空前活跃着。从“我爸是李刚”的无知幼稚给人的挫败感和无力感,到郭美美晒品牌包包直接把红会逼入进退不得窘境的事件,再到李天一犯罪后所涉及的审判问题,不断颠覆的现实让人混乱,从单纯的拼爹变成了坑爹,这些网络新词汇固然让人无奈,却是直白地揭示出让人无法回避的社会现象。更令人痛心的事,在这一系列的事件中,完全看不出任何理想和追求的影子。

正所谓,人之初,性本善。是什么让单纯如白纸的孩子,也被这些功利化的因素渲染,骄纵任性到做出犯罪举动。当这种最传统的家庭伦理关系都产生了颠覆性的改变,作为后天出现的师生关系,又会有什么样的改变呢?

2 价值观的驳杂——个人自身理想信念的缺失

老师作为最传统的职业之一,一直承担着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重任。当代高等教育,不仅是要教导学生专业的知识,也要在理想信念上给予学生恰当的引导。

然而,想要鼓励学生勇于追求理想,首先要让他们确立自己的理想。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但实际操作中却不是那么容易的。对于很多学生而言,高考以前忙于读书,很多人连自己的兴趣是什么都无法确定,更遑论拥有自己的理想了;有些学生虽然已经有了梦想,却总觉得说不出口,怕人知道后嘲笑;有些学生被当下一些不太合适的文艺作品影响,产生一些浮夸虚浮的妄想,并以此为梦想。这些显然涉及到了价值观当面的问题,需要长期耐心的交流才能解决。

自隋朝开科取士,科举制度便成为古代中国选取人才的最重要途径。虽然我们现在已经没有了这一制度,但高考无疑在很多方面与科举制有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它作为大学的敲门砖,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的发展走向,可以说是悬在每个考生头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虽然如今国家已经开始推行素质教育,同时提倡终身教育,期待用两种教育相配合的手段来取代单纯的应试教育。然而中国毕竟太大,人才选取的方式又至关重要,短时间内想要有大的变动是很难的。应试教育虽然弊端很多,但是,在当前而言,确实是选取人才的最公平也最高效的手段。所以,面对大学生中的这批迷茫找不到方向的学生,要改变他们的观念。即大学不止是学习专业知识的地方,也是鼓励他们勇于尝试多种可能性,发现自我的地方。

相对于不知道该干什么,另一些学生的情况就更严重一些。他们已经被应试教育彻底规训了。习惯了教师的耳提面命,没有自己的主心骨,虽然有自己的想法,但就像每次上交的作业一样,没有被老师打上对号就对自己有所怀疑,甚至耻于说出自己的梦想。对于这样的学生,显然要在不断的学习与实践中,有意识地鼓励他们,增强他们的自信,引导他们张扬自我。一般而言,这类学生的引导工作会很艰难,但一旦成功,学生所树立的理想信念就很坚定,不易动摇。

最后一类学生,大概是最普遍,引导起来也最困难的。如今社会大环境的巨大变动,固然在各行各业掀起了滔天巨浪,作为还没有进入社会的学生,其实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毕竟学生并不是生活在真空之中,现在的网络又非常发达,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也很方便;同时因为网络信息很多都没有经过甄别,没有社会经验,三观正在形成过程中的学生很容易就会被误导。即使是主流媒体中,也总不乏一些有争议的声音。比如郭敬明的《小时代》,虽然他本人宣称写的是四个女孩在复杂的社会中不断发生改变的青春故事。但影片的过度奢华,所宣扬的浮夸奢靡、空洞无物的价值观,对于一直过着朴素单纯生活的高校学生而言,极大的反差实在是很容易引起拜金主义的迷思,进而影响到现实的人生选择。

3 从“教导”到“引导”——新时代的教育

房龙在著作《宽容》一书中,分析古希腊早期哲学家时,认为他们大多是商人出身,虽是“爱智慧者”,但不是书呆子,坚持“生命的奥秘要从生活中去寻找”①。在这种情况下,这些哲学家更多的是通过研究活生生的人类个体来进行思考,而不是以观念世界中的人类的想象;得出结论以后,也不是通过喋喋不休的灌输,而是通过自身的表率行为来潜移默化地影响自己的邻居,进而辐射到整个社会。通过这种方式,哲学家们方能获得一般人的好感,从而更自由地去观察研究,深化自己的理论。

其实教师对学生的引导也是一样,耳提面命式的教导很难起到太大的作用。比起应该做什么,不如说是询问他们想要做什么,在此基础上进行引导。之前进行的两访两创学生访谈中,至少笔者访谈的学生,在谈到理想的师生关系,几乎都表示,想要的是亦师亦友的状态。作为朋友,显然是不可能用命令式语态的。

而且时代在更新,教师的思想自然也应该同步更新。比起一开始就评论该不该做,也许更应该思考的是学生的选择对他自身而言到底合不合适?中国有句老话,叫玩物丧志。这话本来是好的,可是慢慢就被歪曲到涉及玩乐的兴趣都被求全责备。

按照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在满足了基本的生存性需要后,人类最重要的是实现自我的需要。随着物质的不断丰富,现在的社会中人们也开始寻求享受性的消费,从国家不断更新出新职业②就可以看出。有些兴趣爱好,好好培养,也许也能有所成就,变成一个正当的职业。

如今的时代,物質资源比以前要丰富的多,人们在享受这种便利的同时,也不得不面对它的副作用。在这个众声喧哗的年代,似乎多元化才是主流,美国的伯曼甚至得出一个结论: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他以此为名编辑的书中分析了一批十九世纪的作品,但最后展示出的却是当今社会的发展轨迹。在他看来,想要真正建成理想的现代社会,就是要不断适应新的变化。其实也正是如此,马克思主义之所以是最先进的,其实也正在于它始终把实事求是放在了首位。落实在实际的教育过程中,就表现在教师要尊重现有的多元化的文化征状,对学生的表现给出符合时代的新反应。

所以对于教师而言,想要正确地引导学生树立自己的理想信念,也是一个需要终身学习的大任务。不止是态度,也包括观念和思想的与时俱进上。任重而道远,然而我们不能退缩,毕竟前进的美好蓝图早就已经被画好:

“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

〔参 考 文 献〕

〔1〕梁启超.饮冰室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9.

〔2〕(美)伯曼.一切坚固的东西都烟消云散了〔M〕.北京:商务印书社,2003.

〔3〕(美)房龙.宽容〔M〕.北京:西苑出版社,2009.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高等教育理想信念重要性
理想信念是“政治灵魂”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0”的重要性
论七分饱之重要性
幼儿教育中阅读的重要性
坚定理想信念 锤炼优良作风
关于应用型计算机专业培养方案的研究
基于Flash+XML技术的护理技能虚拟教学平台设计与实现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与轻分析